崇祯为何不南下立国,只因为了自己骨气

小小讲历史 2023-06-08 14:55:45

事实上,也有人建议崇祯皇帝,在闯军包围前,调兵遣将,先转到南下然后和李自成决一死战。到了后来,情况变坏了,还有人建议,要把太子送到南方,到南京去“监国”,这样才能“保住江山”。不过,这些提议,都被崇祯皇帝否决了。为何?崇祯皇帝不是要翻盘吗?不想东山再起?不要命了?就是被朝堂上的舆论给挟持了。一旦他有了一丝动摇,群臣便会高呼:‘君王为国,亡!’要有骨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丢脸的就是半个南宋!他十八岁是从他的兄长天启帝那里继承了他的皇位。以前的他,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他登基后,也是战战兢兢。在瓦解了魏忠贤的势力之后,他自己也深陷在长期的矛盾与合作的纠缠中,难以脱身。崇祯皇帝在政坛上颇有一手。但在治国上,他却不够沉稳,也不够果决。

最重要的是,他不能掌控大局,不能运筹帷幄。他一生都在与文官和言官做斗争,但,他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从来就没有走出过这两个圈子。很多时候,政府官员都会责备他:“你的行为太没有节操了!”他只会极力否认“我没做什么”这句话,而不会去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是否没有节操。到了南迁的时候,也是这样:有文臣喊着“迁都等于逃亡”,崇祯就会死命回击:“朕不是有意迁都!只有懦夫才会想着搬到哪里去!想跑的人,应该是一条小狗!”他没有冷静地思考,迁都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反而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官员们不在乎改朝换代,反正换了主人,他们一样可以做奴隶,还是有很高的地位和很高的人。他们没有料到,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会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

而崇祯,则是一副孙权的模样。崇祯帝向来眼高于顶,他认为自己是古往今来不可多得的奇才,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他认为自己很有能力。大明能败成这样,并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那些官员无能。那些懦弱的官员,就该束手就擒。崇祯皇帝曾多次斥责过这些官员。他们与崇祯皇帝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观点,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可是崇祯皇帝只看到了策略上的问题,没有从战略上考虑,就这样被群臣的意见给挟持了,失去了机会,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崇祯皇帝自认是自己是全明仅此一位有血性之人。如果这个时候,他也逃到了南边,他的颜面何存?他会认为人们会嘲笑他。他每天都在用一些顽固的观点来批判自己的手下,但是最后他自己却成了这个样子。他怎么好意思出来见他们?

​崇祯帝觉得,为了自己的尊严,他都要站在这里,绝对不能跑。做一个有历史的人。这与东晋和南宋的情况是不同的。在东晋和南宋时期,有一批拥戴皇族的人士,其中也有岳飞等抗金英雄。周围的文武百官,无一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根本没有什么爱国之心。因此,崇祯皇帝虽然投靠了这批人,但在农民起义和清军的围攻下,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一旦失败,崇祯皇帝就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崇祯皇帝对自己的名望和史实向来是非常看重的,而且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他要是跑了,那可就是国破家亡,名誉扫地。崇祯皇帝不甘心。就我个人而言,我对崇祯皇帝是深表同情的。但从政治和国家的角度来说,一个没有战略眼光,只会被舆论所挟持的人,即使再怎么仁慈,也绝对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和领袖。

0 阅读:7

小小讲历史

简介:每天为大家更新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