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5000字,预计阅读时间大概需要15分钟。
喜欢诗的人,很难不爱李商隐。
有人迷恋他的“夕阳无限好”,有人感叹他的“只是当时已惘然”,还有人为他的“一寸相思一寸灰”所动。
然而,诗歌就像艺术品一样,并非人人都能欣赏得来。
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就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她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在教香菱学诗时,她首推王维的《王摩诘全集》,劝香菱不要读李义山,读多了伤心。
后来,钱钟书老先生在《容安馆札记》中批评了林黛玉这一观点。可见,钱老先生也是李商隐粉铁杆粉丝。
而说到李商隐,就不得不讲《锦瑟》。这是李商隐留给后人留了一个千年的谜题。
一弦一柱思华年
历代文人都尝试过注解《锦瑟》,即使一字一词地解释,把每一个明典暗典都摸透。也只不过是把八行五十六个字融在一起。
粗看合理,却似乎一切又都站不住脚。
北宋大儒黄庭坚读不懂《锦瑟》,于是向苏轼请教。东坡先生的解释是:李义山在写瑟,这种乐器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分别对应这四种声调。
但是,到了清朝,钱良择推翻了苏轼的看法,他认为《锦瑟》是李商隐悼念亡妻之作,因为《房中曲》中“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就是答案。
这种解读,在今日仍被广泛认可。
至于《锦瑟》真正的含义,也许只有李义山自己知道。
不过,《锦瑟》还不是李商隐最难懂的诗。李商隐留下了大约六百多首诗,其中不少是无题诗。
其诗作本来就以深文隐蔚、朦胧微曲著称,再加上无题,更让人难以琢磨。
但是,李商隐的独特魅力,恰恰在于此。当我们不再纠结于那些含蓄隐晦的意蕴,反而能捕捉到李义山作品如百宝流苏般繁复、绮丽瑰妍的意蕴。
就像他那首无题诗所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虽然相隔千年,但那份诗意却跨越时空,与我们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商隐的一生。
公元813年,李商隐在河南获嘉县出生,父亲李嗣是获嘉县县令。老李家往上数四代,没有出过什么大官,不是县令就是县尉。
后来,李商隐自称与李氏皇族同宗同源,这是想效仿刘禹锡是“中山靖王刘胜后代”认个便宜祖宗。
事实上,根据史学家考证,李商隐还真与李氏皇室有着远亲的血缘关系。但这跟杜甫和杜牧的血缘关系一样了。
然而,李商隐没有沾上李唐远亲一点光。
尽管,李商隐没有拿到天胡开局的显赫家世背景。但好在父亲李嗣好歹是进士也是县令。
父亲为儿子取名李商隐,字义山,寓意着商山隐士,高义如山。期望他日后能在关键时刻有所作为,既能内敛藏锋、蓄势待发,又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匡扶社稷。
然而,遗憾的是,李商隐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便是关键时刻的进退失据,多次错失良机,完美回避父亲对他的期许。
李商隐启蒙教育很早,他在后来自述中表示:
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
这很符合历朝大诗人的定律。
在唐诗大宇宙中,七岁前不能吟诗诵读,多半难以崭露头角了。
李商隐十岁那年,父亲去世。这件事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原本殷实的家庭失去了经济支柱。
作为家中的长子,李商隐承担起养家重担。佣书贩舂,也只是勉强维持家用罢了。
幸运的是,他有一位堂叔,虽隐居不仕却学识渊博,见李商隐卓越天赋,不忍他就此荒废。于是悉心教导,从五经、古文到书法,全方位帮李商隐拉满技能。
直到公元829年,16岁的李商隐移居东都洛阳。
在唐朝,想要出头,并不容易。有文采还不行,还必须混圈子,抱大腿,找个大佬扶一把。正如玉真公主扶王维,贺知章提携李白,顾况助力白居易,吴武陵帮扶杜牧一样。
无论是被誉为诗仙、诗王还是诗魔的才子,他们都不得不老老实实混圈子。
李商隐深谙此道,他来到洛阳,抱上一个大佬的大腿,时任检校兵部尚书、太平军节度使,并曾任宰相的令狐楚。
令狐楚就是李商隐的伯乐。他视李商隐为自家子侄,不仅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绹结交,还针对李商隐不擅长骈文、难以适应科举考试的弱点,亲自为他开小灶补课。
要知道,令狐楚的骈文在当时享有文宗的美誉,他的指导,无疑为李商隐添砖加瓦。
精神支持不算,令狐楚还投入巨额财力,包圆李商隐去科举考试的盘缠等各种开销。让李商隐无后顾之忧。
有令狐楚大BUFF加持,没多久李商隐在长安抱上另一条粗大腿,他结识了大文豪白居易。
白居易比李商隐年长41岁,是当时文坛泰斗极人物。他很欣赏李义山的才华。
甚至开玩笑地说:“若来世再投胎,愿做李商隐之子。”不仅如此,白居易还让李商隐为他撰写墓志铭,这是对一个后辈的极高的信任和赞誉。
后来,李商隐为白居易写下《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右仆射太原白公墓碑铭并序》。
双重BUFF加持,让李商隐运势如虹。他在洛阳差点就开启自己的初恋。
当时,一位名叫柳枝的富家千金,在闺阁中偶然读到李商隐的《燕台诗》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问残语。
虽然两人未曾谋面,但柳枝已被李商隐的才情深深打动,并向他发出了一封约会邀请。
然而,遗憾的是,李商隐因故未能如期赴约。再闻柳枝的消息,是她被权贵纳为妾室时。
为了纪念这段还未开始就已结束的故事,李商隐写下了一组诗《柳枝五首并序》。
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秀羽。
在洛阳,李商隐小有名气,又得到令狐楚和白居易双BUFF加持。有他们帮助按理说中举是易事。
然而,科举路上,李商隐却屡遭挫折。他连续考了四次,都以失败告终。
这些失败,让李商隐开始怀疑自己,他在诗中写下
鸾皇举一期,燕雀不相饶。
也许是屡次科考失利,也许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20岁的李商隐跑王屋山修道散心。
在这里,李商隐邂逅了道姑宋华阳,再次差点开始自己的初恋。他为她写下: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只可惜,这是他的单相思罢了。
多年以后,李商隐还写《碧城三首》来怀念这段情感: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坐看。
公元837年,经令狐楚力捧,24岁的李商隐终于进士及第。同年,亦父亦师的令狐楚病重,弥留之际,他把李商隐叫到身边,让李商隐为自己撰写遗表。
这无疑是莫大的信任与重托。
还是这一年,李商隐的好友韩瞻新婚燕尔,邀请他一同出游。韩瞻不仅带上妻子,还带上小姨子王晏媄。
这是李商隐与王晏媄的初次相遇,一个是才华横溢的新科进士,一个是出身权贵的大家闺秀。
两人虽初次相识,但交谈甚欢。
李义山虽以写情诗闻名,但在处理恋爱这件事上,却显得有些笨拙。直到与王晏媄分别后,他才写下那首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或许正是因为王晏媄,李商隐作出了改变自己一生的选择。他决定前往王晏媄的父亲,泾源节度使王茂元那里担任幕僚。
王茂元对李商隐十分欣赏,也不加掩饰对他的喜爱。在相处过程中,王茂元更是主动撮合了李商隐与自己小女儿的婚事。
这一系列的操作可谓是天作之合,王茂元不仅多了一个事业上的得力助手,还多了一个女婿。
这场婚姻情投意合,看似李王两家双赢。其实上,问题来了。
唐中晚期,牛党和李党是死对头,斗争持续了四十余年。令狐家属于牛党,王茂元则和李党交好。而李商隐受令狐家精心栽培、庇护。
此时,李商隐娶王晏媄,无异于给王茂元做嫁衣。
这场婚姻,无疑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架在火上烤。
皇权的更替,加剧了牛李党的斗争,仇恨日益加深,不管那一派得势,都对另一派打击报复,恨不得赶尽杀绝。
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权力游戏中,许多才人成为了牺牲品。杜牧,虽家世显赫,但因一步走错,而陷入牛李党争,最终一身才华无处施展,郁郁而终。
年轻的李商隐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只是爱上王晏媄,当上王茂元的女婿,却成为了令狐家眼中的叛徒。亦兄亦友令狐绹更是直言不讳地批评他:背恩,尤恶其无行。
这场婚姻成为了李商隐不断错失时机的开端。但他一点也不后悔: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先是公元838年,春天的授管考试复审,李商隐被除去名额。
这无疑是,卷入党争的结果。
随后,李商隐回到泾源,当时正是春风吹柳,柳树婆娑的季节,他登上安定城楼写下: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这是李商隐的不满,是对朝堂之上朋党倾轧的讽刺。面对妻子来信安慰,他更多是思念: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直到第二年,李商隐才通过授官考试,先获得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之后,他就被调任至弘农县尉。
尽管校书郎和县尉在官阶上是平级,但一个在中央,一个却在地方。一个干点活领导看在眼里,一个天高皇帝远。
而且,李商隐在任上时,因给死囚减刑,受到上司责难打压,导致处处掣肘。
他两度提出辞职,终于在公元840年获得批准。
两年后,李党势力重振,29岁的李商隐出任秘书省正字一职。这原是他仕途上的一次重要升迁。
然而,命运再次降临。他的母亲离世。按照律例,李义山必须辞官归家,守孝三年。
这一变故,使他错失了跻身权力核心的最好时机。
在守孝期间,更不幸的是,他的岳父王茂元也离世了。作为封疆大吏,王茂元耿直,生前未曾动用影响力为李商隐的仕途铺路,但他的离世,让李商隐的处境雪上加霜。
当李商隐守孝期满,重归秘书省时,大唐朝堂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武宗因长期服用长生药中毒而亡;唐宣宗继位后,几乎全盘否定武宗的政策,包括清洗了原先受到重用的李党官员,转而扶持牛党。
同时,令狐家族也进入了权力中心,但李商隐与令狐家的关系已经破裂,自然不会得到他们的重用。
此时的他,只是秘书省正字小官,身份小不足以引起权力斗争排挤。
职场上最悲哀的事,或许不是贬官,而是失去了被打压的价值,最终被彻底无视。
公元847年,在长安前途无望的李商隐,接受了桂管观察使郑亚的邀请,前往桂林担任幕僚。
远离曾经倍感压抑的长安,他心中似乎轻松许多,于是写下:
越鸟巢干够,归飞体更轻。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他。不到一年,郑亚被贬官,李商隐失去了工作,不得不返回长安。
经过再次考试,他获得了盩厔(Zhōuzhì)县尉的职位。
但回望十年前,25岁的他曾是弘农县尉,如今35岁,仍原地打转,分文未进。
一年后,李商隐收到武宁节度使卢弘正的邀请,前往徐州担任幕僚。
卢弘正对李商隐颇为看重,而他自己也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李商隐似乎要翻身了。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时间,卢弘正便因病去世,李商隐再次失业。
读到这里,我不禁怀疑,李义山是天煞孤星。考上进士,恩师令狐楚去世;仕途上升期,母亲、岳父相继病故;回到中央,皇帝驾崩;跑到桂林,郑压被贬;跑到徐州,卢弘正病故。
好家伙,李义山竟把这些大腿都给抱断了。
而唯一曾支持他的令狐家族,也因他的婚姻而渐行渐远。
追溯源头,或许要回到公元837年李商隐与王晏媄的初遇。如果李商隐没有选择爱情,没有选择王晏媄,或许他的仕途不会如此困顿和坎坷。
公元851年春夏之交,王晏媄在给李商隐写完一封问候信后,不幸病逝。
她与李商隐婚后相聚的时光极为短暂,他奔走各地的幕僚府,而她操持着家中的一切,始终无怨无悔。两人之间,唯有通过一封又一封的书信联系。
对于妻子王晏媄,李商隐十分歉疚。假如她没有选择自己,或许能够过上富足、安逸的生活。
但王晏媄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也没有在信中向丈夫流露出丝毫的抱怨,更未提及自己已病入膏肓的身体状况。
她只是不想让他为自己担忧,只想让他安心在外。
至于李商隐,他是否后悔过与王晏媄的结合?答案很明确,他从未后悔过。
看着房中一切照旧,伊人不在,李义山写下: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妻子不在,生活还得继续,一双儿女幼小需要人照拂。李商隐断了出家为僧的念头。秋天,他赴四川任上,写下《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蜀的夜雨很大,但李商隐心中永远失去了那个,能与他共话巴山夜雨的人。
此时,我们或许能理解李义山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滋味。
他余生没有再娶,也没有再纳妾,孤守一生。思念从未停歇,天上牛郎织女还有一年一次相会,而自己与妻子……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李义山写下很多绮丽华艳的无题情诗,却是那个时代最难得的深情人。
散关三尺雪,梦回旧鸳机。
公元856年,李商隐回到长安,独自闲游郊外原野。43岁的他,人未老而心已衰。他写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两年后,他在郑州病逝,终年45岁。
最后,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大家喜欢李义山吗?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李商隐来说一点儿也不重要。
李义山的一生,已被王晏媄填满。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读不懂李义山的诗,或许是一种幸运,但若能读透他的诗,必定是懂得世间深情的伤心人。
读完李义山一生,才明白林黛玉说不喜欢李义山的诗,不是不爱,而是读懂了。
作品来源于《旧唐诗》《李义山诗集》《唐才子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