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战研分析指出,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仍然在一步步的恶化,双方应对激烈对抗的方法也越来越显得不同。中国扩展经济和贸易的“商贸圈”,打造了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的贸易协定。但是,中国的努力遭遇美国武力链条围困。在印太地区,虽然东南亚各国在不久前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表态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欧洲也有法国等国拒绝将中国认定为“敌人”,但印太一些国家已经决定加入反华阵营,例如印度和菲律宾。
印度虽然在对俄罗斯的议题上拒绝跟随美国,但是莫迪政府与美国达成了新军事合作协议,美国将把一些关键军事技术例如航空发动机技术转让给印度。菲律宾则在小马科斯政府领导下背弃与中方修好关系,事实上开放起国土给美军使用,在南海地区也开始采取咄咄逼人的举动。全世界和平呼吁者的担忧是有根据的,他们与中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美国是不可能主动放弃世界霸权的。美国国内党争也影响着局势,逼迫拜登让步的共和党显得十分保守,比民主党更能代表华尔街和美国大财团的利益。
这些大财团的网络已遍布所调“自由国家”,即资本主义的西方及其边缘的亚洲和美洲、非洲,它们不希望改现状,不愿看到二战结束后随着纳粹、军国主义失败而正成为可能的真正去殖民化。即使这一国的人民(美国人民)也并非一致支持这一剧烈的国际历史倒退,因为美国霸权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美国与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发生战争。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言,如果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政治也同样制约着战争,并使战争服从其目的。目睹了无数战争惨祸之后,战争不能再继续下去。
不管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考虑,美国都不能把战火引向中国或俄罗斯的本土。自冷战以来的历次战争仅仅巩固了美国军方和企业家的联合,他们利用这一事件来促进相互间利益的实现。现在美国更倾向于在全球扶持盟友,这其实是二战后就采取的措施。1947年,美国推出的用以支持希腊和土耳其的“军事援助计划”,于1949年扩充后成为《共同防御援助法案》,把伊朗、韩国、菲律宾和北约纳入其中,它最终被《共同安全法令》所整合。这一系列“综合性法案”共耗资70亿美元,主要用于对外国的军事援助。
按照五角大楼的说法,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侵略,以防世界权力的天平向苏联倾斜。这与如今美国遏制中国的说辞是如出一辙的。这就是向美国盟友提供军事援助(武器和训练)的理论基础。其目的是使他们能够成为强大的军事机器,维持国内秩序,控制颠覆破坏活动。尽管经济方面特别是农业领域困难重重的苏联更关心自身安全,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扩张计划。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