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自豪的事是听着国歌一次次奏响”

文旅中国 2024-08-07 15:42:21

▲ 小海豚合唱团参加新西兰世界合唱比赛户外大巡游 小海豚合唱团供图

这是一次中国合唱团队向世界合唱界“奥林匹克”进发的荣耀之旅。7月10日至7月20日,中国97支合唱团跨越高山大海,来到新西兰奥克兰市,参加第十三届世界合唱比赛,与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支合唱团体以及为数众多的合唱爱好者同台竞技、交流。

世界合唱比赛由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创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合唱比赛。今年在奥克兰市共举行了49个类别的活动,除比赛外,还包括庆祝音乐会、工作坊、世界合唱民族巡游大联欢、日间友好音乐会等活动,创造了新西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音乐盛会的纪录。

合唱界的“奥林匹克”

这次合唱比赛,中国参赛团队里有平均年龄60多岁的老年合唱团,有来自高校的青年合唱学子,还有戴着耳蜗或助听器的听障儿童合唱团。队员们说,最自豪的事是听着国歌一次次奏响,内心的澎湃之情无以言表。

“中国国旗在这个赛场升起来很多次,耳边好像随时能听到国歌的前奏响起,这和十几年前我参加世界合唱节的感觉不同。”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滇之源合唱团指挥张冰回忆,“过去参加国际合唱比赛,最发愁的是没作品,到处找谱子。现在各种合唱作品都有,指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合唱团的能力做选择。”

这是张冰第四次参加世界合唱比赛,前三次他的身份是钢琴伴奏。他这次作为指挥带领的滇之源合唱团,是一所民办高校的师生组成的队伍。这是队伍第一次出国比赛,获得了O26无伴奏民谣组的金奖。

世界合唱比赛分公开赛和冠军赛,只有获得资格才可以进入冠军赛。在冠军赛的颁奖典礼上,一家名为“中国·无锡山禾合唱团”(简称“山禾合唱团”)的女声合唱团和老年合唱团分别获得“女声室内合唱组”和“老年混声合唱组”冠军,是总决赛中唯一的双料冠军。

“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加世界合唱比赛,上次获得了公开赛的两个金奖、一个银奖,没有参加冠军赛,此次就是为了圆梦而来。”山禾合唱团团长徐佩华说。她今年82岁了,仍亲自带领着近90人的团队奔波十几个小时来比赛,她的全程陪伴给了队员很大的动力。

山禾合唱团夺冠的背后,是20多年来全国多位指挥家精心指导的成果,国家一级指挥阎宝林是合唱团的首席专家。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山禾合唱团还拥有自己的音乐厅、排练厅以及琴房,其软硬件条件令不少合唱团羡慕不已。

只要站上舞台就是胜利

本届合唱比赛规模最大的合唱团来自东道主奥克兰,有176名歌手;规模最小的来自印度尼西亚,有6名歌手;最特别的一支是来自中国的天津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简称“小海豚合唱团”),孩子们是戴着人工耳蜗或助听器来唱歌的。

“我们没有抱着得奖的目标,比的不是音准、音色,更看重的是孩子们能够克服自卑心理、战胜发音上的种种困难所表现出的拼搏精神。只要他们站上了舞台,无论得不得奖,都已经胜利了。”小海豚合唱团团长肖玲表示。

小海豚合唱团首次参加世界合唱比赛是在2016年,那时的孩子们只能做到把一首歌唱整齐、不跑调,远远谈不上分声部演唱。当时也没有适合他们的作品,因为难度都太高了,天津歌舞剧院作曲家张如昕专门为小海豚合唱团创作了一首《小鲤鱼跳龙门》,帮助他们完成表演。

8年后再次站上这个舞台,孩子们有了新突破,带来了一首二声部作品。“孩子们首先要知道自己唱的是哪个声部,在听到另一个声部时还不能被干扰,最后两个声部要合到一起,难度非常大。”肖玲说。

听障儿童听到和处理声音的过程跟普通人不同。“听第一遍不可能听得很准,一句歌词可能只听出来几个字。孩子们往往要先读歌词,理解了其中的感情后再听示范演唱,然后学谱子,再把歌词揉进去,哪怕少一个步骤都可能学不会。”肖玲说,孩子们听到声音比普通人略慢,所以指挥的指挥棒每次总要早起零点零几秒,这样孩子们才能跟上指挥。

这次合唱,小海豚合唱团获得了民谣组银奖,充分证明了听障儿童借助耳蜗或助听器,通过专业的合唱教学,完全可以拥有欣赏合唱和展示合唱艺术的能力。

对小海豚合唱团的听障孩子来说,在国际舞台发声、拿奖,给了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定了家长的信心。“现在,他们落落大方地站在那里唱歌、与人交流,家长的心就踏实了。”肖玲说,这次合唱团出国比赛的费用来自社会爱心企业和个人的捐赠,希望孩子们继续好好唱歌,不辜负社会的信任。

做更自信、更有见识的歌者

▲  滇之源合唱团用歌声展示云南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 滇之源合唱团供图

这次合唱比赛,本国民族文化的展示是加分项。滇之源合唱团演唱了《猜调》《月亮今晚要出嫁》《春天来啦》3首具有代表性的云南民歌,展示云南多元的民族音乐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现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合唱作品了。”张冰自豪地说。

比赛间隙,滇之源合唱团跟同组的新西兰和乌拉圭等国家的合唱团交流。大家穿着各自的民族服饰演唱,但是都把美好、热情的感情表达出来了。合唱团成员还走进奥克兰大学的校园,每天在这里进行4个小时的排练,让歌声在校园里回荡。

一所民办院校的合唱团为什么要走出去参加国际比赛?在合唱团回国那天,张冰找到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院长马杰见到合唱团的第一句话不是祝贺,而是“大学生就是应该走出去!”。

“带着这群孩子走出去开阔视野,是我们的使命。对他们的人生来说,大学只是一个阶段,要想收获更美好的未来,视野决定了他们的世界。希望这些学生借助比赛看到更多、更好的东西,这样他们的世界会更大,人生就有更多可能。”张冰说。

作者:李雪

责编:勾晓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