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影变幻中的色彩纷呈,大荧幕之上,它是不可或缺的电影之魂

陆凯看历史 2023-07-14 07:56:01

文|匹夫

编辑|匹夫

前言

色彩是一种视觉形式,它是由导演、艺术家和摄影家三方合力策划和创造出来的。好的导演也好,好的影片也罢,都有其独特的颜色表达方式和颜色风格。

文章探讨了在影片中,如何对其进行艺术色彩形式的表达,以及如何对其产生出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及导演的色彩美学理念之间的联系,希望能让更多的影片呈现出自己独有的色彩语言含义和色彩艺术表达方式。

一、电影美术色彩形态表现

电影的颜色形态是指在一部电影中,不同颜色的要素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形式,它包含了影片的颜色整体结构和分镜头结构形式两部分。

在影片中,艺术师、摄影师和导演按照影片中的需要,相互讨论、设计和修改,因此,在本质上,影片的颜色形式也是一种颜色的观念形式。

一部影片的颜色形式,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部分:美术颜色形式、摄影颜色形式和导演主观追求颜色形式。

而本论文则着重探讨了影视艺术的颜色形式,以及影视艺术中的民族色彩表达。

一、浅谈影片中的颜色形式

美术色彩形态是在一部影片中,经过艺术师的设计,将不同的颜色元素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部影片的整体外观与形状,其中包含了电影的形色、光色与语境色。

影片的“形色”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的、用来表达影片的情节背景颜色,它包括了空间构图颜色和角色构图颜色。

具体地说有建筑色彩、自然环境色彩、人工环境色彩、道具色彩、装饰色彩、服装色彩、化妆色彩等。

“光色”是指在自然光线和灯光的共同影响下,屏幕上的画面上所表现出来的颜色和音调。其中包含了分镜头的光色调,特殊场景的光色调,以及整个电影的光色调。

“语境色”是指在影片中以时间、空间、情景、客体、话语前提等形式呈现出的一种颜色,它既有“情景”的颜色,也有“人文”的颜色,也有“言语”的颜色。

要掌握好色彩上下文,这就是美术师色彩素养的全面表现,这就需要对电影文本中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导演的艺术思路及电影的追求进行分析。

在影片中,除了要展示出空间造型间色彩、人物造型色彩之外,还要对文本中所需要的历史色彩、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地域色彩及心理色彩等综合性色彩上下文进行掌握。

传统的影视艺术颜色大多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复制颜色。

色彩的本体性特征与主观创造并不十分突出,它是对影片的原始颜色的客观性的复制,对影片情节的客观空间进行了真实的还原,影片叙述是一种近似于纪录片的情节演绎。

伴随着影片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在整体当代艺术运动的崛起,在艺术现代理念和数码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当代电影艺术色彩,这是一种写意的电影表现色彩。

贝拉·巴拉兹曾说过:

“电影艺术的诞生不仅创造了新的艺术作品,而且使人类获得了一种新的能力,用以感受和理解这种新的艺术。”

在当代的影视艺术色彩中,更注重在对影视艺术色彩进行设计的时候,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强调了色彩对影视艺术形态的影响,凸显了其所具有的心理价值和象征意义。

在色彩的内容上,大部分都在寻求一种对现代哲学意义的思考,用颜色的抽象性、颠覆性和多元性去表现出叛逆、个性和异化等现代人的共同的精神焦虑、痛苦和迷茫。

反映了当代人类在机器大生产和物质生活的压力下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人类的异化、无奈和反抗。

在颜色的表现方式上,是一种具有主观意识的、创造性的、抽象的颜色。它自身具有丰富的象征、暗示、比喻、装饰等特征。

法国批评家丹纳说:

“色彩之于形象有如伴奏之于歌词,不但如此,有时色彩竟是歌词而形象只是伴奏,色彩从附属地位一变而成为主体。”

在当代影视艺术中,颜色已经由一个陪衬的要素,变成了一个主角,成为了影片中最重要的语言,成为一种灵魂。

电影美术色彩是电影摄影色彩形式的基础,然而,这一切都要求导演对色彩进行整体的设计。

从影片的整体色彩风格到分镜头的色彩处理,导演要将美术师、摄影师的色彩构思考虑进去,以影片的内容为依据,将自己对影片色彩的设计理念和精神融合进去,从而达到将各种色彩元素相互结合的目的,从而构成该电影色彩的整体面貌和形态。

一部十分成功的影片,其颜色表现十分生动,别具一格,颜色鲜明,富有该导演的摄影手法,是一个老练的导演在布局上的体现。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注定了不同的导演在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二、电影美术色彩风格特色

颜色的样式是怎样的?

美术作品在总体上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独特的风貌……风格与一般的艺术特点或创造个性有所区别。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由艺术品所体现的,是一种更加内在和深入的,进而更加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或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部特征的外在烙印。

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时代、民族或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脱离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进而趋于或达到了成熟的标志。

颜色是影片的一种主要的艺术语言,而影片的颜色风格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美学观念。

一个成功的,优秀的导演,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色彩的形成与各方面的原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和自身的艺术观念和色彩观念。

首先,颜色样式受国家文化的制约。由于各个民族对颜色的认识不尽一致,所以他们在颜色上的结构方案也不尽一致,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一名好的导演,必须要有自己的影片的色彩风格,而且,他还必须在自己的色彩风格中,将影片的民族情感、民族文化的历史情境和色彩的民族文化的符号意义传递出来。

影片所表达的题材含义可以是人类共有的,人性的,可以相互理解和赞赏的,而影片的颜色可以是民族的,个人的,生活的,艺术的。

美国人性格豪爽,热情奔放,好莱坞的影片在颜色上以奢华和浓重的视觉冲击力为主。

欧洲影片在颜色上则较为保守,重视颜色的整体和颜色的精巧,在颜色的语言中蕴涵了作者的深邃的思想和精神。

因此,与好莱坞相比,欧洲的影片在艺术性、人文性、思想性等方面都要强得多。

由于中国是一个以儒教为主的民族,所以中国影片在颜色上的使用都是较为中性的,很少有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

第二个是区域文化对影片颜色的塑造。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方,影片的颜色的表达就会体现出这个区域的自然生态和其所处的环境所具有的个性色彩。

伊朗位于西亚的伊朗高地上,毗邻里海,波斯湾,阿拉伯海,在宗教信仰,共和制度,对外开放,传统保守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融合。

伊朗的影片,有着伊朗特有的色调,黄色的土壤,干涸的黄色荒漠,黑色的披肩,粗犷的山道,破旧的小屋,但在这一切的后面,都隐藏着一种对人类,尤其是对孩子们的关心。

伊朗的一些知名导演,都很喜欢将伊朗的颜色融入到孩子们的故事中,以此来展现伊朗人民的纯真和美好,让世界为之侧目。

阿巴斯的《何处是我朋友》、《家庭作业》、《过客》、马吉德·马吉地《天堂的颜色》、《天堂的孩子》,这些都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儿童电影,也受到了许多成年人的喜爱和赞美。

它独特的地方特色和纯真善良的人类本性,使这个严厉的伊斯兰民族获得了全球电影市场的赞誉。

日本四面临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日本人对“青、绿”两种色彩的重视程度很高,表现出一种淡雅、质朴、自然、清新的美。

日本的许多影视作品,以远方的群山,白云,田野,飞鸟,青青的庄稼,清澈的河水,嫩绿的道路,画面上的色调,都是富有诗意的,带有一种浓浓的,东方经典的牧歌美学。

北野武的影片,甚至连《坏孩子的天空》都是一部关于少年时代的回忆,充满了温暖、美丽和浪漫的气氛。

韩国和台湾的影片色彩十分清新、唯美、温暖和浪漫,尤其是以青年为主题的影片。

由于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共性,以及对自然清晰的青色、绿色的青睐,使得他们的影片在追逐着一种青色和浪漫的青春意味。

三、影片中的颜色理念是如何作用于颜色风格

不同的导演,其个性心理、知识结构、审美意识、道德追求、文化素质及个人独特经历都不尽相同,他们对电影色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对色彩整体风格追求也呈现出差异。

同为中国大陆的导演,他们对于大陆的主题,以及对于颜色的使用,都有着各自的特色。

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宁,冯小刚,霍建起等第五代导演的影片在主题和颜色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张艺谋的“中国红”在电影《红高粱》中尤为引人注目,在火红的太阳照耀下,火红的红高粱的旷野里,将“我爷爷”“我奶奶”的狂野与热情尽情地释放出来。

在一片赤红的荧屏上,将北方农民的豪放性格、顽强求生的意志和自发性的反战斗争的热情,完美地呈现出来。

张艺谋作品中使用的“红色”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符号主义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

在第五代导演中,冯小宁的影片色彩最为鲜明,对民族地域性的追求最为强烈,他在《红河谷》、《黄河绝恋》、《嘎达梅林》等影片中,对色彩的使用达到了一种极富诗情画意的境界。

巍峨的青藏高原、清澈的纳木错湖、洁白的雪山、蔚蓝的云海、浩瀚的科尔沁大草原、浩瀚的黄河,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和故事情节的语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首优美而又震撼人心的民族乐章,三部作品都是中国的优秀的民族片。

在西方,那些最成熟的影视艺术大师们,他们在影片的颜色上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

无论是斯皮尔伯格,还是基耶罗夫斯基,又或者是阿尔莫多瓦,其电影色彩语言成了世界电影色彩运用的典范。

尤其是阿尔莫多瓦,他将西班牙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捆着我绑着我》和《对她说》这两部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颜色,充斥着整张屏幕。

结语

简而言之,影片的艺术色彩是影片的一种主要的语言表现形式。

因此,要把握好影片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把握好影片色彩的色彩层次含义,要对色彩与民族、地域、个人色彩观念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要在影片中寻求一种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色彩,这些都是影片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知觉心理学》,滕守尧译

2.[前苏联]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

3.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

0 阅读:0

陆凯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