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意识到,这件事会让你每个月的压力更大

幸运的脚步 2024-11-02 15:43:18

为什么我强调每个人都要思考,因为很多事并不是看上去那样,甚至有的时候事情的真相跟眼睛看上去的恰恰相反。所以一个人的身体可以躺平,但大脑一定不可以,一旦认知错了,做事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辙。

比如放水救经济,专家呼吁放水是因为债务太高需要稀释,你一个普通老百姓跟着一起呼吁,结果放水造成了通货膨胀,你的存款就被人无声地抢劫了。

再比如免费医疗,你以为免费的是好事,能帮助很多底层人民,但这笔钱最终还是要从财政出,财政也没法凭空变出钱来,要么加税,要么印钱,最终还是全民承担。换个问法,你愿意每月出一笔钱付陌生人的医疗费吗?

最近山东省有一条新闻,大意是山东省正式启动省属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全面改革,涉及约10万名事业编制人员。新闻一出,就被很多媒体转载,夸张成“10万事业编制将转为企业员工”,甚至传说以后事业单位都要变成企业。

如果听见什么立刻就相信,那就是缺少求证;如果觉得跟自己没关系,那就是缺少思考。

这件事可不光影响有编制人员,社会很多人都要受到影响。

1.

先实事求是地说,山东的这件事,媒体多少有点夸大。

实际上,类似文件并非首次印发,早在2015年和2019年,山东省就分别发布过同名文件。据《澎湃新闻》,本次发布的《意见》是针对上一次发布的文件已经过期,重新修订发布的新文件,适用范围并未改变。

在山东省政府网站上,可查询到2015年至今,山东省政府对部分事业单位转制方案的批复。不同单位根据情况转制成了不同的企业,比如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和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转制为国有企业,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转制为职工出资成立的股份制企业。

澎湃新闻

据澎湃新闻考证,2004年山东就发布了《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到规范精简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放权搞活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推动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进入市场。

2005年,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定了《关于省属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改企转制的实施意见》,指出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首先整建制改为国有企业,改企后,根据单位发展情况需改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其他形式的,再按照省属国有企业改制的有关规定办理。

2015年,山东省首次发布《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同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工作方案的通知》,公布了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名单,包含79家单位,并要求争取在年底前基本完成改制。

从2005到2015,文件里的“省属经营开发服务事业单位”变成“省属事业单位”,但总体方针没变。2015年,79家单位的名单就已经公布。

也就是说,这件事已经干了9年了,只是特别不好干,在转的时候遇到各种问题,所以推进断断续续。但绝不是今年的突发事件,没必要各种夸大。

这些都是公开的,只要愿意动动手指,谁都能查到。人看新闻久了,心里都会有杆秤,有的消息一看就有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侧面查证一下才能作判断。如果实在懒得动手,至少做到不转载,也算是为互联网风气做点贡献,同时避免被打脸的风险。

但,我们要关注的是这件事背后的东西。为什么大家对旧事如此敏感?恰恰是因为财政真的很紧张,当前各地财政压力较大,事业单位转制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既符合上层改革精神,也符合市场经济要求。

2.

通过思考,我们至少能看出三件事情。

第一,很多人苦编制久矣。

须知民意就是下一步的政策,今天山东的新闻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未来更多的事业单位会转为企业肯定是事实,而且不只限于山东一地。

以前有人喜欢端铁饭碗,有人喜欢下海捞鱼,大家各取所需,互不干扰。现在海水干了,鱼也少了,吃不饱的渔民看着铁饭碗,心里就有事了。凭啥我要纳税养着他?

从政府的角度,三中全会之后,央地关系正在进一步调整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事权和税权要重新确立。房地产带来的土地税收肯定要逐步退出,而房产税遥遥无期,新的房地产发展模式目前还没有建立。地方政府的体制机制改革,也一定会向精兵简政的方向发展,这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

尽管这几年就业情况越发不乐观,但体制内情况却截然相反。2020年到2023年,体制内人员数量从4513万人增加到4836万人,每年增加100多万人。这里还没有包括国企人员。

而我国财政支出的大头恰恰就是体制内人员的薪酬。数据表明,从2012至2020年的平均数据看,我国财政支出中雇员报酬占比高达34%,与居于第二位的希腊相比,高出了13个百分点,是一般发达国家的2倍到5倍。

从我国考公的热度上也可见一斑。别的不说,我本人就有好几个同事,共事一段时间后去考公考编,端上了“铁饭碗”,数量之多仅次于去读博的,堪比转行卖保险的人数。

尽管国考的招考职位这几年一直逆市增长,引发不少批评,但仍然无法阻挡考公的热情,录取比例从2021年的1比61,直线下滑到2024年的1比77。

预计过了今年,事业编的价值会下滑,公务员才是最保险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还在事业单位的,也得给自己准备一条备用的出路才稳妥。

3.

第二,物价又会迎来上涨的契机。

我指的不是所有物价,而是一部分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价格,比如医疗费、学费等。说白了,就是那些事业单位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价格。

就拿学校来说,过去的收入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市场收费两块,现在政府拨款没有了,但学校的支出能缩减的有限,顶多就是开几个保安、少招点老师,但总不能把学生遣散了吧?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市场收费上提价,学费涨一涨,书本费收一收,辅导费交一交,堤外损失堤内补。这些钱谁出?学生家长呗。

还有医院也是同样道理,不再赘述。

我们看,已经公布的79家山东省属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大众日报、粮食批发市场、电影制片厂、各类设计院、饭店、展览馆等,暂时还没发现教育和医疗机构的身影。但这只是第一步,这点单位数量不过占山东省属事业单位的十分之一,谁敢说后续不会有第二批、第三批,谁又敢说其他省份不会跟进呢?毕竟山东这样的考编大省都以身作则了。

所以那些搬小板凳嗑着瓜子看热闹的群众,以为铁饭碗被打破跟自己无关,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岂不知他们才是这场戏的主角。这些单位的收入来源从财政转到社会,可社会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组成的。

你要读报、看电影、吃饭、上学、就医,于是本来不富裕的家庭,遭到雪上加霜。

第三,要打破的肯定不仅仅是铁饭碗。

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把事业单位变成企业,就是为了减负,是因为事业要吃财政饭,企业吃的是市场饭。可人总是要吃饭的,不吃他家,就吃你家。财政压力减轻了,市场压力必定增大了。

尤其是事业单位一旦进入市场,跟市场里久经厮杀的企业狭路相逢,就好像一批新兵投入战场,能活下来的究竟有多少,犹未可知。

铁饭碗之所以要换成瓷饭碗,肯定就是为了要打破它呀!如果不需要打破它,铁饭碗跟瓷饭碗又有何区别,何必要换呢?这么简单的道理,不是很容易理解吗?

因此,市场里的企业、目前还处在准备就业状态的人群,将迎来更多的竞争对手。政府脱掉的包袱,马上就会背在他们身上。财政不难了,难的就会是企业和就业。

所以这些事业单位的10万人也好,8万人也好,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身份的转换,还有可能是收入的变化。要尽快调整资产负债,避免中年失业带来的不幸后果。

4.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知道谁都想躺赢,可站着不一定赢,但躺下一定会输。没办法,人生就是这样。

0 阅读:11

幸运的脚步

简介:帮你拨去迷雾,看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