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大武汉、大上海,“资源黑洞”来了!

讯仕评财经 2023-02-11 12:44:01

文/刘博团队

做大做强,是所有城市的梦想。

虽然城市的行政区划扩容受到了政策的限制,但还有都市圈这个选项。

一线城市中,上海大都市圈已亮相,北京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也获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线城市里,在本省首位度已经非常高的西安大武汉,最近都有“扩容”的动作,人们惊呼:大西安来了,大武汉来了!

大城市及其都市圈的“资源黑洞效应”(对人口、资源的强烈吸附作用),正在慢慢凸显。

01

今年1月10日,西安—商洛融合发展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召开,签署《西商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西商融合发展的命题,成为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乃至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一部分;

商洛表示将积极对接西安,把两城的生产、生活、生态三圈支棱起来。

2月3日,西安汉中两市举行协同发展座谈会,并签署《汉中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 推动西安汉中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这意味着,曾落选西安都市圈规划的商洛、汉中,正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回归到西安都市圈的拼图之中。

西安都市圈正在变大!

商洛和汉中都位于陕西南部,2022年,汉中的经济总量约为1905亿元,排名位列省内第7。商洛的GDP还未到千亿,为902.56亿元。

汉中市七普常住人口为321万,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排名陕西第三;

商洛七普常住人口为204.12万人,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排名第五。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西安、咸阳、渭南、铜川、杨凌等四市一区纳入规划,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如果申报都市圈时把商洛和汉中都纳入其中,那么西安都市圈的面积接近6.62万平方公里。

国家发改委提高了都市圈的标准,严格按照都市圈1小时经济圈范围的要求,所以当时并未把这两个城市放进来。

但站在陕西省的角度,所有的地级市都是“孩子”,都应该受到“拇指教育”的激励,要给机会、给概念、给题材,所以商洛和汉中再次搭上了西安都市圈的列车。

这表明,在国家批复的规划之外,陕西发放了地方粮票,让西安都市圈实现了大扩容。

02

再看武汉,2023年2月7日,武汉新城规划对外正式公布。

这个新城有什么看点?

在武汉都市圈中,“武鄂黄黄”是核心,而武汉新城则是“武鄂黄黄”的心脏。

根据武汉最新规划,武汉都市圈沿江环湖构建8大城市组团。

命名为武汉新城的组团,跨越了武汉、鄂州两地。从武汉光谷出发,经过华容,可直达鄂州,从而连通鄂东三市。

这和大武汉扩容又有何联系?

鄂州是一座小城,2022年,鄂州全市GDP为1264.55亿元,在湖北省仅排名第13名。七普数据显示,鄂州市常住人口仅107.9万。

幸运的是,鄂州不仅距离武汉仅70公里,还地处“中国经济地理中心”。

以鄂州为圆心,1500公里半径、2小时航程可以辐射全国90%以上的经济和人口区域;1000公里半径辐射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七大区域性城市群。

为此,鄂州致力于将鄂州机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货运枢纽。

除了政府方面的助力,知名物流公司顺丰也对鄂州机场进行了投资,顺丰为鄂州机场提供大量货源,外界甚至将鄂州机场称作“顺丰机场”。

当然,鄂州的花湖机场,最终强化的还是武汉九省通衢的枢纽地位。

武汉扩容鄂州,早有传闻,顶着“大武汉”的名号,武汉的总面积,其实在省会城市中偏小。

武汉市行政区面积为8569.15平方千米,大约相当于0.52个北京,不足1万平方公里。

不仅比省内一些地级市小,甚至比很多同等级的省会城市也小。

这次武汉新城规划出炉,将鄂州和武汉的发展绑定,可以理解为武汉扩张,大势已成。

在整个《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中,武汉新城组团是可用地最多的区域。

武汉新城规划面积约719平方公里,其规划城镇建设用地241平方公里,可用地117平方公里。

比起现在的光谷,武汉新城足足增加了200平方公里,基本全部都在鄂州。

此外,武汉新城将成为武汉最重要的投资平台、科创平台和产业平台。

可见,大武汉通过实质性扩容鄂州,获得了产业支撑和城市发展空间。

03

不仅西安、武汉在追求更大、更强,上海更是如此。

去年9月,上海、江苏、浙江联合发布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这个超大都市圈地跨2省1市,包括了9个城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跟“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面积相当。

由于上海大都市圈面积太大,事实上是城市群而不是都市圈,所以这个“大都市圈”的方案没有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但地方政府依然非常积极。因为这符合地方做大做强的需要。

这说明什么?

尽管中央的政策要求建设真正有效率的都市圈,中心城市规模不能太大,人口不能过密。但地方政府做大做强的欲望仍然强烈,因为地方政府间的“经济锦标赛”仍在进行,而都市圈是很好的拉动经济的抓手。

从区域竞争的角度看,一个省份,只有建设足够强的省会城市,才能有资格参与国家战略。而一个区域足够强大,就能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内循环,人为的行政划分造成的藩篱,有必要打破。

所以,从经济发展规律来讲,人口和资源继续向大城市集中,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上海大都市圈就是一个典型的发展方向。

武汉、西安、成都、杭州、郑州等在内的一批强省会及其都市圈,未来仍有动力继续扩张,做大做强,从而对周边资源形成无限吸虹效应。

那么,距离这些都市圈和城市群较近的小城市,未来必将承接更多机遇,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而远离中心城市的三四五线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资源和特色,大概率会被人口和产业抛弃,沦为城市撤街设镇的逆向回调案例。

有扩张就会有收缩,有升格就会有降格。

2023年,城市的分化越发明显。

一批城市正在埋头扩张,不断向上生长,而另一些城市只能无奈收缩。

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要把资产往高级别城市转移的原因,借助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我们的资产也会随之升值;

反之,缺乏人口增量、政策红利的收缩型城市,不动产价值将越来越低。

0 阅读:8

讯仕评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