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被丁太升痛批太俗,央妈和官媒却下场力挺,谁是小丑一目了然

春日筆記 2024-10-18 13:16:25

前言

刀郎音乐居然又被批评了!

10月15日,刀郎南京演唱会结束没几天,有人便忍不住了。

知名乐评人丁太升现身“辣评”刀郎,称刀郎歌曲流俗。

消息一出,网友评论区“炸了庙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刀郎歌曲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批,但比较微妙的是,央妈和官媒曾不止一次发文赞扬刀郎音乐、力挺刀郎。

对比两者,刀郎音乐是否“俗气”一目了然!

刀郎南京演唱会,大众狂欢!

十月份的秋风吹到了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也带来了歌迷们的热情。

10月12日,时隔多年,刀郎再次在南京开演唱会。

场内座无虚席,场外人山人海,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头发花白的五零后,刀迷们的年龄跨度之大令人咋舌,他们个个精力充沛,这场面绝了!

这似乎不仅仅是一场演唱会,更像是刀郎和歌迷们的盛大派对。

南京政府官网罕见地发布了欢迎视频,标题赫然写着“这个秋天,刀郎来了”,还特意提到了刀郎和南京的渊源。

官方下场力挺,无疑更助长了这场演唱会的热度。

歌迷们在网上说:“别再宣传了,票早就抢光了!”

而在现场,大家都挥着荧光棒,一起大声唱,就像是朋友们一起参加一个超大宴会一样。

一条由歌迷们共同签名的横幅,长度达到了惊人的200多米,其中两条101.2米,代表着演唱会日期10月12日,而总长度202.4米则寓意着2024年。

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体现了粉丝们的用心,也表达了他们对刀郎的热爱和支持。

不过,刀郎也无愧于粉丝的“疯狂”。

他的音乐很直接,旋律好听,歌词简单易懂,能打动人心。

刀郎唱的不是那些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也不是那些高雅的艺术歌曲,而是关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是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

他用沙哑的嗓音,唱出了底层人民的心声,唱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

这点儿从歌迷的回复也能看出。

一位年轻的女歌迷,在演唱会结束后接受采访时,泣不成声。

她说,听到《黄玫瑰》这首歌时,想起了刚过世的爸爸,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刀郎的歌,让她感受到了人间真情。

其实,这首歌,也勾起了刀郎自身的经历,他早年离异,女儿由父母抚养,十年漂泊,音乐是他唯一的慰藉。

他把对女儿的愧疚和爱,都倾注在了这首歌里。

至于另一位85岁的老刀迷,则是对刀郎的经历表达了同情和理解。

在她看来,刀郎是被迫营业,被逼无奈。

刀郎在事业最火的时候突然消失了,有人说是被同行排挤,也有人说是他自己的决定。

真相如何,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刀郎的复出之路并不平坦。

还有一位老刀迷认为,刀郎的再次爆红,是对当初那些批评他的人的有力回击。

曾几何时,刀郎的歌,被一些专业人士批评为”土味足”,甚至有人说他的歌是“农民听的”。

这些评论,一度让刀郎备受争议。

时间证明,刀郎的音乐不仅经得起考验,还深受大家喜欢。

不过,有赞同,自然也会有其他声音。

就在演唱会结束后不久,乐评人丁太升对刀郎的演唱会发表尖锐的评价。

结果,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满,丁太升到底说了什么?

丁太升再评刀郎音乐,引争议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

其实早在去年刀郎发行新专辑《山歌寥哉》时,丁太升就曾评价:《罗刹海市》充满了个人观点和引战的嫌疑,并认为刀郎的作品被过度神化。

结果官媒发文,字里行间肯定了刀郎歌曲的真正魅力,但这并没有阻止丁太升继续发表他对刀郎的看法。

而这一次,丁太升明知有可能“被喷成筛子”,依然选择“一吐为快”。

丁太升在视频中,先肯定了刀郎没有在爆红后急功近利地“捞钱”,选择淡出娱乐圈专注音乐创作。

但这番“夸奖”在一些人听来却像是阴阳怪气,暗指刀郎早期的成功只是昙花一现。

他将刀郎的歌与《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猪之歌》等网络歌曲相提并论,认为刀郎的音乐制作粗糙简陋,歌词旋律媚俗。

只适合做手机彩铃,甚至“土”得掉渣。

丁太升甚至特意引用了《冲动的惩罚》中的歌词“如果那天你不知道我喝了多少杯,你就不会明白你究竟有多美……”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他个人觉得,刀郎的再次翻红,是因为《罗刹海市》歌词中隐喻和讥讽的意味迎合了大众的情绪宣泄。

于是,引发了网络狂欢,而刀郎因此成为了大众的“神符”。

他评价刀郎的音乐缺乏艺术水准,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远没有粉丝和专家们解读的那么深刻。

丁太升认为刀郎的成功是幸运的,粉丝们不应该过度神化他,这与粉丝“基因里自带造神成分”有关。

说出这样一番评论,无疑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部分网友认为,他的评价比较中肯,刀郎的音乐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不过,大部分网友还是不认同他的看法,觉得他太主观了,甚至有偏见。

有偏激的“吃瓜群众”觉得,丁太升没资格评论刀郎,因为丁太升自己没写出什么广为人知的作品。

刀郎的音乐实在太深奥了,他完全听不懂里面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刀郎本人和他的粉丝对丁太升的评论没有直接回应。

这可能是由于他已经不再需要用作品来证明自己了。

刀郎经历过大红大紫,也经历过沉寂低谷,如今的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不再理会外界的纷纷扰扰。

事实上,刀郎音乐引发的争议,体现了大众口味和专业评价之间的差距。

我们老百姓更加注重作品的情感共鸣和内含价值,而那些专业人士则更注重作品的艺术性、技巧性和创新性。

尽管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刀郎的音乐已经超越了流行歌曲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这一点,从官方媒体对刀郎的支持就可见一斑!

刀郎音乐的深远影响

央视曾为刀郎打气,他们引用了南京大学教授的观点,认为刀郎的新歌《花妖》和经典故事《梁祝》一样,都充满了哀伤和美丽。

北京大学教授,还把刀郎的歌当作教材,给学生们细致讲解。

央视主持人王小骞也曾公开支持刀郎,形容他的歌曲“高级”、“深刻”、“感人”。

她认为,刀郎的音乐代表了一些弱势群体,展现了他们在奋斗中努力向上的样子。

另一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则深入剖析了刀郎的音乐专辑《罗刹海市》、《翩翩》等歌曲,她认为刀郎在唤醒民俗音乐和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

更甚至,浙江的旅游宣传经常用刀郎的歌来推广当地的美景。

官方媒体的力挺,无疑是对刀郎音乐的肯定,也证明了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

刀郎的音乐创作其实一直在进步,不断发展。

从早期的《爱是你我》到后来的《冲动的惩罚》,再到《罗刹海市》,他的音乐主题从个人情感上升到社会现象。

从小爱到大爱,展现了他对音乐的不断探索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结语

刀郎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

这体现了大家审美越来越多样化,也说明了中国音乐市场在不断变化。

人们对歌曲的需求不再局限于高雅艺术,他们更需要能够引起共鸣,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音乐。

而刀郎的音乐,正满足了这种需求。

他的成功,也给我国音乐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灵感。

歌曲不只是让人开心的音乐,它还能传递文化,反映社会。

刀郎的音乐之路,还在继续,我们相信,他将继续用歌声,表达他的情感,记录他的时代,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各抒己见。

本文内信源来自:

1.《乐评人丁太升再谈刀郎:他的歌旋律流俗、歌词媚俗》,红星新闻,2024年10月15日发布;

2.《丁太升社交帐号》;

3.《你为什么想听刀郎演唱会?》澎湃新闻-南京发布,2024年10月12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0 阅读:0

春日筆記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