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儿无女的姑妈从小把我当儿子,她家拆迁立马打来电话:快来看看

农一代民工的事 2024-10-12 06:10:40

父亲兄妹四人,都出生在四五十年代,爷爷奶奶去世得早,我父亲身为四兄妹的大哥,也是勉为其难地拉扯三个弟弟妹妹长大,然后按部就班地结婚成家。

父亲四兄妹里,只有姑妈一个女孩子,排行老四,从小到大就受到几个哥哥的疼爱。她结婚的时候还是七十年代,那时候两个叔叔已经分门立户,我父亲还是把姑妈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

姑妈嫁得并不是很远,离我们家也就四五里路的样子,还紧挨着镇子。在那个年代看来,姑父家的条件不算很好,姑妈嫁过去也算是门当户对。

但很多年后再看,姑妈能嫁到镇郊,日后的生活确实有更好的起点,这是后话。

虽然爷爷奶奶不在了,但娘家还有三个哥哥,逢年过节,姑妈还是像其他外嫁女一般回娘家。

姑妈只要回来,首先进门的肯定是我们家,进屋先叫一声大哥大嫂,然后再去两个叔叔家。

那个时候大家都困难,虽然是回娘家,更多是人回来了,其实也没有什么礼物。但姑妈首先进我们家的门,两个叔叔倒没什么,两个婶娘多少还是有点看法的。

偶尔发也会听到点她们的牢骚,说什么都是哥嫂,你嫁人的时候二哥三哥也出了力的,为什么对大哥就不一样?

父亲对此不以为然,对他来说,把弟弟妹妹们拉扯大了,妹妹也嫁人了,基本就算完成了爷爷奶奶临终前的嘱咐。

唯一让我父亲心中不满的,就是姑妈结婚三五年了,肚子一直没有动静。

对一个女人来说,没有生孩子就不算完整的人生。对娘家人来说,没有“做完外婆”,心里总觉得有点事没完成任务。

那些年里,只要姑妈回家,父母多少就会嘀咕一些这样的话。幸好姑妈知道这是哥嫂对她的关心,不会觉得是娘家人在嫌弃她。

后来,父亲还拉着两个叔叔一起商量,说妹妹一直没有生孩子,是不是身体有什么问题,我们娘家人凑点钱,让她去医院检查一下。

两个叔叔对姑妈也确实很好,刚想要答应,但两个婶娘就站出来发表了反对意见:

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父母不在了,小姑子嫁人的时候,哥嫂帮把手就很不错了,再让娘家人掏钱做检查,我们自己家都不宽裕呢。

这样的事主打一个自愿,婶娘不愿意,我父亲就不便强求。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家送了一头征购猪,貌似有一百来块钱吧,父亲就把那钱给了姑妈,让她去市里的医院检查一下。

检查的结果令人沮丧:姑妈先天性的输卵管不通,有孩子的几率几乎为零,问题真不在姑父身上。

也幸好姑父一家通情达理,尽管知道了姑妈不能生孩子,却也从不嫌弃她什么,甚至对她还比以前更加包容一些。

但在农村,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妻、一个不生孩子的女人,不仅要面对家族内部的压力,更要面对村里乡亲们的指指点点。

那时候我们兄弟姐妹都已经出生了,堂兄弟姐妹六七个,几乎是前脚后脚出生,年龄间隔很小。

为了帮姑妈减少点风言风语,父亲再次召集了两个叔叔,还有姑父姑妈一起开了个家庭会。

商议的内容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姑妈夫妻俩抱养一个孩子。

按照农村的传统做法,不生孩子的夫妻,一般会在婚后五年内抱养一个回家,人选首先从男方的亲戚家考虑,然后是女方的亲戚,再之后就是远近的陌生人家。

父亲的意思,首先就是让姑父考虑,你的兄弟姐妹中,有没有合适又愿意过继给你的孩子,如果有就尽快着手。如果没有,那就从我们三兄弟的孩子里挑选一个。

姑父对三个大舅哥、尤其是对我父亲,一直就非常敬重。听了我父亲的话,他也没有隐瞒,说自己只有两兄弟,他弟弟只有一个儿子,也就不可能过继给他了。

既然如此,大家就考虑,从父亲三兄弟的孩子里挑选一个过继给姑妈了。

但三婶娘又说话了:二哥家只有一个儿子,我们家虽然有两个儿子,但去年给他们算八字的时候,先生说他兄弟俩只适合在家,要是变换香火堂,就会有血光之灾。我看还是在大哥家选一个好。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二叔和三叔家的同兄弟自然别指望。

但我们家虽然有三个孩子,却也只有我一个儿子,我也和只有两个妹妹。按照姑妈的想法,既然是过继孩子,当然得男孩更好啊,那样才能接上家里的香火。

这个问题也没有人敢说话,父母再大度,也不大可能把唯一的儿子过继出去。姑妈再有想法,也不愿意做出让我父亲为难的事。

最后还是姑妈说话了:既然三个哥哥都不方便,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我今后也不会再说起抱养孩子的事,但小兵从小就和我合得来,今后就和我多走动一点算了。

小兵就是我,8岁的我正在上二年级,姑妈出嫁那年,我也有了三岁。也就是说,我三岁之前,照看我最多的人就是姑妈,在所有的侄子里,也是和姑妈最亲近的一个。

只不过,8岁的我还不明白姑妈说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但父母显然是明白的,还对她说: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们就不再纠结这个事,今后就看你们叔侄的缘分了。

从那以后,姑妈姑父对我,似乎就更明显一些。虽然娘家的几个侄子,姑妈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唯有对我,就是要多一点疼爱。

从我上初中开始,因为学校就在镇上,每次上学都得从姑妈门口过,姑妈就会把我叫进屋,然后给点好吃的,有时候还会给个一毛两毛钱零花钱。

再后来我考上县里的高中,正是开始离开家外出求学,去姑妈家的机会就少了很多。但只要是寒暑假,我都会去姑妈家走走,陪着姑妈姑父聊聊天。

后来我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城里,最开始也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和妻子相遇到结婚的那段时间,因为刚参加工作不久,工资待遇也不是很高,从房子到结婚用品的准备上,还真有点捉襟见肘。

姑妈已经开始显老了,但还是想着帮我一把,把自己这些年来压箱底的一万块钱送到我手里。

我也知道姑妈的心意,很不忍心收她的钱,但如果不收下,姑妈心里肯定是不好过的,只得先收着,后来趁她六十岁大寿时送还给了她。

再后来,我的事业迎来了一个转折,调回了区域分公司,公司办公地刚好在老家的县里。

这样的条件下,我就得以有很多机会回老家了。看着父母一辈逐渐老去,自己的父母还好,有我和两个妹子安排着,老年的生活过得相当不错。

但姑妈就不同了,老两口无儿无女,姑父和侄子的关系又不冷不热,在外人眼里,他们就真的成了老无所依的人了。

这些年和姑妈的亲情,也决定了不用我父亲开口,我就给姑妈做出了安排:

在两老身体还好的情况下,暂时住在家里,家里的田土什么都不种了,至于家里的开销用度,我会按月给你们。

专门给姑妈开了一张卡,每个月定时存两千块钱在里面。这笔钱虽然不多,但也足够两老的开支了。

就这样坚持了两三年,姑父患病去世了。老人家也是修来的福分,头天下午还在门口的菜园里忙活,第二天晚上就去世了。

姑父去世后,姑妈就只有一个人,我想把她送进养老院,姑妈却死活不去,说那里面住着不自由,自己现在还能打点自己,住在家里还能守着这一亩三分地。

我当时对姑妈的说法很不以为然: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即使你不住在家里不也在么?

但事实上,姑妈的考虑竟然没错。到了去年,姑妈突然打电话给我:赶快回来。

我还以为姑妈出了什么事,可在电话里追问她也不说,只好连夜开车回到老家。

令我哭笑不得是,姑妈把我连夜叫回来,竟然真是为了她的那一亩三分地:她家的房子拆迁了,让我回来拿主意。

姑妈悄悄告诉我,知道房子要拆迁了,你姑父的侄子突然间就性情大变,不但每天都过来嘘寒问暖,明里暗里都在问,拆迁款怎么安排。

我其实并没有想去碰姑妈的拆迁款,但还是帮她做了妥善安排,到了年底,拆迁款全部打到了她的账户上:整整八十万。

这还是农村,要是在城市里,那么大的面积,只怕得好几百万才行。

但也是在农村,八十万的飞来横财无异于一笔巨款。姑妈的侄子也好,我叔叔家的几个堂兄弟也罢,虽然表面不说,却也都在虎视眈眈。

过年的时候,一如既往地把姑妈接到我家来团年——自从姑父去世后,这几年都是这么安排的。

往年,姑妈都要拖拖拉拉直到过年当天才过来,可去年不同,我小年那天开车去接她,她就乐呵呵地跟着我回来了。

到家的第一时间,姑妈就拉着我父亲唠叨了一阵,然后就把我叫到了面前,还把一张卡塞到我手里说:

小兵,这是家里的拆迁款,八十万全部给你,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我掂了掂手里的卡,八十万,不管对任何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我并没有装清高,乐呵呵地收下了。

我在心里打算,这笔钱暂时给姑妈收着,算是她的养老基金吧。

姑妈的身体看上去还算不错,每个月的生活费可以再加点,万一有什么三病两痛的,治疗方面更有保障,她也不会有什么“花你们的钱”的想法。

一转眼,姑妈的拆迁款交给我已经将近一年了,姑父的侄子、还有我的几个堂兄弟应该知道这回事,经常在老家说什么姑妈办事不公允:都是侄子,为什么就全给了小兵一个人。

我对此很不屑,就权当不知道。如果换做各位看官,您们会怎么办呢?

0 阅读:0

农一代民工的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