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朝的“和亲”政策:满蒙联姻有哪些过人之处?

安国说历史 2023-02-23 20:00:03

众所周知,汉唐时期的中国政府积极地与外族少数民族通婚,史称“和亲政策”。

时至清朝,清朝统治阶层与蒙古部落之间世代联姻,似乎重现了汉唐中央统治阶层与少数民族通婚的现象。

但是,二者之间其实有着极大的区别。并且,与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相比,满蒙联姻的好处更多,是一种更为优良的联姻政策。

我们不禁好奇,二者究竟有何区别,满蒙联姻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汉唐和亲与满蒙联姻的性质差异

1. 国家之间的和亲与君臣之间的和亲

汉唐时期都曾经历过少数民族强盛,中原王朝被压制的时代。

西汉初期,匈奴一度强盛,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匈奴帝国,刘邦一度被困于白登山,只能屈辱地接受刘敬的提议,将宗室女送给匈奴。

刘敬说道“彼(匈奴)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汉书》)。当然,我们知道,这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借口。

汉朝的宗室女送入匈奴后往往没有得到优待,而是经历了颇为悲惨的命运。汉朝人采纳这种和亲政策不过是一种缓兵之计,以此为汉朝争取发展时间。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汉朝都将匈奴视作对等国家,两国之间的联姻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亲。

并且,汉朝皇帝的姿态放得比较低,对于匈奴的不敬言辞也并未过问,例如,匈奴人在递交给汉朝的国书中写道“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史记》)。

唐朝时,中国国家实力有所振作,众所周知,在国力强盛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时,文成公主进入西藏,与松赞干布成婚,这种联姻与西汉差异较大,是一种较为平等的联姻。

即便如此,唐朝还是将少数民族政权放在了对等的位置上,且唐朝也无力实际控制少数民族。

因此,我们看到,在唐代宗时期,郭子仪代表唐朝与回纥可汗签订盟约之时,郭子仪在众人面前高喊,大唐天子和回纥可汗万岁。

签订盟约是一种极为正式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下,郭子仪还将大唐天子和回纥可汗并列在一起,由此可见,在郭子仪心中,大唐帝国与回纥王朝是一种对等关系,梁国建立的联姻自然就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联姻。

时至清朝,清朝中央政府与蒙古的关系就截然不同了。

蒙古在明清时期分裂为三大部落,漠南蒙古早在满清入关之前就已经投降清朝势力,成为满族统治者的附庸。

时至康熙、乾隆时期,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落被相继征服,至此,蒙古彻底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部族,蒙古地域也成为清朝疆域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满蒙联姻与汉唐和亲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说,汉唐和亲是一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姻,那么,满蒙联姻就是一种统治者和臣子之间的联姻。

清朝皇帝对这些蒙古王公加以封赏,建立了一整套等级体系,满族统治者位于这套等级体系的顶端。

此外,中央特别设立了理藩院管理蒙古的政治、军事事务,如此一来,蒙古人彻底成为了清朝治理下的臣民。

2. 单向度的和亲与深入的双向联姻

汉朝时期,由于匈奴势力强大,频频侵犯汉朝边疆,汉朝政府为了争取和平,不得不将宗室女送给匈奴。

在这种情况下,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注定是单向度的,匈奴人不可能将部落贵族女子送入汉朝和亲。

时至唐朝,唐朝国力有所增强,在对外和亲中能够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即便如此,我们也极少见到外族女性嫁给唐朝统治阶层。

揆诸史料,我们仅仅看到两个外族女性嫁给唐朝统治阶层的案例,一是武则天时期,突厥可汗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唐朝的皇太子之子,二是肃宗时期,回纥可汗将女儿嫁给邠王之子。

在多达二十多例的唐朝与外族联姻的案例中,这两例显得微不足道。由此可见,汉唐时期,汉人王朝与外族始终未能形成一种双向沟通的联姻网络。

单向度的汉族女性嫁入少数民族统治阶层的联姻方式占据了绝对主流地位。

时至清朝,满蒙联姻的复杂多元迥异于汉唐联姻。

据学者统计,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就不断地有满族女性嫁入蒙古统治阶层,与此同时,蒙古女性也源源不断地进入清朝后宫。

并且,通婚并不局限于帝室,而是深入到各个阶层,上至帝王下到君王、宗室大臣,都出现了与蒙古族通婚的现象。

在地域上,满蒙联姻也极具特色,汉唐时期,与中原王朝联姻的少数民族大多局限于某一部族,某一地域。满蒙联姻与此不同。

根据现代学者统计,清朝时代,与满族人通婚的蒙古人遍布于三大部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蒙古部落贵族都与满人贵族有着或强或弱的联姻关系。

并且,联姻不局限于某一时段,往往是跨越世代地累代相承,例如,蒙古部落中的敖汉班第家族,连续五代人都和满人贵族联姻,类似这样的部族比比皆是。

制度化与方针差异

1. 汉唐和亲的非制度化

西汉时期,与匈奴和亲大多出自汉王朝的无奈之举。

正如上文所言,匈奴一度十分强盛,打得西汉节节败退,西汉只好送去宗室女子求和联姻。

时至汉武帝时代,随着西汉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全面增强,汉朝开始调整对匈奴策略,从被动保守转为主动出击。

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军率军主动出击,沉重打击了匈奴势力,使得匈奴王朝开始走向没落,西汉政府也就没有必要再执行和亲政策。

简而言之,西汉与匈奴的和亲是一种以双方实力为向背的临时性和亲政策。

时至唐朝,唐帝国在国力强盛时主动与少数民族联姻,但是,唐帝国拥有主动选择权,曾拒绝了许多少数民族的联姻请求,这是唐帝国从国际局势出发,审时度势的选择。

例如,唐朝时期,突厥可汗曾多次向唐朝求娶公主,《旧唐书》记载“突厥前后请和亲,独不蒙许”。

这是因为,唐帝国与突厥有着严重的领土与外交矛盾,在这些矛盾没有解决前,唐朝不会贸然与突厥联姻。

清朝执行的满蒙联姻政策则与政治情形关系不大,因为,蒙古人已经成为了清朝统治下的百姓。

满蒙联姻就此成为一种笼络蒙古部族的常态化政策。数百年来连绵不绝,形成了一整套满蒙联姻政策。

例如,被清朝嫁给蒙古王公的满族女性,每隔十年要返回京城省亲,省亲的时间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此外,嫁给蒙古的女性和嫁入清朝皇室的蒙古女性都会被清朝政府赐予各种名号,例如县主、郡主、格格等。

2. 汉唐时期灵活多变的政策和清朝的满蒙一体政策

汉唐时期的联姻大多根据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强弱进行变换。

西汉时期的和亲大多是为了减少匈奴侵略,为了给汉朝足够的和平发展时间。

正如《史记》所言,和亲的目的是“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也就是说,双方通过和亲,达成了一种互不侵犯的默契。

但是,无论是从匈奴的角度还是从汉朝的角度来说,彼此的敌对状态从未改变,一旦局势有变,匈奴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和亲身份,大举入侵汉朝。

唐朝对外和亲的情况与之类似,在唐朝衰弱时,肃宗与回纥联姻,以此稳定国内藩镇,但是,随着唐朝的进一步衰落,回纥给唐帝国造成了巨大威胁。

由此可见,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多变而复杂,以双方实力变化为指归,缺乏一以贯之的策略。

清朝的满蒙联姻则迥然相异,满蒙联姻持续了数百年,成为了双方默许的一种基本政策。

清朝方面也将满蒙联姻视作一项基本国策,并明确提出了“满蒙一体”的口号。

这是因为,蒙古人已经被纳入了清朝统治,并且在清朝的屡次对外战争中,蒙古骑兵都奋力追随,为清朝立下了不朽功勋。

正如《清史稿》所言,“攻城转战,蒙古部多有功……有大征伐必以兵从”。

从康熙到乾隆时期,西北用兵颇多,蒙古部又成为清朝平定西北叛乱,开拓边疆的重要帮手。

如此一来,蒙古部族对清朝统治者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联姻政策的持续推行也就势不可挡。

小结

汉唐时期,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和亲政策。

汉朝的和亲政策大多出于无奈,是匈奴大军压境下的产物,由此,汉朝的和亲是一种屈辱的,国与国之间的和亲。

一旦西汉王朝强大起来,这种和亲随即宣告终结,不复出现。

唐朝的和亲略有不同,但与汉朝和亲相同的是,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亲也属于国与国之间的和亲。

满蒙联姻的性质与之迥然相异,由于蒙古部落在明末清初相继归降清朝,蒙古部族已经成为清朝统治下的一份子,满族统治者与蒙古族的通婚也就成为君臣联姻,不再是国与国之间的联姻。

此外,满蒙联姻绵延数百年,数代相承,极大地推进了满族与蒙古族的融合与团结,与汉唐联姻的作用也有着显著区别。

0 阅读:1

安国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