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进化出新物种了

明说这地产 2024-01-10 15:53:21

园区是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竞相建设产业园区。4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园区建设也在不断演进,迭代更新。在业界看来,园区1.0时代是以中国最早的蛇口工业区为代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聚;园区2.0时代开始重视技术消化、技术革新,不再停留在加工生产层面;而到了园区3.0时代,战略新兴产业慢慢成为主导,开始更加注重产业生态的打造。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22%,受此影响,城市之间的竞争持续升温。在城市转型、需求升级等因素驱动下,产业、人群、空间三要素开始发生深刻变革。然而,纵观全国产业园区,大部分仍然以基础设施投资和招商引资为重点,优先发展生产功能,而忽略了园区生活、生态功能。这就导致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对割裂,园区要素与外界并无太多联系而趋于封闭。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这样的发展模式正逐渐制约着园区及其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城市发展迈向存量更新时代,地产行业亟需构建与趋势相适应的产业载体组织新形态,在此背景之下,主打“产城融合”的产业社区呼之即出,并将成为产业载体4.0时代的引领者,成为行业应对未来挑战的全新方案。“天时地利人和”加持产业社区成园区4.0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社区是什么?从字眼来看,产业社区就是将“社区”的理念应用、嫁接到产业空间的规划建设上。跟传统产业园区相比,产业社区不再聚焦于单一的生产功能,而是具备“产业”和“社区”双重属性,一方面,以产业聚集大量就业人才,不断推动社区形成;另一方面,通过搭建社群平台,打造生态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强化对人才的吸引力。所以,你会发现,在产业社区中,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人、城、产”互融共振、耦合发展,产业与城市的边界逐渐消弭,生产和生活空间逐渐融合,城市的产业能级获得大幅提升。为什么产业社区会是产业园区4.0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这些年,各类产业园区遍地开花,但是,很多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却并不明显。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提质升级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产业园区不得不开展“二次创业”,推动产业变革。老笑认为,园区的产业变革关键在于两点——“瘦身”和“增高”:“瘦身”主要体现在产业门类上,要对园区现有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以确立园区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持续打造适配当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产业链经济;“增高”主要体现在产业提升上,园区产业“增高”,需要借助产业融合,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构筑园区产业的“微笑曲线”,通过推动产业集群向曲线两端升级,不断提升园区产业链的竞争力。不难看出,产业的结构升级,关键在于产业的融合发展。事实上,不论是产城融合,还是产业社区的发展,这些年都获得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迎来了一轮发展黄金期:天时: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政策,比如,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要“坚持产城融合,完善郊区新城功能,实现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地利:早在2021年,上海、天津、长春、南京等52座城市就共同发布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上海倡议》,在“15分钟城市”浪潮下,产业社区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新城建设的落脚点;人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在丰富物质和精神世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产业人才而言,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配置”。城市全要素功能,成为留下新一代产业人才的先决条件。从中央政策鼓励到地方组团倡议,从产业变革到产业人群需求变化,无不告诉我们,产业园区跨入产业社区的时代即将到来。未来,产业园区将不再是单一的工业发展模式,而是向着更加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而产业社区则是将产业园区与城市社区相结合,实现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人为本,赋能全生命周期产业社区助力提升服务精度和粘度当前,国内已有不少城市正在积极探索产业社区建设,并将产业社区作为自身实现“以功能引人、以产业聚人、以安居留人”的重要举措之一。纵观全国多城市,其产业社区的打造及其产业孵化情况各有不同,上海、杭州等东部沿海城市起步较早,在产业社区相关政策引导、规划编制、标准制定、配套服务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相较之下,多数中西部城市的产业社区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整体势头不小,都在迎头赶上,以成都为例,2018年至今,成都就将公园城市营城理念嫁接到产业社区上,并提出要“更加关注产业人才个性需求、属地企业的功能需求,积极营造人城产高度融合的社区单元”。虽然各地的产业社区发展水平各有不同,但在建设思路上,存在不少相通之处。一是,都非常注重产业场景的营造,会以产业发展和产业空间需求为导向,夯实当地的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推进社区产业体系的构建和空间落位;二是,都会在园区基础之上,植入以人为本的配套功能,并针对不同产业人群的需求,持续营造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通过创造更加舒服、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进一步激发和释放消费潜力。戳这里,了解智慧园区招商解决方案看得出来,区别于传统产业园区只注重企业的生产和效益,产业社区强调的是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注重“以人为本”。而在产业社区中,产业人群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企业家、企业高管、基层员工。不同的产业人群,对产业社区的理解或是核心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具体表现为:作为企业一把手,企业家的核心诉求,往往聚焦于产品创新、资本、市场、人才等方面,换言之,更加看重产业社区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哪些优惠补贴、能否降低经营成本、是否有利于市场的拓宽,以及是否有助于吸引投资等等。相较于企业家,企业的高管则更加看重自身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对于多数高管而言,背负着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所以,能否满足情绪价值,为情绪找到一个出口,以及能否创造更多财富,减轻养家糊口的压力,成为企业高管判定产业社区好与坏的重要标准。年轻基层员工个性鲜明,既追求个人奋斗,但绝不是艰苦奋斗,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绝不放弃享受生活,所以,对于基层员工而言,生活即工作,更在乎自身在产业社区能否快乐工作和快乐生活。以激发创新为导向多维度构建高质量产业社区虽然每个产业社区都会集合产业及服务、居住、生活、文娱、医疗、教育等产城“全要素”,但当颗粒度进一步缩小,会发现更多的细微之处,每个产业社区往往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这些差异化是产业导入重要乃至核心的动力。言下之意,谁更懂产业,就能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产业社区,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产业社区呢?在参观考察了全国多个产业社区之后,老笑发现产业社区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如何激发人的创新和创造力。产业社区的建设一般离不开五方面内容,包括: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空间特征、活力场景以及文化品牌。比如,产业社区的“活力场景”,可通过打造商业、餐饮、第三空间、文体艺术设施等24小时园区配套,为产业人群提供工作之余的便利服务,又或是建设公共设施连通道、生态走廊、屋顶花园、垂直共享空间等,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城市之间的链接,增强社区的连通性......产业社区的号角已经吹响,有的人或许已经加速,有的人还在迟疑,但大方向已经明晰,众多有意思的小趋势也在不断萌芽,相信未来终会汇聚成强大的生命力,助推中国经济在结束高增长的上半场后,在下半场依然能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张帆,又名老笑,产业园区智慧运营实战专家。现担任明源不动产研究院副院长,明源云智慧园区合伙人、总经理。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0 阅读:0

明说这地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