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月21日晚,何应钦得到老蒋的指示后,秘令国民政府第七十四军工兵部队将150公斤重的德制TNT烈性炸药放入南京梅花山汪精卫墓处的爆破点。
随着两声巨响,一代大汉奸汪精卫的墓穴被炸开了,参与秘密爆破的工兵发现:汪精卫虽然已经死去2年了,除了面部略呈褐色且有少许黑色斑点外,其余遗体部分仍保存完好。
为了确保此次爆破工程的准确无误以向老蒋圆满交差,工兵对遗体一阵捣鼓以验明正身,就在工作进行到尾声时,工兵从汪精卫的口袋中发现了一张大约3寸长的白纸条,而上面的内容,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看到后都不愿意接受……
《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作为抗战时期的特大号汉奸,汪精卫的叛国之心从一开始就萌生了,他从未有过一丝爱国、羞耻的心理。
淞沪会战爆发后,汪精卫作为国民政府的二把手,他一方面命令军士抵抗,一方面又希望获得和日本方面交涉的机会,以“求和”结束战局。
虽然有抵抗的样子,但全然无抵抗的实质,说白了,汪精卫下达“抵抗”的命令并非出自他的本心,完全是迫于国内舆论压力,或者说,抵抗,只是他的权宜之计,他的眼里和心里只有他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一开始,汪精卫还有些犹豫,他找到少帅张学良希望少帅能站在他这一边,能够支持他的工作,显然,拥有民族大义的张学良少帅和汪精卫不是一路人。
汪精卫和张学良见面后,张学良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央政府到底打不打?”
对于少帅的发问,汪精卫闪烁其词并没有作正面的回答,但少帅已然听出了汪精卫的意思:可以打,但只是做做样子,毕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都让日本人打垮了。
弦外之音,尊严、国权在他汪精卫眼里并不重要,他要的是权势,是属于自己的政府组织。
张学良很清楚汪精卫在做什么,他可不想背负千古骂名,于是直接拒绝了汪精卫的合作请求,汪、张二人的谈话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此后,汪精卫在妻子陈璧君的怂恿下,不惜损害华北地区的主权和利益,先后和日本签订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丧权辱国的条约。
日本人也希望通过扶持汪精卫成为一个更有威望的新生傀儡政府,以达到他们全面侵华的目的,而汪精卫身上的条件也是他和日本谈判的重要资本。
那段时间里,汪精卫大肆宣扬“东亚联盟”的理论以蛊惑民众从而满足他的私欲,他这种虚伪、无耻的嘴脸吸引来了国内的大片骂声,“中国头号大汉奸”的称号从此时越传越远,汪精卫也正一步步走向深渊。
终于,汪精卫的行径惹得爱国义士孙凤鸣的不满,他决定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为国锄奸、为民除害。
刺杀的日子选在了1935年11月1日的这天,而这一天也正是南京国民政府四届六中全会开始的日子。
按照惯例,在会议的开幕式上,所有与会人员会齐聚大礼堂来一张大合照,这正是刺杀的好时机!
那天,一切准备就绪,站在大礼堂合影的人群也全都站好了,正等待着摄影师的拍摄。这时,潜入底下的孙凤鸣直接从身上拔出手枪对着汪精卫连开数枪,其中一枚子弹直接从汪精卫的后背射到了第六、七胸脊椎骨处。
遇刺后的汪精卫
此次刺杀并没有让汪精卫当场毙命,但以当时的医疗救治条件,卡在他六、七胸脊椎骨处的那枚弹片没有办法取出,而这也给他接下来的生活带了无穷的痛苦和折磨,它甚至引发了一种叫“多发性脊骨瘤肿”的病,而这也成为汪精卫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943年,汪精卫身体中子弹内的铅成分不断蔓延恶化,他不得不在南京接受日军医院安排的治疗,但是治疗结果不尽人意。
1944年初,在日本政府的秘密组织下,汪精卫飞往日本名古屋接受治疗。
本就罪有应得的汪精卫,可以说死不足惜,但他本人仍以顽强的意志积极接受治疗,希望大难不死。
1944年11月9日,汪精卫在日本治疗期间正逢美军空袭日本本土,逼不得已,汪精卫躲进了防空掩体。
防空掩体内阴冷潮湿,这加重了汪精卫的病情,没过多久,汪精卫就一命呜呼了。
汪精卫死后,依附于汪伪政权背后的那些头目为了造势以稳定时局,在陈璧君的主张下,他们决定迎回汪精卫的遗体并厚葬,以彰显汪伪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陈璧君
在伪政府的组织和安排下,汪精卫的遗体于当年11月12日由专机从日本运抵南京,最后停放在伪国民政府大礼堂内。不仅如此,汪伪政府的其他头目还成立了一个“哀悼委员会”,专门负责遗体安葬事宜。
早在汪精卫活着的时候,他就表示希望自己死后能够葬在明孝陵前面的梅花山上,汪精卫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呢?
首先,梅花山的正对面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中山陵,“国父”孙中山先生因生前大公无私,为天下计,为万民计,所以他深受华夏子孙的敬仰,可谓永垂不朽。汪精卫希望自己死后能与孙中山先生一样同样受世人敬仰。
其次,汪精卫生前对梅花的喜爱程度可以用“酷爱”一词来形容,这也正是他当年把梅花定为南京市市花的原因,他希望墓地周围的梅花能伴随他到另一个世界。
在梅花岭建造陵墓,并且规模和形制要仿造中山陵,这是一个大工程!而且,当时日本在华的颓势已逐渐显露,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也有她的担心:她担心亡夫生前惹得那么多人的不满,死后又葬在如此显眼的地方,势必会遭到别人的破坏,这样,汪精卫死后就不得安宁了。
于是,经陈璧君擘画,汪伪政府的哀悼委员会一下子拨出了5000万元的中储券!
在汪精卫陵墓的建造上,其形制和规模完全仿造中山陵,不仅有墓室、祠堂,还有个大牌坊。此外,陈璧君还特意嘱咐负责陵墓建造的工匠往混凝土里混入了4吨多的碎钢铁,以增强陵墓的稳固性。
结果,陵墓修建到一半时,日本就投降了,这使得汪精卫陵墓的建造工作戛然而止,不过,主墓部分已然修建完毕。
就这样,汪精卫如愿以偿地被安葬进了与中山陵比肩、相对而出的梅花山上。
谁曾想,如此一处“洞天福地”在1946年的1月被老蒋炸开了……
随着日本政府的无条件投降和退出,汪伪政权也轰然倒塌,国内一片讨伐汪精卫的声音,要求惩办汉奸。
蒋介石为了平息众怒便秘密安排何应钦组织平毁汪精卫墓,最终,平毁计划定于1946年1月21日的零时。
1946年1月20日晚,国民政府第七十四军工兵部队将150公斤重的德制TNT烈性炸药放入南京梅花山汪精卫墓处的爆破点。
南京是一个大市,150公斤的TNT炸药带来的响声是不容小觑的,为了掩盖炸墓时发出的巨响,国民政府可谓处心积虑,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大堆音响置于梅花山上。
在嘈杂的警报声及音响声中,工兵推下了爆破的电控闸刀。
随着两声巨响,一代大汉奸汪精卫的墓穴被炸开了,汪伪政府为汪精卫量身打造的楠木棺材也出现在了工兵的视野中。
在棺椁被撬开后,映入众人眼帘的是这样一副情景:汪精卫头戴汪伪政府礼帽、身着文官礼服、腰佩大绶,整个遗体之上则覆盖着一面“青天白日”伪政府旗帜。
参与秘密爆破的工兵还发现:汪精卫虽然已经死去2年了,除了面部略呈褐色且有少许黑色斑点外,其余遗体部分仍保存完好。
接下来,工兵们又在汪精卫遗体上一通捣鼓以验明正身,就在这一切快要结束时,工兵在汪精卫的马褂口袋里发现了一张3寸长的白纸条,上书“魂兮归来”四个字。
“魂兮归来”最早出自于屈原的《大招》,原是《楚辞》里用作祭祀怀王之词。
经书家比对,这四个字疑似汪精卫夫人陈璧君手迹,意在对丈夫客死他乡的安慰,希望他死后能够魂归故里。至于为什么要用《楚辞》的这四个字,很有可能是对汪精卫的无耻颂扬了……
验明正身后,汪精卫的遗体连同他的楠木棺材被扔进了一辆大卡车,随后车子开往了清凉山火葬场。负责对接的人见到汪精卫的遗体后立即组织了火化工作,而骨灰最后也被随意丢弃于路边的一个污水坑内。
曾经叱咤国民政府的二号人物——汪精卫,就这样湮没于岁月的洪流中,仿佛风中凋零的那朵罂粟花一样,苍凉又迅捷。
汪精卫墓被炸毁后,国民政府又在原先墓室的位置修建了一座名为“观梅轩”的小亭子,据说,匾额上的字还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亲题。
曾经这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在生前遭万人唾弃,却痴心妄想依靠于墓葬的地理位置幸免于难,简直异想天开,还妄图与国父相望,简直厚颜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