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与“宰相”是一回事?差一字却有天壤之别!两者谁权力大

春日筆記 2024-10-18 13:17:28

前言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因一字之差,闹出的误会比比皆是,甚至是改变历史……

如今,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提笔忘字”现象已不算罕见,闹出的笑话更是层出不穷!

而得益于古装影视的热播,不少人也觉得,“丞相”与“宰相”二者是一回事儿。

可事实并非如此,同样为相,差一个字却有天壤之别!

他们到底谁权力比较大?

因一字之差竟闹出笑话!

这件事还要从2007年说起,不知是何原因,成都某县城一城镇,吸引了好多学校“扎根”在镇上。

这也促使该城镇热闹非凡,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或许是看到此情形,相关人员觉得较为欣慰,便想着帮城镇宣传宣传正面形象。

上面如是写道:“大千幽居之地,学子麋集之城。”

兴许有朋友看到这儿,觉得这句话不是挺好吗?

“麋”这个字单拎出来还好,可问题是它与“学子”结合,便有些不合适了。

正是发现不妥,有位大学生向记者反映这个问题。

而随着记者调查,人们才知这竟是一场“乌龙”!

真是禁不住笑了。

最终,那个城镇负责人选择将其进行全面修改,有关舆论这才渐渐平息。

虽然这只是个例,但还是让人看到了我国文字的无穷奥妙!

不过,相比于那些造型相似的文字来说,一字之差的两个汉字也同样让人们不免惊叹!

如,“宰相”与“丞相”。

无论是看古籍,还是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咱们都能听到这两个相似称呼。

那么,二者到底有何区别呢?

一字之差的奥妙

其实,它们是两种概念,两者性质也大不一样!

丞相是我国古代一种具体的官职名称。

相信在很多人印象里,通常能成为丞相的人权力非常大,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居百官之首。

但其实,“丞相”也不是自古以来权力就很大。

甚至历史上还有部分朝代比较“特立独行”,没打算立丞相,比如,隋代、唐、宋就基本上没有设。

纵观历史,我们也可以发现,丞相作为官名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这种官职名称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那时“丞相”和我们知道的形象有所不同。

说白了,最早的“丞相”是为了帮相国“减轻压力”。

试图让丞相充当“副手”,从而起到辅佐相国的作用。

那时他的地位比不上相国,也算不上正式官职。

所以,严格来说,秦始皇大一统之后,丞相才正式出现的,如秦始皇时期丞相是李斯,胡亥时丞相是赵高。

“丞相”可具体到某个人,具体到某一位官。

反观“宰相”呢?

它则是一种统称,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宰相”可以指多人。

比如,西汉初期,统治者将手里权力分别赋予三个部门,这也是我们熟知的“三公”。

丞相主要负责行政那块儿,太尉管军事,至于御史大夫起监督作用,各司其职。

而这时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都算得上“宰相”。

更通俗来讲,“丞相”是一种职位,而“宰相”则是职权的代表。

它们两者的关系,咱们可将其算作是交叉关系,“丞相”可以成为“宰相”,而“宰相”却不一定是“丞相”。

看到这儿,兴许也有朋友好奇,两者对比,究竟是“宰相”的权力大,还是“丞相”的权力大呢?

其实,单说权力,我个人觉得还是丞相大。

因为“宰相”往往可以指一群人,而“丞相”却单指一个人,通常情况下,古代丞相是除皇帝之外最高级别长官。

我们举个典型的例子,刘禅和诸葛亮。

尽管刘禅是“九五之尊”,但治理国家事务、军政大事的往往是诸葛亮。

这点儿,我们从刘禅说过的“政由葛氏,祭由寡人”也能看出。

这句话不仅体现出刘禅对诸葛亮的尊重,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诸葛亮在朝廷中的权力地位。

再比如曹操,曹操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权力较大的丞相之一。

如果他手中掌握的实权不多,或许他也做不成“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儿吧。

也正是丞相的权力过大,所以,历代统治者,尤其是那些有雄心的君王,“绞尽脑汁”试图削弱丞相的权力,而“宰相”也是这样出现的。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初时,朱元璋这位什么事儿都喜欢亲历亲为,曾写下“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未睡朕已睡,不足江南富足翁”的统治者,因为胡惟庸案将“丞相”一职直接给取消了。

丞相被废之后,后来皇帝设立了内阁,为其分忧,而这时内阁的长官便相当于“宰相”。

回顾历史,我们能够发现,中国古代君王和丞相因权“相爱相杀”,起起伏伏长达1000多年。

君臣和睦相处则国泰民安,反之则烽烟四起。

古代君王与臣子关系就如同日月之辉,太极一般,一起铸就了我国数千年跌宕起伏、精彩万分的历史。

结语

相信看到这儿,大家困惑已解。

不得不说,中华汉字文化确实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含义深刻。

两个词看似简单,背后却也蕴含多重深意。

大家还见过哪些类似例子?欢迎评论区分享一下。

本文内信源来自:

1.《百度百科——宰相、丞相》;

2.《陈长琦:宰相和丞相是一回事吗?》澎湃新闻,2017年1月12日发布;

3.《三国志·蜀书·刘禅传》;

4.《韩养民. 秦置相邦丞相渊源考[J]. 人文杂志,1982,02:30-34.》;

5.《通典.卷二十一》,《新唐书.卷四十六》;

0 阅读:20

春日筆記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