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娟的口述:
我和老公结婚已经24年了,我们的女儿前天出嫁,我给她陪嫁了一套房子,还有当年娘家大嫂给的200克黄金,不由地感觉有娘家真得不错,娘家兄弟给力更是幸福。
我的父母在45岁左右的时候生了我,当时大嫂在坐月子,二嫂刚娶进门,但是大家都是稀罕我,因为是这个家里唯一的女孩,我上面有五个哥哥,父母累弯了腰,还生了一个我,还是在计划生育非常严的时候生的我。
本来母亲生了五个儿子,早要去节育,可是母亲一进那个计生站,就晕过去了,就没有一次成功过。后来怀上了我,五六月的时候才发现,父母死活都要这个孩子,就留下来了,生了一个女孩,也满足了父母的心愿。
小哥比我大了三岁,却是被我欺负最狠,平时有个磕碰,父母都是骂小哥,小哥就像猴子一样窜。
而我直到读初一了,我住校,每个星期有五块钱,还有母亲准备泥鳅干,鱼干,大嫂有时还会给我一块钱。而小哥读高一了,每一个星期就是一瓶豆腐乳,还有两块钱。
而这时候的我,却是心疼小哥,省吃俭用,五块钱有时候都没花上一块,存到十块钱,就给小哥,期望小哥能考个好大学,因为家里虽然有六个兄弟姐妹,但是坐在高中教室里的只有小哥。
然而这样的好景不长,在小哥要上高三的时候,父亲在田里干活时,摔了,右腿骨折了,本来他在镇上找了一个环卫工作,每天上午去打扫,一个月就有200块,还会捡很多书籍过来,很多家具过来,但没想到那个下午,在家,给田里放水时,摔了,还骨折了,环卫工作没了,伤筋动骨一百天,还什么活都做不了。
小哥的高三就不去了,老师过来说你的成绩这么好,继续上,可以申请贫困,小哥就是不去,而是挑起担子,走街串巷卖海鲜去了。
我也不想上学了,虽然我的成绩也是不错,毕竟父亲也是找了人,让我择校进了这所中学,成绩只要在年级前三十,普通高中是没有问题。
小哥说:不行,你的成绩比我好,你一定要考个大学。父母没有钱给你,我来挣钱,给你挣学费。
我就安心地去上学,虽然父亲的事情让我心情低落,也不怎么影响我的读书,但是成绩也没有提高多少,中考分数出来,比当地的普通高中高了十分,我填了这所高中的志愿,但是我还是没有去上,我出去打工了。
因为这个暑假,大哥和二哥合伙开店,赔了个底朝天,两家都不合了,本来两家房子是盖在一起,共用一个大厅,这件事情后,大哥在屋后重新建了一个楼梯,他们从后面走楼梯。
家里欠下了不少钱,何况父母都已经60岁以上了,我那年想得最多的是,打工挣钱,让父母的晚年生活不要凄凉。那时的父母是住在小哥的宅基房里,不过两间平房,我和父母各一间,小哥在平房上面的阳台上搭了一个石棉瓦棚,睡在上面。
三哥四哥的妻子都是自己谈,那些年父母早就负债累累,哪还有钱给儿子张罗婚事啊。
好在父母再怎么欠钱,都让我们兄弟姐妹读完了初中,让我们可以独当一面。
大哥二哥他们各奔东西,出去打工了,然后都带走了各自的妻儿。
三哥带着妻儿在镇上盘了一个五金店,四哥带着妻儿随着他的小舅子开了一个鞋店。
小哥折腾生意,没折腾成功,就去和人合伙开洗车店,还没到一个月,改行修自行车了,又折腾了一圈,去学手艺了。
而我在电子厂打工挣的钱,不是给了三哥,就是给了小哥,还有给了父母,父母那时身体不好,种些菜,用个三轮车走街串巷地卖,维持生活,没有指望过儿女给钱,毕竟五个哥哥都是自顾不暇了。
转机来了。大侄子初中毕业和一个同学一起做生意,挣到钱了,挣到钱的大侄子就带着大哥大嫂回到家乡来了,他们在家里开起了超市,因为家乡开发工业园了,有很多厂房入驻了。
大哥他们在家开超市,大侄子他们还进入了厂区里,开了一个职工超市,这生意是又稳又火。
二哥他们在外打工,二哥凭着那些年做生意的料子,在一个厂里当上了主管,二嫂也进厂上班,二侄子在外地上高中,成绩不错,有望成为我们这个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
小哥终于心定下来了,盘下了一个厂,自己跑业务做生意,厂里的生意也上来了。
有了厂的小哥,就娶到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小嫂不但娘家条件不错,还有小嫂自己也是中专毕业,是个会计,嫁过来,就将小哥的厂管得条条有理,生意都上来了。
而我就是在娘家转机这个当口,和老公自己谈的对象,连婚礼都没有办,直接扯了一张结婚证,就一起过日子了,父母也没有跟我的公公婆婆一起碰过面,是我们两人自作主张地领了结婚证。
我当时清楚家里的条件,不会给我准备嫁妆,也不会给我备喜宴,而老公呢,上面有个大伯哥,大嫂可是厉害着呢,大嫂娘家有钱,嫁过来时,公公婆婆都听她的话,她当着一个大家呢?
公公婆婆想给老公一个帮忙都没有,大嫂说让老公读完大学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怎么还让公公婆婆去填这个小叔子的窟窿呢?
还是老公聪明,进了一个厂里,和我谈了恋爱,说结婚了就远离大伯哥他们,就自己分家过日子了。
我是什么也没有拿就嫁过来了,父母生气,五个哥哥也生气,说我家现在条件也不是多差,怎么上赶着嫁这种人家,家里大嫂当家的人家。
自从我初中毕业打工,每个节假日都有人给我介绍对象,甚至小哥的一个同学请了三次媒人,我就拒绝了,这个同学我喜欢,但是我不喜欢的是他的父亲早早地去世了,还有他上面五个姐姐,他是老来子。
而我老公,家里条件虽然不怎么样,大嫂当家,但是公公婆婆年轻啊,那时的公公婆婆也不到50岁啊。
木已成舟。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很有主见,很任性的女孩,认准了就是不回头的那种。
可是在婆家妯娌眼里,我是不要钱的女人,还没有嫁妆的女人,是一个娘家不要的女人,说我婚前挣的钱居然一分也没有给自己留,都给娘家了,是扶不起的阿斗,说我的老公老实,娶个老婆更老实,这个家,幸亏分了,否则他们会被我们拖死。
我怀孕了,我一直在上班,大着肚子,我还在上班。我们和大伯哥是挨着住,大嫂是不上班,带侄子,我们结婚后,公公婆婆就跟着我们住。
我和老公也是早出晚归,都没有在家里吃过饭。公公婆婆和我们住一起还是很自在。
每次下班回来,妯娌就站在门口,说:你看你啊,娘家不团结,父母年纪那么大,让你大着肚子还上着班,我啊,从小到大就没有上过班,娘家父母有钱,嫁过来,老公也舍不得让我上班,哪像你啊,一辈子劳碌啊,在娘家,挣的钱给娘家花,嫁人了,还在上班,肚子这么大了,还要上班。
我结婚后,回娘家很少,因为我们一直上班,我也就很少回娘家,主要的是父母的身体越来越好,因为儿女都有事情做,并且越过越好,他们的心情也好,也就很少生病。
小哥还给父母在村里买了一处院子,两间平房,前院子后院子,让父母养鸡种菜,过得很惬意。
我是白天还在上班,晚上去了医院,次日早上生了孩子,好在衣物都已准备好了。婆婆照顾我的月子。我生了一个女儿。
婆婆说妯娌生儿子是娘家母亲过来照顾,而我的母亲年纪大了,就由婆婆来照顾。
婆婆给我变着花样做 月子餐,老公也是舍得给我买这吃那吃。
妯娌笑道:怎么叫婆婆照顾月子,这月子都不是娘家母亲伺候吗,只有自己的亲生母亲才知道女儿喜欢吃什么,婆婆隔肚皮,吃饱就不错了,哪能吃好啊?
我不以为然道:有人给做吃就行,哪有那么多的挑剔,讲究啊?
妯娌在那里笑:你是讲究也讲究不起来啊,我当年生儿子的时候,我的母亲给我拿了30只鸽子呢,我从来是不吃鸡,鸽子一只也不大啊,两斤肉都不到啊?你啊,就靠婆婆,老公弄吃了。
婆婆问我孩子要不要做 月子酒,月子酒是招待孩子的外婆家,如果他们不来的话,就不要做了。
妯娌道:七个唱,八个跳,你们兄弟姐妹多,表面功夫都不给你做好,你还指望娘家人给你送什么好月子。尤其你那五个嫂子,一个比一个厉害,谁都不比谁吃亏,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何况你生的是一个女儿,谁看在眼里啊?想当年啊,我娘家来了两桌人呢,我们就办了月子酒,大家都夸我娘家人大方。
婆婆听了,也没有说话,老公也没有说话。说实话,我是心疼娘家人花钱,更是担心娘家人送什么都会被笑话。何况我五个嫂子是天南地北地工作着,没有在一起生活。
9天姑娘,12天小子。这是做月子酒的习俗。很快,我的女儿9天了。我们没有打算办月子酒,也就没有买菜,也没有通知亲戚朋友了。
那天早上,妯娌就到我家来,对婆婆说:这也太不像话了,为了给娘家省几个钱,这月子酒也不办了,这月子酒不办,这月子里也没有人敢来探望啊。
我们这边是做过月子酒相当于告诉大家生孩子了,亲戚朋友可以过来探望了。
没想到这个时候,老公接了电话,跟公公婆婆说:快,快,大妗子他们过来了。
就是指我的大嫂他们过来了。妯娌很兴奋,跑出去看。
娘家只来了五个人,五个嫂子都过来了,大嫂挑了六样,就是六盒格,就是女孩子出嫁,娘家都会打的一种嫁妆,六盒格,最高礼节。
每个盒子都是漆了花,描了人,一格打开的是现金1万,一格打开的是大鱼,一格打开的素面,一格打的是黄金,是一块黄金。
妯娌马上拿起来,道:这黄金是真的,假的,有多少克啊?
大嫂笑道:黄金200克,给娇娇的见面礼,这是我们这个家族里的第一个女孩子,就要娇生惯养,那些年,晓娟在娘家挣钱,都是给了几个哥哥,这些还不够她的付出啊?
妯娌愣了,本来是想看笑话,现在没有话讲了。
我推了推老公,赶紧去饭店叫几个菜过来,五个嫂子过来,挑了那么多礼过来,要留人吃饭。
公公看到了,马上出去,道:还有那个回礼,那个月子饼。
像娘家人送月子过来,婆家还要准备回礼,其中有一样是饼,圆圆的,叫月子饼,给回礼过去,娘家人还分给隔壁邻居,代表嫁出去的女儿在外生儿育女了,大家分享喜悦。
其他的回礼,可以直接将六个盒子里留下一半就可以了。
但是大嫂没让我们留一半装盒里,全让我留下了,她说她们将饼子带回家就可以了,分给邻居就可以了,其他的东西我是需要的,就不要留给他们一半了。
我很感动。
后来我生了二胎儿子的时候,就办了月子酒,下了帖子邀请了娘家人,我的父母不顾年迈,和五个哥哥嫂嫂都过来了,我的父母还给我的儿子送了一套银首饰,而我的几个哥哥嫂子都送了黄金首饰,而我,也是快快乐乐地请大家吃了一顿月子酒。
如今我的女儿都出嫁了,她出嫁的时候,我将那时候大嫂送过来的那200克黄金给她做嫁妆带出去,那200克是她的五个舅妈一起买的心意。
我的父母都快90岁了,很幸福,很幸福,因为五个哥哥过得很好,他们还将五家的宅基地盖成了联排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