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懂点经济学?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答案

论史近现代 2024-10-16 00:30:51

在许多人眼中,经济学似乎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不过是一些抽象的理论或枯燥的数字运算,而学习经济学几乎没什么实际用处。

然而,实际上经济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学术研究,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真知灼见。无论是管理自己的财务、理解市场价格的波动,还是判断政策对生活的影响,经济学提供了一套独特的思维框架,帮助我们在复杂的选择中找到更优解。

在众多经济学著作中,豆瓣9.0+的曼昆《经济学原理》以其通俗易懂、体系完整的特点,成为了经济学学习的经典入门之选。

读懂经济学的第一本书,认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不仅涵盖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还通过生动的案例让读者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理论,真正体会到经济学的实际价值。今天,小北想分享的是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为曼昆《经济学原理》撰写的导读文章,希望有更多的书友借此开启通往经济学世界的大门。

《经济学原理》的作者曼昆(左)与译者梁小民(右)教授。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它将抽象的经济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贴近现实的案例和易懂的语言,使读者即使没有经济学背景也能轻松理解。

01

为什么人人都要学点经济学?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学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经济学从无到有,发展为今天的"显学",这说明经济学是有用的。

网上有许多笑话都是嘲讽经济学家的。有一则笑话说,经济学的用处就是应付经济学这门课的考试。在许多人看来,经济学或者是经邦济世的学问,太深奥;或者是经济学家玩的游戏,与群众无关。其实这些都是误解。

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每个社会、每个企业、每个人都会遇到欲望与资源的矛盾,都必须作出选择。一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既要工作又要休闲,把多少时间用于工作,多少用于休闲,这就是一个选择。一个企业资源是有限的,生产什么产品与劳务,也是一个选择。一个社会既要实现效率,又要实现公平,这还是一个选择。当然,经济学并不是为我们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告诉我们分析与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选择无处不在,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

在《拉封丹寓言》中有一头著名的布利丹毛驴,它面对两捆干草不知该吃哪一捆好,最后竟然饿死了。布利丹毛驴面临的其实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选择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出某种选择必定要放弃另一些选择。为了某种选择而放弃的其他选择称为某种选择的机会成本。例如,选择上研究生就要放弃工作机会。如果大学毕业可以找到年薪10万元的工作,上一年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就是10万元,因为作出上研究生这种选择必须放弃工作的选择。

布利丹的思想实验,它象征着决策的困境。

人们作出选择是为了实现最大化的目标,例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等等。其实,最大化是所有动物的本能,是所有动物有意或无意的行为目的。仔细观察动物的行为,野兽捕猎物,蜜蜂建蜂房,都符合最大化规范。

那么,人比动物强在什么地方呢?动物追求最大化是凭本能,人追求最大化是靠理性。这种理性就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对增量的分析来找出实现总量最大的方法。比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通过分析总收益与总成本增量的变动可以找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正确方法。

经济学家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而引起的收益增加称为边际收益,成本增加称为边际成本。他们证明了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产量就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对许多企业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用这个原理去指导企业生产就可以少走弯路,少交学费。经济学家分析增量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法,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

在追求最大化中采用这种分析来作出决策,会使决策更加理性和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更理性更聪明的学问。了解经济学能提高我们的分析与决策能力。

当人们谈到最大化时往往有些误解,例如,把人的目标定义为收入最大化,或者把社会的目标定义为GDP(国内生产总值)最大化。其实经济学家所说的最大化不是一元的最大化,而是多元的最大化。如果仅仅把人的目标作为只包括收入的一元函数,为了使收入增加而不惜一切代价,其结果往往是,人生并不幸福。

只有把人的目标作为包括收入、社会地位、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在内的多元函数,追求这种多元函数均衡的最大化,人才会幸福。同样,一个社会也不能把GDP作为唯一的目标。社会只有把GDP、社会公正、生态平衡等等作为目标,求得这些目标的平衡,即全面协调发展,才有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才是理想的社会。

经济学家认为,只有达到多种目标的均衡才能实现最大化。当我们理解了这一切时,才能理性地设计人生与社会的目标。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把经济学称为"使人生幸福的学问"。

萧伯纳:经济学是使人幸福的学问。(Economy is the art of making the most of life. The love of economy is the root of all virtue.)

02

经济学要从合适的入门教科书开始

读与经济学相关的书会遇到许多经济学的专业名词、概念和理论。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并学会用经济学思维来考虑问题,书才能读好,也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书中所蕴含的思想,得到启发。

所以,作为初学者,要学习经济学,一定要先从经济学教科书开始。适合初学者读的优秀入门教科书,应该同时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要能全面详细介绍该学科的所有基本知识,不能遗漏任何重要的内容。

第二,要能反映出该学科的最新进展,不断淘汰旧的过时内容,采纳新的内容。

第三,对内容尤其是基本概念的介绍要准确而简练。“准确”,就是对这些概念的解释要分毫不差,不能有歧义存在,引起初学者误解;“简练”,就是要言简意赅,让初学者一看就懂。

第四,在写法上要通俗有趣。此外,教科书作者一定要对整个学科有全面、系统而准确的理解,同时还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幽默有趣的文风,写出来的书才受欢迎。

那么,如果在众多经济学入门教科书中,我们只选一本,是哪一本呢?20世纪90年代末,一本全新的经济学教科书横空出世,迅速受到欢迎,取代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成为国外各大学“经济学101课程”的教材,畅销全球。这本书就是美国经济学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推荐的正是这本教材。

《经济学原理》已被译为20种语言文字,畅销全球。

03

曼昆《经济学原理》究竟好在哪里?

《经济学原理》的作者格里高利∙曼昆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后来到哈佛大学任教,仅两年就被擢升为正教授(在国外,一般来说,博士毕业后从助理教授到正教授需要十年左右)。曼昆还出任过小布什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参与并主持过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

他是现在占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大师级的经济学家,由他写的教科书当然是大师之作。1998年该书在美国首次出版,首印20万册,一销而空。到目前为止,这本书已被译为20种语言文字,畅销全球。

曼昆《经济学原理》能在众多经济学教科书中独占鳌头,原因在于它具有其他书所无法替代的优点。这本书的一个独创是,作者把复杂的经济学内容凝练为“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均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这十大原理中,前七个是关于微观经济学的,后三个是关于宏观经济学的。这十大原理是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十个问题,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十大问题。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这十大原理就是对选择问题的具体化。而且,这十大原理抓住了经济学的核心,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初学者记住了这十大原理,就容易掌握和理解经济学的内容,仿佛手里有了一张地图,在复杂的经济学中不迷路。

经济学涉及许多对初学者来说陌生而又不好理解的专业名词。对这些专业名词的理解是学习经济学的关键。曼昆《经济学原理》对这些专业名词下的定义准确、清晰、简单。“准确”就不会给初学者带来误解;“清晰”让初学者易于理解;“简单”则好记,不易忘掉。这体现了这本书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并且也有利于纠正一些误解。

比如,它为“理性人”下的定义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这就纠正了两个常见的误解。第一,许多人把理性人等同于经济人。“经济人”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但理性人追求的目的不一定全是经济利益。当他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时,他就是经济人;但当他的目的并不是经济利益时,他就不是经济人。这种区别十分重要,可惜不少人都忽略了。

第二,许多人把理性人等同于“正确的人”,这也是一种误解。当他的目的正确,且实现目的的手段也合适时,他是正确的人;但当他的目的不正确,或者实现目的的手段不正确时,理性人就不等于正确的人。曼昆《经济学原理》对“理性人”的定义既准确又简单明了,澄清了以上两点误解,对于初学者十分重要。

这本书并不是学究式地只讲理论,而是通过许多我们熟悉的事情和故事来讲经济学。特别应该指出,作者在书中开设了三类专栏:“案例研究”“新闻摘录”和“参考资料”。“案例研究”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案例来说明其包含的经济学含义。“新闻摘录”是从知名报刊上摘录的相关内容,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学道理。“参考资料”是对所涉及知识的延伸介绍,可以让读者知道某个经济学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这三个专栏在每次改版时都会更新大约三分之一,与时俱进,让读者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8版新增“专家看法”(Ask The Expert)专栏。该专栏来自对几十名全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持续调查。这些专栏中的调查结果使读者能够了解,在社会关注的诸多热点问题上,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一致还是存在分歧,并能够了解到,经济学家的看法与普通大众有何不同。

翻译这本书时,我深感作者还是一位语言大师。文字简练通俗,而又不失幽默风趣,读来既不艰深,又没有学究式的枯燥,不仅内容上实现了通俗性和趣味性,而且文字上也做到了。如果你在阅读中文版之余,再读一下英文原版,就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梁小民教授在北京家中。书架上摆放的是他从1998年到2020年所翻译的曼昆《经济学原理》的各个版本。

经济学并不高深莫测,反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现代社会,除了专业人士,学习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也许它不一定能让你在双十一的时候买到最低折扣,但能让你保持理智避开很多大坑。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也可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有着独到的视角和判断。

这也是为什么曼昆《经济学原理》作为专业书,却能够成为长盛不衰的畅销书籍:它是无数人叩开经济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0 阅读:2

论史近现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