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中国空间站成唯一,将有多个国家想合作!
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而咱们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将成为唯一在轨的空间站。这可是一场太空舞台上的精彩“交接大戏”,绝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国际空间站那可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大明星”,它于 1998 年开始发射,2011 年完工。这是由美国、俄罗斯两国牵头,联合欧洲航天局成员国以及日本、加拿大等总计 16 个国家共同建设、运行和使用的近地轨道空间试验平台。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国际空间站确实取得了不少了不起的成就。里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涉及生物学、生物医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等众多领域。无数的宇航员在里面生活、工作,为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岁月不饶人呐,这国际空间站也逃不过时间的“摧残”。
据相关报道,国际空间站近 80%的系统已经老化。就说今年吧,在不到 3 个月时间里就出现了两次姿态失控事件,这就好比一辆开了很久的老爷车,时不时地就出点故障,让人提心吊胆。而且,国际空间站的运营成本那也是高得吓人。美国每年在国际空间站的投入就高达 30 亿 - 40 亿美元,其他参与国家也都花费了不少资金。这么高昂的费用,对于各国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国际空间站的退役也变得迫在眉睫。
美国航天局曾表示,国际空间站计划在 2031 年退役,脱离轨道后将坠入太平洋。届时将需要三艘俄罗斯“进步号”飞船的马力,才能将国际空间站拉出轨道。不过,这计划也是一变再变,毕竟这么大的一个项目,退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说,国际空间站的退役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咱们中国的天宫空间站,那可真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太空新星”。中国空间站始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规划中的“第三步”。2010 年 9 月 25 日,中国的空间站工程批准立项。从那时候起,中国航天人就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奋斗。
2021 年 4 月 29 日,天和核心舱顺利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任务正式启动。随后,2022 年 7 月 4 日和 10 月 31 日,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先后顺利发射入轨,并完成了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和转位,宣告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的基本构型采用三舱“T”字构型,由核心舱“天和”、实验舱 I“问天”和实验舱 II“梦天”组成。“天和”核心舱居中,沿飞行方向看去,问天舱在右,梦天舱在左。三舱构型总重约 68.5 吨,额定乘员 3 人,乘组轮换时可达 6 人。
天宫空间站虽然在规模上可能比不上国际空间站,但咱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为航天员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且,中国空间站在技术上也有着诸多亮点。比如,它的太阳能电池板技术,能够高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空间站的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再比如,空间站内的再生生保系统,可以实现水和氧气的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这在太空探索中可是至关重要的技术突破。
从数据上来看,天宫空间站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截至 2024 年,中国空间站已经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未来,它将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且,不同于对参与国之外各国均不开放的国际空间站,“天宫”空间站是历史上首个对所有国家开放的空间站。第一批共有来自 17 个国家、23 个实体的 9 个项目成功入选。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开放态度和合作精神,也为全球的太空探索事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国际空间站的逐渐退役,天宫空间站将成为人类在近地轨道上唯一的空间站。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将在太空探索领域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也意味着全球的太空探索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未来,各国的宇航员可能都将有机会前往天宫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和合作研究,这将进一步促进全球的太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