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定律”:过年相亲,一定要记住这些潜规则

太金情情 2024-02-17 03:44:40

一个姑娘在后台留言:

“回家一周,被家人安排了10场相亲”。

年轻人抗拒回老家过年的原因之一:

每次回家被逼着相亲,就像被“押赴刑场”。

尴尬,无力,但又无法拒绝。

一旦拒绝,就成为了父母嘴里的“逆子”。

年轻人的相亲,就像什么呢?

两个人互换简历,合适了,留下来聊聊,有待考察;

不合适,就把对方的简历删除丢到“废纸篓”中。

关于相亲,你要知道的几个真相。

-01

72小时定律:相亲也有时效性

在两性关系里,是存在72小时定律的。

简单来说:

你跟对方是否能进一步相处,主要取决于第一次接触后的72个小时。

如果在72小时内,对方给你回馈,主动找你,就说明TA想进一步了解你。

反之,TA在72小时之内没有找过你,你就可以开始筛选下一个相亲选手。

相亲结束后:

第一天,跟父母汇报工作;

第二天,观察你的社交平台,不反感你的话,会试着跟你聊天;

第三天:他做出决定,是否要跟你试着相处,多一些了解。

如果相亲对象对你不感兴趣,他不会给你任何回应。

-02

“养成系”更受欢迎

走向相亲这条路的单身青年,要么是被父母催婚,选择应付了事;

要么是“无路可走”,不得已选择相亲;

要么是年龄到了不得不进入婚姻的阶段。

在相亲市场里,多数人都追求“快刀斩乱麻”。

遇到条件差不多匹配的,往往能接受:

认识1个月确定关系,3个月订婚,6个月结婚。

从这个角度讲:

婚恋市场更看重“硬性条件”。

外在形象,工作收入,家庭条件。

需要“养成系”婚恋关系的,往往不会选择相亲。

什么是“养成系”?

花几个月时间了解,然后恋爱个一两年,最后再考虑结婚。

而选择相亲的人,更在意时间成本和高效率。

-03

年龄是女性的软肋,不是男性的

你会发现:

单身男性比女性更多,男人找结婚对象困难,女生似乎很容易。

但真相是,在相亲市场里,更着急的往往是女生。

这类女生被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影响。

她们认为:

女人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就会对自己的将来有影响。

所以很多女生在相亲时,比较着急。

25岁时相亲,她不着急;

35岁还在相亲,她一定会着急。

25岁,具备年龄、相貌的优势;

35岁,除了事业上的优势,她们在相亲市场处于“底层”。

到了这个年龄段还在相亲的女生,被架在了高处。

追求者很多,但不符合自己的标准;

不愿意降低标准,又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眼看着年龄增长,时间溜走,愈发焦虑。

最后大概率的结局:

“矮个里面拔高个”,凑合着进入让自己不满意的婚姻。

后半生的心态可想而知:

不满,还是不满;遗憾,满是遗憾。

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呢?

条件一般的情况下,往往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找到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哪怕被对方挑来挑去,只要能找到,他就满意。

-04

相亲铁律:逃不过的颜值与收入选择

男人的骨子里,摆脱不掉对“颜值、身材”的追求。

所以说,男人的相亲标准,依旧更在意女性的外在形象。

而对于女生来说,条件则是首选依据。

“我可以不要爱,但你要能给我钱”。

收入条件,就是相亲女性的安全感和进入婚姻的最低标准。

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现象不会改变。

你会发现,相亲市场里普遍的对话是:

“他有房吗?有车吗?什么工作?年薪多少?父母有没有退休金?”

“她多大了?头婚二婚?生过孩子吗?长得怎么样?”

相亲市场,本就是目的性极强的“生意”。

处于底层的,是哪些人?

相貌平平,身材普通的女性;

收入一般,能力一般的男性。

换个角度想:

那些自身条件都不差的单身男女们,还没等流入相亲市场,就被人“截胡了”。

如何看待相亲?

放平心态,接纳当下的自我。

你是什么样的人,总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

这样想,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当然,自我认知也很重要:

你不能什么都没有,却对结婚对象持有很高的标准。

话题:今年春节,你相亲了吗?

作者何所欢:

专注两性情感,婚姻家庭,自我成长性格等心理学分析,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知识。

0 阅读:0

太金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