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病就把检查报告丢掉了,以后再重新检查不就行了吗?”慢阻肺病叠加哮喘的徐叔叔在《看呼吸》患者群里问道。
您是不是也像徐叔叔一样,回到家就把检查报告随手一扔?但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谢佳星教授却告诉我们,不管是何种检查,既往的报告依然很有价值!它们可以帮助大家捕捉被掩盖的病因、了解病情的发展规律,从而才能选择更加精准的治疗手段。
你的检查报告真的“过期”了吗?“很多患者已经在家乡当地的医院做过检查了,之后再到规模更大的医院就诊,总觉得大医院的医生不会认可之前的检查,患者本人也怀疑之前的结果不准确。实际上,近几年国家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建设,区域之间、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逐渐扩大。所以,现在不同医院基础检查的差别并不大,在规模较小的医院做的检查依然有参考价值。”
“也有一部分哮喘患者认为自己的病情在不断变化,几周或者几月前的检查结果就不可靠了、完全没有意义了。其实哮喘作为一个慢性病,持续的时间可能很长,即使是数年前的检查结果,医生也能够从中找寻到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
既往检查为何不能扔?谢教授经常告诉患者要保存好既往的检查报告,主要有以下 4 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是避免重复检查。一些检查结果通常来说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变化,比如有些患者一两年前已经做过了全套的过敏原检测,过敏原的结果在短期内一般不会改变,之后就诊时专科医生可能会在对比之后选择最关键的项目再复查一下,这样既能节省时间,也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部分项目对身体有少量辐射,如果把之前的报告拿给医生参考,也能避免再次检查。”
“其次,既往的检查报告能够帮助专科医生区分哮喘的具体类型。以前给大家讲过,部分患者并没有接受规范治疗,而是使用含有激素的‘祖传秘方药粉’和平喘针缓解症状,这些药物和针剂会影响检查结果,导致医生看不清楚患者的真实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提前了解患者使用激素之前的初始情况。”
“曾经就有一位使用了很多激素的哮喘患者,他再重新做检查的时候,血常规里嗜酸性粒细胞数值不高、肺功能似乎也不是很差,但是他一出院就很容易急性发作,后来我让他找出以前在其他医院的出院小结,才发现他三四年前血常规里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已经开始在增高了,而且当时就有鼻窦炎、鼻息肉。现在看似正常的检查结果只是被反复住院打激素针暂时掩盖了。”谢教授讲道。
“另外,通过对比以前的检查资料,医生能够发现患者的病情发展规律。比如部分哮喘患者在最开始的时候,血常规里的嗜酸粒细胞不太高,胸部CT也没有明显异常,但是近期的检查显示病情不太理想,比如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肺部出现了肺气肿、鼻窦炎加重等等,这就提示患者可能治疗不规范或者病情进展较快,或许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既往的检查报告有助于医生查明病因。曾经有位患者呼吸费力、喘得很厉害,怀疑自己患有哮喘,而且以前的医生也说他有哮喘。我看了他之前的检查报告,发现当时的肺功能检查质量并不是太高,可能出现了假阳性,当时医生也只是做了一个粗略的初步诊断。但实际上这位患者并不是真正患有哮喘,即使用了很多哮喘药,治疗效果也并不好。”
需要保存多长时间的检查报告?“前面已经提到了,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疾病,病程比较漫长,10年、20年都是常见的,整个过程中的检查结果都具有参考价值,都可以帮助医生梳理时间线、评估病情变化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谢教授提醒大家,假如觉得纸质报告容易丢失,可以找一个文件袋专门用来装报告,还可以把每次的检查结果拍个照片,甚至是扫描成电子版的PDF保存下来。现在也有很多医疗机构有专属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小程序,绑定个人信息之后就能非常便利地查看既往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