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国典:近二十年来,搞国展的也就这三人让广西巴马享誉天下的!

书法世家 2024-02-24 15:31:26

毛国典 ,男,1963年5月生,民盟盟员,大专学历,河南上蔡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书协第八届副主席、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东方印社副社长、江西省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巴马“三国手”书法现象

文/毛国典

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是新中国成立后才设立的偏僻小县,而且是少数民族(瑶族)自治县。这里并不富庶,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积淀和传承,但却钟灵毓秀,产生了一大批影响广西书坛格局的书法家,刘德宏、石锋、韦渊就是他们的代表,巴马也因为他们成为中国书法之乡而享誉天下。

刘德宏书法

刘德宏、石锋、韦渊作为广西书法进入复兴期以来的三位代表性的书法家,有着十分典型的意义。他们基本上是同龄人,均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特殊的时代原因,他们都有着十分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且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消磨他们对书法艺术执着追求的热情。20世纪90年代,书法艺术进入空前繁荣的复兴期,当时他们青春正好。刘德宏首次投稿广西书法大展即荣获一等奖,足见其能力超群,天赋异禀。

石锋书法

1991年,石锋第一次投稿国家级大展首届中国书坛新人展,即成为巴马首位入选全国大展的作者,以后又在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荣获三等奖,为广西实现国展获奖零的突破。韦渊则是广西第一位书法硕士研究生,且师从学者型书法大家徐无闻先生。从那时起,他们三人一直活跃在中国书坛的一线,成为国家级大展的常客,并先后在全国大展中多次获奖,创作旺盛期持续三十年不衰。将他们称之为巴马“三国手”,毫不为过。作为一种标志,这不仅代表了广西书法的复兴和崛起,而且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对于新生代广西书家的成长,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韦渊书法

五年前,刘德宏、石锋连任广西书协副主席的同时,韦渊也当选了广西书协副主席,足以说明他们在广西书坛的分量。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积淀和传承,经济上并不富庶且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小县——巴马,却产生了三位成果丰厚、影响深远的书法“国手”,他们三十年来的创作成果及其非凡的影响力,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书法现象,我称之为巴马“三国手”书法现象。

巴马“三国手”为何能在广西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现象?我认为原因有五:

一是与古为徒,方向对路。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凡要进入专业书法领域学习的人,都会从各种渠道得到有益的忠告:学习书法要从临古帖开始。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书法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刘德宏、石锋、韦渊三人的书法学习也是从那时候起步的。十分难得的是,他们能够一开始就有向古人学习的理念。刘德宏立足米芾,石锋取法晋唐,韦渊学王铎。在没有彩色印刷、没有电脑的年代,而且是在山高水远,偏于一隅,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小县城,能有这样的理念,现在看来是非常先进的。正是因为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巴马的蒙麓舟、冯文东、陆家康等人也纷纷向经典学习。历史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学习中国书法必须入古,必须从学习古代名碑、名帖入手,也就是说,只有临摹古代经典才是学习书法的正确方向。

韦渊书法

二是关注国展,古今结合。

除了向古人学习之外,刘德宏、石锋、韦渊三人还非常重视向当代专业高手学习,尤其是向国展中的获奖、入展高手学习。

临帖是历代书法家总结出来的学习书法的最佳途径,但是,经典碑帖数量众多,结合自身的特点选帖都已经很不容易,何况选定了临习的碑帖后,如何入帖、如何出帖就更是难上加难。幸运的是,国展给巴马“三国手”带来很大的便利。他们认为,国展中的高手几乎都是已经吃透古帖,因为大胆创新而得到众多评委认可了的。

刘德宏书法

因此,完全可以借鉴在书法国展中获奖和入展的高手的成功经验,通过到展厅或翻阅作品集考察他们的作品出自哪位古人或哪个古帖,对比古帖看他们是如何在古人的基础上出新的。而这些当代高手学习古帖的用笔方法已经得到评委的认可,借鉴以后应该对学习书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巴马“三国手”的学书方法可称“古今结合”。刘德宏在担任广西书协驻会秘书长、常务副主席期间,就非常重视向国展高手学习。在他的带动下,巴马、广西的作者越来越重视研究国展、参与国展竞争。曾经有一段时间,广西有的地市组织或自发组队十多人甚至几十人到北京、上海、陕西等地看国展,他的好朋友蒙麓舟甚至把每年看国展的费用列入家庭消费预算中。

石锋书法

石锋、韦渊不但关注国展,而且还对国展高手的经验、技法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两人在被誉为“中国文坛重镇”的《南方文坛》上分别发表《“八桂书风”的创作观念与技术取向》《试析“八桂书风”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论文。三人的创作与理论成果,增强了广西书法作者的国展参展氛围,目前,广西在国展中的获奖入展人数从原来的排名倒数,提升为排名中上的省区。

三是文化筑基,行稳致远。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很难再找到传统意义上的学者型书法家。刘德宏、石锋、韦渊有学者本质,是真正专业层面的书家,我认为可以界定为新学者型书法家。刘德宏参加工作之初,在巴马县粮食局当会计,不久调任县政府办公室秘书。由粮食局会计到县政府办公室文职的变迁,完全缘于他骨子里的文人禀赋。随后,他又调河池日报社任记者、编辑,十年报人履历,更锤实了他学者的身份,为他日后任广西书协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主持广西书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石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历任河池日报社记者、编辑、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河池市委副秘书长,河池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党组书记,广西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院长。

韦渊书法

韦渊大学本科学的是物理专业,因为自幼酷爱书法,在巴马当老师期间,深入、系统地学习大学中文专业的课程,最终考上西南大学著名学者型书法家徐无闻先生的硕士研究生。而更令人惊讶的是,硕士毕业工作数年后,他又考上浙江大学陈振濂先生的书法博士。他重文化学养、重性情抒发,强调技道双进,在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方面均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是名副其实的“学者型书法家”。

可见,一个书法家的路能走多远,以及其水平高低,往往与其传统文化底蕴、书法技法的深入程度、做事为人之胸襟密不可分。在当今书坛上成名很早,但因文化底蕴较差而最终书法越写越差、书法之路走不远的书家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凡是在书法艺术方面较有成就的学者书家,都很注重文化修养,至少都在学问的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刘德宏、石锋、韦渊之所以成果丰硕且保持长盛不衰,绝不是偶然的。

四是善于思考,求奇求趣。

刘德宏、石锋、韦渊都是睿智的善思者,面对千年的书法史,他们认真地研究与思考,从中寻找自己的路。他们时时谨记“笔墨当随时代”,既崇尚碑学雄强壮伟的“实”的抒写,以体现笔墨之精到多变、功力涵养之扎实,但也偏爱帖学文雅萧散野逸气格。他们重视遍临经典的传统蒙养,但更愿意从“外师造化”向“中得心源”的主观性、虚拟性的方向迈步。因而,面对刘德宏、石锋、韦渊的书法,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一方面他们的书法是非常传统和古典的,带有魏晋六朝的格调和玄味,如大德高僧,绝去尘想;另一方面,他们的书法又是非常现代的,他们的笔法、章法、墨韵、气象皆逸出了传统,而带有一种现代感的个性化印记,呈现出对于书法现代形态勇于思考和探索的新态势。

清人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卷一》中云:“古人之奇,有笔奇,有趣奇,有格奇,皆本其人之情性胸臆,而非学之可致也。”我们以此观照刘德宏、石锋、韦渊书法的新态势和他们的妙造之境,可见他们善于求奇求趣。刘德宏、石锋、韦渊书法“笔奇”,“奇”在他们的书法用笔之奇和造境之妙,不仅在于笔行纸上爽然而秀,苍然而古,凝然而坚,淹然而润,勾勒点画笔力扛鼎,丰姿跌宕,波澜老成,给人以一种清新之美、蓊郁之美、逸宕之美。

刘德宏书法

说他们的书法“趣奇”,从其内在法度上严守古法,而外在表情而言,或站书擘窠大字,刚健雄强,猛厉迅疾;或坐写寸楷尺牍,沉静内敛,含蓄蕴藉,舒缓轻柔……无论激情外泄,还是理性经营,甚至空灵神秘、野性洪荒、苍茫虚幻,都可以成为他们书法的表情基调,这是他们本性纯美的直接展现。刘德宏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古碑帖中独爱弘一法师、八大山人的书法,就是看中了他们书法中的“奇”和“趣”。

石锋以褚遂良、米芾等古人为取法对象,吸取其中的“奇”和“趣”因素,写出了自己的风格。韦渊能临写国展中很少有人写的《爨宝子碑》数十通而不厌,也是喜欢《爨宝子碑》的“奇”和“趣”。在全国第二届书法临帖展中,他的《爨宝子碑》临创作品是整个展览中这个风格唯一的一件入展作品。

五是与古为新,个性鲜明。

刘德宏、石锋、韦渊在艺术道路、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上,各有特色鲜明的个性,外在的书写形貌更是拉开了距离。他们都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德宏先生乐观放达,思维敏捷,思路开阔,高屋建瓴,大处落墨,故其艺术风格有着与生俱来的大气、才气、豪气、霸气。他的篆书糅金文、秦篆、简帛书和汉唐碑额为一体,契合古法而又造型奇特,自创一格,看似性情放达,随意写来,却处处都是匠心;他的隶书形态多样,熔汉碑、简牍和清代金农、伊秉绶、何绍基等诸大家于一炉,风格朴茂,格调高古。以德宏的性格与才情,他当然不会把发展方向仅仅局限于篆隶。尽管他的篆隶写得生猛鲜活,有血有肉,然而这种规整的形式仍然限制他的自由挥洒。因此他在行草书中又开辟出一片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其行草书取法广泛,举凡二王、旭素及宋元诸家均悉心揣摩,认真临习,而在赵之谦、八大、吴昌硕、弘一中得益最多。其用笔厚实,少作提按,使转纵横,大起大落,开合随意,展现很强的控笔能力。

刘德宏 行草见佛花开横幅

其楷书以晋唐筑基,后用心八大、弘一,端庄肃穆,沉静高古,得释家真奥。无论真草行隶篆,其结字和空间构成均大开大合,形成黑白反差,跌宕有致,凸显节奏韵律;他的作品,除去气象以外,更多在求笔的简约中表现书法的原生态,能表现出静态来。他有意识尽量省略技法上的细节,在线条上进一步做到形简意赅,但却简约而不简单,使其作品精神特征更加突出。现在的书家大多喜欢把字写得很张扬狂放,能写静的不多。德宏在简中求静、动中求静,极其不易,非常可贵。

与德宏不同,石锋先生性格质朴,含蓄蕴藉,不事张扬。以书法为喻,他们两人恰恰一个是“外拓笔法”,一个是“内擫笔法”。在艺术上,石锋涉猎极广,各种书体、各种风格,但凡当时能找到的资料,他都潜心临习,从而打下了广泛、厚实的根基。当然,他用功最多的,还是行草和楷书,也许是楷书和行草内敛的含蓄美和从容经营的形式美更符合石锋的性格,他在这里找到艺术才情尽情挥洒的天地。他的行书承袭二王正脉,于王右军、孙过庭、苏轼、米芾、赵孟頫、王铎诸家用功尤多,写得灵动飘逸;草书糅合二王尺牍、孙过庭《书谱》和米芾草书,笔法精致而不失豪放,大气而不乏晋韵之灵气,这无疑是草书最难能可贵的品格。

他的楷书以柳公权入手,遍习唐代诸名家,于智永、褚遂良、杨凝式、张即之、赵孟頫颇有心得,对北碑《司马芳碑》《张黑女》《张猛龙》《元桢墓志》等也多有临习,形成碑帖交融,尤其善将帖学的文气化入北碑,沉雄雅静,书卷气自然流露。他的篆书近年来多取法金文和楚简、秦简,隶书以汉碑与简帛书相结合,古朴典雅,一如行草和楷书的文气。

其艺术风格平和简静,优容含蓄,端雅方正,遒丽华滋,如春风大雅,能容万物;秋水文章,自然天成,写得灵动飘逸。作为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艺术含量大,正如刘熙载所说,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带有与生俱来的平实与朴诚,不玩花架子,不走极端,不以偏激的艺术形象哗众取宠。

石 锋 楷书条幅

韦渊性格坚毅,从容豁达,执着自信,勤奋善思,处事缜密,目光敏锐,见解独到。他的篆隶书,走的是二李、赵之谦、邓石如、吴让之一路,平正通达,虚和简静,他一方面摆脱了二李刻意求中锋行笔的羁束,一方面又滤弃了吴让之、徐三庚过分装饰化的浮华程式,如清水芙蓉,素面朝天,其天然的风姿却于行笔结体间处处流露出来。近几年韦渊于碑派书法用功尤著,其楷书风貌多姿,奔腾澎湃,汪洋恣肆,兴之所至,随意变化,皆有新意。

不客气地说,当下很多人写魏碑,写油了,写俗了,把北碑精神学没了,把气象学没了,偏重去追求所谓的“意”,而这个“意”未必科学。从韦渊的作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正大气象,是人格上的一种真诚,直接的,毫无保留的,没有任何小动作的,都从字里行间表现出来。他把书法当作自己灵魂来对待,虽然书法是小道,但需要智慧,他有这样的智慧。

他的书法熔铸碑帖,兼收并蓄,既有东晋《爨宝子碑》、魏碑和清代碑学书法庙堂气之森然,又有帖学书法书卷气的潇洒。庙堂之气就是气象,是主旋律,能将之写出诗意,写出笔性,这是他的过人之处。他的行草书亦与楷书秉性相类,用笔刚猛厚重,振迅天真,真力弥满,涉笔成趣,非常精彩。相较于大王、孙过庭,韦渊更喜欢小王、张旭、怀素、黄庭坚的纵横恣肆。他虽然笔墨功力深厚,但并不以展示笔墨技巧为务,其功力完全服务于感情的宣泄,所以他的行草书能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打动读者。他的书法创作和他的精神状态以及他的为人的表现自始至终都是一致的,是儒家“志于道、游于艺”的精神体现。

韦 渊 篆书中堂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技进乎道始臻化境,艺出于规乃见性情。优秀的艺术家最重要的并不是创作多少作品,技法表现得如何,而是在作品和社会中留下的思想和精神。刘德宏、石锋、韦渊“三国手”的成功为巴马乃至广西书法艺术的复兴贡献了自己极有价值的一份力量。目前,巴马有中国书协理事1人、中国书协会员6人、广西书协会员20人、广西书协理事3人、河池市书协会员34人,巴马县书协会员390人。巴马成为广西目前唯一的“中国书法之乡”,一个同时获得“中国书法之乡”和“广西书法之乡”两块牌子的县份,“三国手”的努力与引领功不可没。巴马“三国手”书法现象也承载了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祝愿巴马“三国手”在中国书坛拥有越来越高的学术品位与影响力。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1

书法世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