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如何缔造出伟大的文明?

鹰哥爱写文 2024-04-21 08:28:31

《起源》作者:巴赫拉姆·莫巴舍尔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地球生命的起源。这一节,我们来看一看人类是如何从世间万物中脱颖而出,进化成为最具智慧的生物。

哺乳动物的崛起

随着恐龙在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哺乳动物很快走上了舞台,成为地球新的统治者。其实,哺乳动物的历史并不比恐龙短,早在恐龙统治地球以前,哺乳动物就已经诞生了。早期的哺乳动物只有老鼠那么大,它们大多数时间里生活在地下,通过灌木丛来隐藏自己的踪迹,靠捕食昆虫为生。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产卵,而是直接生产幼崽,并以奶水哺育,这便是“哺乳”这个词的含义。

在大约1亿年前,哺乳动物发展出了两个分支,其中主体分支是有胎盘类哺乳动物,比如我们人类,牛、羊、狮子、老虎,等等,都属于有胎盘类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另外还有一类小分支,叫作有袋类,包括袋鼠、考拉,等等。它们之所以在身体上进化出袋子,是因为幼崽在诞生时还未发育成熟,需要在育儿袋里完成发育。这两种哺乳动物的分化很可能是大陆板块运动导致的,比如在澳大利亚,有袋类动物的数量就要远多于有胎盘类动物。

不过,考古学家研究发现,有袋类动物的发源地很可能不是澳大利亚,而是南美洲。当时的南美洲和澳大利亚被南极大陆连接在一起,早期的有袋类动物跨越南极来到了澳大利亚。后来,澳大利亚又和其他大陆分离开,有袋类动物从而得以在这片孤立的大陆上繁衍生息,发展出独特的物种。

有意思的是,尽管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相隔不远,但是新西兰却没有有袋类动物,因为在有袋类动物到达之前,新西兰就已经和澳大利亚分开了。

灵长目动物的起源

在恐龙灭绝大约1000万年以后,也就是距今5500万年以前,灵长目动物诞生了。考古学家通过化石研究发现,当时的灵长目动物体型还没有猫大,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松鼠大小。这些早期灵长目动物的大脑已经开始增大,但要说起它们最显著的特点,当属它们进化出了拇指。不要小看了这个小小的拇指,它能让灵长目动物轻松地抓握物体,同时也能牢牢地抓住树干,这是哺乳动物向着人类进化的重要一步。

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只有我们人类能够进化成“人”,而灵长目的其他动物,比如猴子、猩猩没有进化成“人”呢?

这是因为灵长目虽然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数千万年来一直在不停地分化。大约3300万年前,灵长目就分化成了原猴类和类人猿两个不同的种群。到了大约1200万年前,类人猿中的一部分又分化成了长臂猿和猩猩。

在大约700万年前,人类开始从类人猿中分化出来。在这次分化中,人类和与之谱系关系最密切的黑猩猩最终分离,成为了两个不同的物种。研究显示,人类和黑猩猩的DNA有着98%的相似程度,但恰恰是剩下的那2%决定了两者走向了不同的进化之路。

从智人到现代人类

值得一提的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是位于非洲西部的乍得萨赫勒人化石。他们距今大约700万年。在这些化石上既有黑猩猩的体貌特征,比如眉骨较高、大脑比现代人更小,同时也有人类的特征,比如面部扁平、脸庞较大等。

生物学家之所以将其定性为人类,而不是黑猩猩,是因为他们具备一个重要的特征,即脊髓离开脑壳的地方刚好在头盖骨下方,这意味着他们拥有直立行走的身躯。

在非洲的其他地方,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很多年代更近的人类化石,它们可以大致展现出人类进化之路的图景。

在埃塞俄比亚,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种叫作拉米达猿人的化石,它们的脚并不像猴子和猩猩那样灵活,但是却表现出更强的刚性,这说明拉米达猿人已经具有了双足行走的能力,这项能力最终传给了现代人类。

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种叫作南方古猿的人科物种。它们生活在距今400万年前左右。南方古猿的手和脚已经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双足行走特征,他们的脑容量也有着显著的提升。

在东非,人们发现了一种与现代人关系更加密切的化石,它是170万年前的直立人。直立人的脑容量达到700到1250立方厘米,大大超过其他类人猿。考古证据表明,现代人就是从东非的直立人演化而来的。

早期的智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物种,除了我们现代人,当时还存在着另一种叫作尼安德特人的古人类,他们的大脑比我们现代人还要大,但他们的身材要更矮小,四肢也更短,看上去可能像是一个顶着大脑袋的小矮人。

尼安德特人在4万年前仍然生活在欧洲大陆上,但是现如今他们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然而,现代科学家通过DNA分析发现,他们并不算完全“灭绝”。因为尼安德特人曾经和现代人之间发生过杂交,导致除了非洲人之外的现代人体内有大约1%至4%的尼安德特人DNA。所以与其说尼安德特人灭绝了,不如说他们在演化过程中,融入进了现代智人的种群之中。

通过这些对早期人类化石的发掘研究,生物学家提出了有关现代人类起源的大胆假设,即非洲起源假说。这种假说指出,早期的直立人诞生于东非,他们从东非开始向外迁徙,在抵达欧洲后与当地的尼安德特人发生融合,然后再一路迁徙到亚洲和美洲,最终征服了全世界。

这一假说可以完美解释为什么只有非洲人的体内没有融入尼安德特人的DNA。但如果这个假说是真的,就意味着除了这批非洲直立人之外的其他古人类种群全部灭绝了,或者至少是和非洲直立人融为了一体。然而,对此有一个谁也说不清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直立人当初要离开温暖的非洲,跑到寒冷的北方去,甚至还要跨越冰天雪地跑到遥远的美洲呢?

所以,关于人类的起源仍有许多谜团等待着我们去解开。

人类文明的起源

现如今,人类创造出了地球上从未出现过的辉煌文明,但是相比起统治地球1.6亿年之久的恐龙,我们人类的文明其实还很年轻,很短暂。如果我们把旧石器时代定义为人类文明的起点,那么这个起点距今不过260万年。对一个人来说,260万年已经足够长了,但对于地球来说,这不过是眨眼之间的事。

大约78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走出非洲,来到亚洲、欧洲等地,他们为了应对更为寒冷的环境而学会了用火。火的发现导致了一连串的活动,比如用火烤制食物、食用熟食,用火烧制黏土、制作陶器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已知最早的陶瓷就出土于中国的玉蟾岩洞,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万到1.8万年前。

除了学会用火,现代人类的另一大特殊能力是语言。一些语言学家认为,现代人类使用的所有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他们从所有语言中找出了一个由100个基本词汇组成的清单,并且估算出了每一千年后这些词汇变化的比率是14%,由此能够倒推出,大约在10万到1万年前,所有人类都在说着相同的语言,而在此后的时间里,这个古代语言演化出了不同的方言,随着日积月累,方言的词汇变化比例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纷繁众多的语言。

其实,不论语言是否有着共同的源头,可以肯定的是,语言的出现让人类的协作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人类由此迈向了新石器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类成功地驯化了植物和动物,从朝不保夕的采集、狩猎文明进化到了周期规律的农耕文明。

考古证据显示,人类的农业活动最早出现于1.1万年前,位置大约在尼罗河上游到底格里斯河下游,当时那里的人们以种植黑麦为主。

在8000年前,中国人成功驯化了稻米,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包括玉米、土豆、香蕉、南瓜、高粱、山药等植物几乎都在差不多的时间里被驯化。可见驯化植物的理念在当时就已经不断传递到了全球各地。

在驯化植物的同时,人类也在驯化动物。最先被人类驯化的是狗,第一批狗大约出现在1.5万年前。在7000年前,山羊、绵羊和牛也被人类驯化了。

农业的发展构成了人类构建文明社会的第一步,它让人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村庄和聚落。人类在耕种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纺织业、畜牧业,等等。可以说,如果没有农业,就没有后来的学校、商场、医院和一切城市文明。

早期的城市几乎都是沿河而建,它们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几乎和早期农业出现的位置是重合的。在这些古代城市中几乎都能看到庙宇,这种公共建筑的出现意味着城市构建起了文明的雏形。

第一个诞生的文明是由苏美尔人在大约5500年前开创的。他们发展了文字、贸易、工业,同时发明了灌溉系统。此后,在中国、埃及和南美洲等地也出现了各自的文明。

我国已知的最早文明是3700年前的商文化,它位于今天河南省北部的洹河两岸的殷城遗址。考古发掘显示,殷城曾经拥有壮观的宫殿,在宫殿里还有大量的陶瓷、石器等艺术品。在周围地区,人们还发现了稻米、小麦、猪、鸡和绵羊存在的痕迹。在残存的青铜器和石器上,人们发现了多达5000个古汉字。这些古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流传了下来,至今仍被我们使用着。

探索起源就是追寻真理

好,到这里,《起源》这本书我们就介绍得差不多了。

这本书的内容可谓是十分庞大,它从宇宙的起源开始讲起,再到星球、生命、恐龙、猿人,一直贯穿到我们现代文明的起源。尽管这本书并不能回答一切关于起源的问题,但它追寻真理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

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的统治者,正是因为我们懂得追寻真理的意义。因为追寻真理,人类发现了培育植物的奥秘,从而创造了农业;因为追寻真理,科学家们发现了各种物理学定律,推动人类实现一次次工业革命,带来各种改变生活的科技发明;因为追寻真理,我们始终仰望星空,在探索宇宙、征服宇宙的路上不断前行。追寻真理就是对起源的探索,而这样的探索还将继续下去。

0 阅读:2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