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齐将军
干部秧歌队
左 齐
1946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
随(县)枣(阳)战役后,我们转移到河南光山县的汪窑、易家店一带集结待命。虽然枪声暂时隐没了,但仍可闻到阵阵的火药气味。当时,国民党一方面和我们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却派遣了大批军队,在我们周围端着枪,架着炮,挖堑壕,企图作消灭我们的尝试。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因此,我们不能不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而对一年一度的春节,也还不愿意悄然无声地放过去。但处境是困难的,我们住的地区窄小,人民的粮食财物,经过八年抗战,差不多被敌人抢劫一空,部队的供给成了严重问题。我们面对着三十万反动军队的围困,和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仍然像往年一样,和驻地群众一起,很愉快地度过了1946年的新春佳节。
我们的曾政委,平时不仅很重视部队的文娱活动,还常常亲自参加。在我们伙伴中,他是个最活跃的人物。在行军、作战的间隙,他常装扮成一个娇俏的少女,或小脚老太婆,用脚后跟颠颠扭扭地走着,还不时斜眼溜溜我们,逗得大家笑得喘不过气来。但是大家真的请他痛痛快快地扭一下时,他却又不肯了,人们总是为捞不到尽情地欣赏他天才的艺术表演而感到遗憾。
14日晚饭后,干部队(1946年年随枣战役后,我中原军区部队准备北上,因而将一部分干部调回,集中成立了随军干部队。——作者原注)的同志正在游戏,他兴高采烈地对熊政委说:“要过年了,熊政委,你这个‘旧民主主义的老艺术家’,一定愿意当个秧歌队的演员,现在我们当真来个热闹的好不好?”
不用说,熊政委是非常赞成的,而且长于这个组织领导工作。以前逢年过节,他时常参加部队的业余演出。这位老艺术家,对于秧歌剧不仅十分热爱而且还是内行,因此,经曾政委一说,他就满口答应: “没问题。”于是再由他俩在干部队里一张罗,嗬!所有的干部都愿意参加。由罗政委、苏司令、金团长等人主持,立刻组成了一个五六十人的秧歌队。刘参谋长把他的爱人也动员来了。大家一致要求曾政委演女角,他也答应了。
年轻的警卫员、通信员们,过去看到曾政委装女人的滑稽样子,总是躲到一边悄悄地抿起嘴巴笑,这次听说真的要扭,早就高兴得不得了,没等研究好,就跑出去把应用的衣服都借回来了,而且是相当合身的。
晚上开了个会,决定搞几个小节目。曾政委、熊政委负责编辑和导演。许多干部集在一堂,兴高采烈地讨论着。首先编好一出《血的教训》,这是过去曾政委领导湘北工作中的一次教训,故事很生动。另又提出了编排《张玉田浏阳冲狱》,大家都认为很好。随后你一句、他一句的,又把这个故事补充了些生动的内容。熊政委很善于编词、谱曲工作,因此,每编一段词,他就谱上一个调,还在编写时,大家就把写完的一段表演起来了。边写边演,搞得热火朝天。第二天就把这两出秧歌剧大体上完成了。以后又加排了《兄妹开荒》和《二流子转变》。
曾政委以导演的身份,要谭主任打莲花落,并且让罗政委也扮演一个角色。罗政委的身体很胖,粗笨的动作,也是特别引人发笑的,那么他扮个什么角色合适呢?曾政委说:“就演个‘打天官拜年’吧!”大家本以为他不会演这个角色的,可是他出人意外地答应了,人们听了欢笑一团。
排练开始了,通信员、警卫员跟着自己的首长一块扭起来。起初大家都有点害臊,可是不多一会儿,谁也不在乎了。有时首长教给警卫员怎样表演,有时警卫员也纠正着首长的动作,没几天就排练熟了。经决定首先到旅部去演出。
豫南春天的早晨,空气特别新鲜,气候非常温和。初一清早,太阳刚出来,秧歌队就整理好行装,迎着晨风出发了。大家都知道今天要到旅部去,态度都很认真,扭得也格外带劲。街上的观众,潮水似的向秧歌队拥来,前后左右一片人海。刚受过战争蹂躏、而且仍在受着战争威胁的人民,脸上的悲苦都变成了愉快的欢笑。
锣鼓频敲,彩绸飞舞,秧歌队转弯抹角地向前走着。观众里不断有人指手划脚地嚷着:“你看,那个是司令,那个是团长……”孩子们比大人对部队更加熟悉,他们人小眼尖,认得更清楚,嚷得也更厉害。老人们惊奇地张着嘴巴,情不自禁地连连点头,看到高兴处,满布皱折的脸上,就象笑开的石榴。干部和战士们,也一时忘记了队形的整齐,而全神贯注地辨认着每个扮演各种角色的演员。一旦被他们认清楚了,就笑得前俯后仰,同时还要把笑声传染给别的同志。观众的兴致越高,他们扭得就越欢,一会儿扭个“五大洲”,一会儿扭成了“蛇蜕皮”。随着秧歌队铿锵的锣鼓声,有的观众也翩翩起舞,我们整个驻村都沸腾起来了。
在一个广场上,节目表演开始了。驻村的群众和战士们围成了个大圈子,把秧歌队围在中间。站在后面的人,都扶肩跷脚,鹅似的伸长着脖子。有的干部就站在凳子上看。对首长们的表演,谁也不肯放掉一个细小的动作。随着雷动的掌声,熊政委首先出场了。他演的是善良的老婆婆,向武工队哭诉着敌人的暴行,和她一家人的遭遇。由于表演认真、情节动人,感动得观众不由地流出眼泪来。苏司令装算命瞎子的神气,又惹得人们笑岔了气。曾政委装的女人,要送自己的儿子参加八路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民对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军队的无比仇恨,表现了人民对自己的子弟兵——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感情非常逼真。观众的视线,完全被他们的表演艺术吸引住了。每当一个节目表演完了,观众总是赞不绝口。还有人回家提来了开水给大家喝。老百姓说:“八路军和新四军真好,不分当官的和当兵的,大家欢欢喜喜地和我们农民一块过年,这才是军民一家呢!这样的队伍,从来就没有过。”
这场出色的秧歌演出之后,马上传遍了所有的部队,都纷纷打电话,请干部秧歌队到他们那里演出。从此,部队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加活跃了。有的同志走路的时候也在扭,炊事员做饭、炒菜的时候,嘴里也在哼着:“豆腐、豆芽刚炒好,忽听门外一声叫……”
英雄的人民,英雄的革命战士,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乐观的。这是人民战士的特点,也是敌人所不能理解的一点。(1946年2月记于河南光山汪窑村,1956年11月重改于乌鲁木齐市)(选自乌鲁木齐部队政治部文化部编《三五九旅南下北返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