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在过去两年里的情况,属实是不容乐观。
对此,国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救市。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仅在2023年,地方对楼市的松绑政策就高达773次。
可换来的结果呢?
1~11月份,开发商投资10.4万亿,同比下降9.4%;
新开工面积8.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2%;
商品房销售面积10.05平方米,同比下降8%;
商品房销售额10.5万亿,同比下降5.2%。
目前国家统计局只公布了去年1~11月数据,但从中可以看出,楼市的趋势就是“收缩”二字。
销售规模也好,开发商的投资规模也罢,都逃不了这两个字。
与【08年和15年两次救市导致房价大涨、人们疯狂买房】相比,这次的救市效果真的是有心无力,两者之间是天壤之别。
明明政策更好,可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买单,宁愿把买房的心思都藏在心底?
这次救市之所以没有了效果,本质上还是在于居民负债。
2008年救市时,国内的居民负债率为18%。
2015年救市时,国内的居民负债率为35%。
在这两次救市时,负债不严重,杠杆空间充足,大家对未来的收入增速也有信心。
因此,居民愿意继续加杠杆买房。
然而根据央行的数据,截止到2022年末,居民负债率已经高达71.8%。
而2023年,因为房地产遇冷,负债率有所降低,但估计也在70%以上。
此时此刻,负债成为一种常态,加杠杆的空间不剩多少。
若单单只有房贷的压力,那大家还可以承受。
可事实上,我们还有日常开销、教育、养老、医疗等等。
这些刚性支出,再配合居高不下的房价,以及购房后还贷压力,真的能“要人命”。
再者说,经过3年疫情后,不少人的收入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哪怕是没有影响的,也对未来收入提升持悲观态度。
在这些重压之下,老百姓很难为利好政策买单。
想要缓解当下的压力,有三个方式。
要么允许房价降下来,要么提高收入,同时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具体来看,在房价方面,目前只有少部分地区对限跌松口,但大部分地区都不允许大幅降价。
而且每当开发商降价时,就会有业主因降价幅度太大而维权。
在收入上,基层员工提升收入太难,哪怕是提了几百块,对购房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社会保障体系上,高层一直在调整优化,例如医保的报销比例和保险范围,又或者生育津贴等等。
但想要保障符合大多数老百姓心意,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又要兼顾财政的压力,这条路其实还很长。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方式,其实哪种都不容易实现。
因此,现阶段也只能不断出台政策,释放一波又一波的购房需求。
但这样,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过去,开发商和炒房客搞出了“刚需、改善”这一概念。
尽管很多人对此极度反感,但不可否认,它早已深入人心。
而如今的购房人群,绝大多数都是真正的刚需和改善群体,
他们本就到了不得不买房的地步,赶上政策,这才下手。
至于一部分不着急的购房者,他们当然愿意再继续等等。
总之,以往用于套住购房者的概念,现在反倒成为束缚房地产的枷锁。
而这一切,也不过是过去高杠杆模式的“后遗症”!
这几年闹疫情竟吃老本了,且企业倒闭的倒闭,不倒闭的降工资,首先要活着,谁敢乱花钱!
对于住在旧楼,高层的住户来说,最苦恼的事情,就是上下楼梯不方便,因为旧楼没有电梯,住在旧楼高层的老年人、病人和残疾人,他们都迫切希望尽快对旧楼加装电梯,以方便住在旧楼高层的老年人、病人和残疾人,那些反对加装电梯的低层住户,他们都是把原来高层的房子赔钱贱卖,然后搬到低层的,他们是因为嫉恨心理,所以才反对加装电梯。
旧楼加装电梯以后,乘坐电梯需要办磁卡,用磁卡刷卡上下乘坐电梯,每次都要收费的,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政府给旧楼加装电梯的成本就全都能收回来,政府给旧楼加装电梯肯定赔不了。
谢谢您的指点
老百姓不穿不吃打工一辈子也买不到房!
房价不是当地普遍收入水平的1/3以内都别买,因为你还要生活,养老人小孩和对抗风险,普遍人6-10年全款一套已经是欧美标准了,更何况是房子严重过剩的发展中国家
房子是用来自已住,不是用来炒的,房子是使用期限的,也不是古董的[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