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的古运河南河下段,四十年前什么模样?

扬州小兔子 2024-10-18 07:10:36

可能在中国,没有哪一个城市像扬州这样,因运河兴因运河衰。古运河在扬州穿城而过,给扬州增添了温婉和柔美。今天,古运河成了如今扬州水上游的重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朋友,到扬州体验游玩。

从徐凝门桥到渡江桥这一段,大路是南通西路,巷子叫南河下,很短。沿河边修建了诗画图。这些画面,有的镌刻了与运河相关的著名诗词,有的用一幅画面,表现运河挑夫曾经的艰难。还有一些画面,则是介绍了扬州民间的风俗风情。

无论是乘游船还是漫步,这一段古运河都相当美丽。可是,假如我们退回到四十年前,这一段是怎样的情景?

那时候,没有河边的绿化带。南通西路的行道树是国槐。每年春天最引发万千遐思的,是有没有可能用超长的竹竿,打几串槐花下来。每天上下班,四次经过这一段路,唯有春天最喜欢。

现在绿化带的位置,有些什么?原来的路,远没有现在宽阔,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混行。从路边和河边,几乎没有一棵树。一九八零年后,大批下放户返成。这些大多数下放了十来年的人家,下放前有工作的,回城后基本回了原单位。

下放时的半大小子、姑娘们,已婚的留农村。未婚适龄的,几乎都安排了工作。单位性质有国营、地方国营、大集体和小集体区分。大单位或许能安排住房。小归小,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就行了。那年头,谁家不是几代人挤在一起?

不能安排住房的单位,怎么办?自己想办法。于是,这一段就成了棚户区的不二选择。经历过一九七六年的人,都有搭棚子的经验。防震抗震时,方寸之地,都有棚子的存在。回城后的庞大的群体,城市一下子消化不了。只要不给单位找茬,管你在住哪里呢。

从开始一两家的尝试,到后来越聚越多,整个这一段,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棚子。想象一些当时的情景吧。在经过多年治理后的今年夏天,一场并非突发的暴雨,让扬州成了洋州一样的泽国,那时候只要下大雨,南河下必定被淹。这些简单的棚户,住在里面是什么滋味?没有空调没有卫生间是铁定的,有没有水电不清楚,没有进去看过。

熬过寒冬,必有春天。据说棚户区后来都免费分到了房子。棚户迁走后兴起的,是一家叫做“银座”的中西餐小饭店。这是扬城第一家可以喝咖啡的地方,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后来老板过于急功近利,犯了不该犯的罪行,饭店关门歇业。在差不多的位置,一家“青青饭店”取代了银座。

青青是家纯中餐小饭店,老板娘眼观八路耳听四方,非常活络。小饭店没有银座排场,老板娘亲自下厨做的嘶马拉豆腐和红桥烧羊肉,却是一绝。不想吃食堂时,到“青青”弄两个小菜,相当不错。

记不清是零一年还是零二年了。某天早上上班,忽然发现路边很多放倒的国槐。是谁这么大胆,明目张胆地破坏绿化?随后是漫长的尘土飞扬的日子。熬过了那段时间,才发现这条路变宽了,变美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了。对我们这些每天必走的人来说,感觉多了不止一重的安全感。

再后来,南河下的破路,修成了麻石街。麻石街给予我们的开心,可多了。走着走着,偶尔一低头,会发现某块石条上,是某某的地界碑;过一日,又会发现某块石头,好像刻写了什么,弯腰低头地辨识好长时间,悻悻然起身离去。

青青小饭店易主,店名为“广源”,和后来电力大厦的广源同名。我们习惯称之为“小广源”。小广源迁到南河下的巷子里,不知现在是不是还存在。

运河边,加装了美丽的风光带,有诗文、有塑像、还有俯看的扬州老城区地图。最记得在下棋的雕塑前,最早修了一块照壁。然后在砖砌的照壁上,整出个大大的“和”字。刚开始看不出“和”的端倪,以为是三什么。每天只要经过那里,都会站下来研究一番。当终于看出“和”时,忍不住哈哈大笑了很长时间,引得水面的沙鸥,也欢快地震动双翅,恨不能飞到我面前,看为什么发笑。

这一段,是古运河风光带重要的组成部分。盐商、会馆,大多聚集在南河下街区。龙首关又叫抄关,是全国著名的大运河税收关隘。遥想当年,这里不会有“流水绕孤村”的寂寞,河面上轴辘千里,络绎不绝。

随着盐商式微的古运河,终于在新时期重新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每天经过这一段的游船,少不了向中外来宾,介绍扬州因河而兴的历史。大运河,扬州人的生命河。

0 阅读:33

扬州小兔子

简介:60后大妈,成功母亲。喜欢码字,尤喜旅游、健康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