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一旦≥130/80,应尽早评估5大“靶器官”!否则,恐延误治疗

鸟儿评健康 2024-09-30 15:04:51

过去,在很多人的观念当中,血压只有≥140/90mmHg才需要引起关注。因为,“≥140/90mmHg”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然而,如今,最新的医学理念认为:不少人在血压还没有达到140/90mmHg的时候,身体当中心、脑、肾、眼以及血管等重要“靶器官”就已经因为【血压升高】而受损了,甚至,还有可能因此而需要提前开始接受降压药治疗!

最新指南:≥130/80就得重视

2024年9月,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代表了当前我国高血压治疗领域最新的权威医学理念。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其中,有这样几个关键的信息点值得大家重点关注:

第一,推荐将130/80 mmHg≤血压值<140/90 mmHg的情况,给定义为【高血压前期】;

第二,若血压处于130-139/80-89 mmHg且伴有“靶器官损害”,则【心血管危险分层】应该直接划定为“高危”。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也就是说,按照最新医学指南的推荐,当血压值“≥130/80 mmHg”时就不再属于“正常血压”了,而至少进入了【高血压前期】状态。

并且,【高血压前期】所具有的危险性,有时候未必就比【高血压】更低。比方说,【高血压前期】若同时合并有“靶器官损害”的话,那么,总体的心血管危险分层就与【高血压】一样,同属于“高危”了。

事实上,这并不难理解。

客观来说,在血压尚处于【高血压前期】时就已经出现了“靶器官损害”,这往往意味着:心、脑、肾、眼以及血管等重要“靶器官”对于【血压升高】的反应非常敏感,哪怕血压上升的幅度不大,也足以对这些组织器官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因此,把这类人群给定义为“心血管高危”,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这也充分地提示了大家:千万不要等到血压“≥140/90 mmHg”以后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而应该在血压“≥130/80 mmHg”的时候就开始注意!

有“靶器官损害” 应提前用药

过去,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血压值在“<140/90 mmHg”的时候会需要吃降压药。而如今,最新的医学指南却告诉我们:的确有部分人群在血压“<140/90mmHg”的时候就已经需要吃降压药了。

关于“何时需要启动降压药的治疗”,最新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提出:只要心血管危险分层属于“高危”的人群,不论是已经达到了【高血压】的标准,还是尚处于【高血压前期】,都应该立刻启动降压药的治疗。

而这也意味着,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那些合并“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前期】人群,正属于需要立刻启动降压药治疗的!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由此可见,对于血压值“≥130/80 mmHg”的【高血压前期】人群而言,有没有“靶器官损害”的迹象,决定了是否需要提前开始吃降压药。

5大“靶器官损害” 这样评估

既然,有无“靶器官损害”如此重要,那么,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到底该怎么评估了。

好在,通过一些较为常规的年度体检项目,基本可以对此做出判断。

一 看心脏:通过“心电图”与“心脏彩超”

由【血压升高】所带来的一种最常见的心脏改变叫做“左心室肥厚(LVH)”,这也是一种最为典型的“靶器官损害”。

大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当外周动脉血压升高时,心脏每次搏动都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气”才能把血充分泵出。时间一长,心肌细胞就会因此而出现增生与肥大等表现,从而导致“左心室肥厚”。

好在,“左心室肥厚”还是比较容易检测出来的。

最基本的,通过心电图上的某些特异性表现就可以大致判断可能存在“左心室肥厚”,比如“QRS波振幅增高”、“电轴左偏”以及“左心室除极时间延长”等等。

不过,如今,医生很少会单独基于心电图的检查结果来诊断“左心室肥厚”。因为,还有比心电图灵敏度更高的常规检查,这就是心脏彩超。

一般来说,如果心脏彩超明确提示存在相关异常迹象,同时,心电图也有相对应的某些表现,那么,就基本可以判断是存在“左心室肥厚”的。

二 看肾脏:通过“尿常规”与“肾功能”

肾脏也是一个尤其容易受到血压影响的人体重要器官。

比方说,长期的【血压升高】会对肾脏的“过滤”功能造成影响,使得原本不会“跑到”尿液中去的某些成分出现在尿液当中,比如“白蛋白”。

因此,尿常规检查当中,如果发现“尿白蛋白”有明显增加,则可能提示存在“肾脏损害”。

除此以外,体检当中也会通过抽血来查肾脏功能,比如利用血清肌酐来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一般来说,eGFR假如出现了明显下降,这往往也意味着【血压升高】可能造成了“肾脏损害”。

三 看大脑:通过“颅脑CT/磁共振平扫”

大家经常听说的“脑出血”或者“脑梗塞”,往往是大脑当中较大的动脉血管突然发生“破裂”或“堵塞”而形成的。

与此不同,长期、缓慢的【血压升高】未必会直接对这些较大的动脉血管造成很大影响,但其可以“损害”到大脑当中的一些小血管。最典型的表现,就诸如“腔隙性脑梗死(腔梗)”或“脑白质改变”等等。

这些迹象通过颅脑CT平扫或者颅脑磁共振平扫多可以发现,一般没有必要特意去做“增强”检查或者颅脑“CTA/MRA”。

也就是说,对于血压值“≥130/80 mmHg”的朋友们来说,假如CT或磁共振提示存在“腔梗”的话,那么,原则上,可以认为这是存在“脑损害”的表现!

四 看眼睛:通过“眼底镜检查”

在我们人体眼底这个区域,分布着非常多的小血管,比如视网膜小血管。

【血压升高】对眼睛所造成的影响,多半出现于眼底的这些小血管上。比较典型的包括:微出血、微动脉瘤、硬性渗出物、棉絮斑以及视乳头水肿或黄斑水肿等等。

上面所提到的这些“视网膜病变”主要可以通过眼底镜直接观察到,一旦发现有这些迹象,也可以认为【血压升高】造成了“眼底损害”。

五 看血管:通过“颈动脉超声”、“踝臂指数”与“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

相信大家都不难理解:长期的【血压升高】会促进动脉血管出现“硬化”、“内膜增厚”甚至“斑块”。

而在常规体检当中,我们主要可以用过“颈动脉超声”、“踝臂指数”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等手段来对此进行评估。

首先,通过颈动脉超声所发现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 IMT”与“颈动脉斑块”均提示存在着“血管损害”的迹象。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预测作用要更强一些。

其次,在体检当中,通过使用一些不太复杂的仪器与设备就可以获得“脉搏波传导速度”以及“踝臂指数”等指标。

其中,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是目前测量大动脉僵硬度的“金标准”,而踝臂血压指数(ABI)则可以有效筛查外周动脉疾病。

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颈动脉斑块”类似,如果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与踝臂血压指数(ABI)存在异常,则也多半提示存在“血管损害”的迹象。

综上所述,大家不要等到血压值“≥140/90 mmHg”以后再来关注这个问题。按照最新的医学理念,当血压值“≥130/80 mmHg”时就需要充分警惕了!

因为,假如在血压值“≥130/80 mmHg”的同时还存在任何一项“靶器官损害”的话,那么,哪怕血压值不到140/90mmHg,也应该提前开始启动降压药的治疗。

而这里的“靶器官损害”其实并不难发现,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尿常规”、“肾功能”、“颅脑CT/磁共振平扫”、“眼底检查”、“颈动脉超声”以及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与踝臂血压指数(ABI)测量等常规体检项目,就可以找到对应的问题了。

当然了,如果体检并未发现任何“靶器官损害”的迹象,那么,【高血压前期】人群则可以先通过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非药物”手段来控制血压。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9): 985-103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年7月 第32卷 第7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









4 阅读:606
评论列表
  • 2024-10-03 11:44

    管住嘴迈开腿,少吃盐油。

鸟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