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区天公庙仅剩两棵千年榕树:天宝却保留千年石墩与龙柱。

公孙小陈 2024-04-13 02:58:25

左一为本文作者郑来发先生

郑来发 文公孙奴 图

天公庙旧址的千年榕树技叶翠

榕树位于新华西路末段

近日,顽童翻阅新加坡旧报纸,偶然发现一则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四月十七日刊登的《天字第一号捐修漳郡元妙观芳名》启事。捐缘者都是漳州华侨。

花博会金奖作品《龙的传人》,公孙奴制作

据《漳州府志》记载,漳州观桥顶玄妙观又称漳州天公庙是漳州第一座天公庙的旧址。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 738 年)漳州刺史陈珦(陈元光之子)在漳浦开建漳州第一所天公庙名开元观。唐贞元十二年(公元 796 年),刺史李登移建郡城西隅朝真坊(今芗城区新华西路观桥顶),延名开元观。后来开元观在宋真宗大中祥元年(公元 1008 年)更名“天庆观”,其后又分别更名为“元妙观”、“玄妙观”并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 1387 年)奉旨茸修。

《漳州府志》载开元观的盛况:寺庙占地几十亩,有道士百余名常住,号“漳州第一天公庙”;玄妙观是漳州唯一宏伟的道观,占地面积几十庙,观为五路门,观中脊竖立高 70 公分葫芦,中镌“玄妙观”。正门上悬“玄妙观”匾额。前殿供奉太上老君,两边供奉 28 星宿大将。后殿主供“玉皇大帝”金身,高约两丈。观中供有《道藏》564 函,是依福州九仙观摹写的。殿后有道舍 40 及间常住道士在 50 人以上。

然而,漳州地方志查不到清代重修漳州元妙观的记载。新加坡这则捐修漳州元妙观的启事填补了漳州地方志的空白。捐缘华侨有以个人和以商号名义捐修,共 27 人,合捐二十六条银六千九百二十员。其中“邱恒春捐银二千元”,为捐缘首位,“颜永成捐一千二百员”,“汤河清捐一千大员”,“刘金榜捐银六百大员”,“林和坂捐银六百员”,“张嘉昌、张嘉禧共捐银六百大员”,“陈群英捐二十四十员”,“张善庆捐银一百大员”,“张顺善捐银五十大员”……

据查,邱恒春是祖籍海澄县三都的新加坡米商邱正中的商号,但他已于 1896年逝世,恒春号由其子、南国诗人邱菽园继承,捐缘人应为邱菽园。颜永成祖籍海澄三都,马六甲出生,17 岁到新加坡,初为英商牙直利公司职员,后自创公司经营土产生意和船务。汤河清,祖籍长泰县坂里,印尼望加锡华商,为望加锡中华商会首任会长。刘金榜,祖籍南靖县。1858 年到新加坡经商,初创万山栈经营中药,后集资创办福南银号。致富后献地捐建新加坡双林寺。

林和坂,祖籍龙溪县,新加坡航运商黄敏公司丰源号掌柜,后被丰源号老板黄敏招为女婿,主理丰源号船务业务。张嘉昌、张嘉禧祖籍南靖县,新加坡华商。张善庆,祖籍南靖县,初在新加坡万山栈任职,后自创益隆栈、万庆经纪行,因而起家,倡组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曾任副会长、会长。张顺善,祖籍南靖县,新加坡华商。1919 年,军阀混战。粤军陈炯明驻漳,命人强拆玄妙观,神像神牌全部毁除。

《凤凰传奇》

道舍改为兵舍,这座始建于唐朝的玄妙观在战乱中逐渐变成一片废墟。只遗 留下两棵千年大榕树和龙柱,石墩等若干文物。记载着玄妙观一千年来的沧桑变化。

作者简介:

郑来发,出生于九龙江船民,下过乡,当过教师,搞过企事业,坐过机关,惟业余研究地方华侨史,著有:

《漳州华侨志》(主编)

《片羽集》

《侨台情缘》(合著)

《龙溪华人物与印迹》

《一路向海—漳州人下南洋》

《印尼华人史话》

《漳州华侨华人社团简史》

《漳州华侨史文集》

《李林烈士史料汇编》(主编)

《角美华侨家族与人物传》

《漳州华侨名人集传》(主编)

0 阅读:0

公孙小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