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看清从众谬误

昆仑云曦 2024-09-18 12:51:29

孔子:“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认为,对于众人厌恶或喜好的事物都应该进行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他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舆论所左右,而应深入探究事物。

从众谬误,指的是因为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或相信同一件事物,即使事实上这件事是错误的,也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

一个人,为了不让自己在社会中孤立而生存困难,行事风格常常选择与大多数人相同,以便和他人保持一致。

我们经常听说过的“大家都这么说,一定不会错”“宁可与胜利者站在同一边,而不要太去计较是非!”这些看似“正确”的观点,其实就是从众谬误的滋生土壤。

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舆论环境,我们不能盲目跟风或随波逐流,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问题。

在一个系统内,谁作出与众不同的判断或行为,往往会被其他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惩罚,因而某个系统内的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总是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或态度,以证明自己并不孤立。

孔子提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了君子能够在保持自己独立见解的同时与他人和谐相处,而小人则盲目附和他人,没有自己的立场。

有的公司管理比较僵化,有许多约定俗成的“潜规则“,虽然个别员工看在眼里,但为了保住工作,养活家人,也不得不随大流,即使发现了明显的错误,也不敢表达。这就是从众谬误导致的。

要想解决,首先需要分析汇总,鉴别哪些是值得推广的有益公司的从众行为,哪些是对公司不利的从众谬误,用清单列举出来,再分门别类采取不同态度。

《庄子·养生主》中提到:“夫随大流者,必无大害也。”这句话可以被解读为,庄子认为顺应社会潮流、遵循大众的行为模式可以避免一些危险和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行为是明智或正确的。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和道德不应该仅仅从众,而应该超越世俗的观念,达到一种“逍遥游”的境界,即超越世俗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理。

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准确的信息,从众行为是很难避免的。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选择策略、规避危机并无大碍,有时模仿策略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和取得进步。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强调了知识和行动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仅要听从他人,更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需要搜集提供尽可能多的论据、数字、试验数据、具体案例、证人证言去佐证论点。

0 阅读:1

昆仑云曦

简介:研究老子德道经|研读黄帝内经|研学道医学|研悟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