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文天祥曾提出一个条件愿为元朝效力,忽必烈还是将他处决了?

小岛知风 2024-01-19 09:41:11

公元1283年1月9日,南宋末年的丞相文天祥被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处决,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尸时,在他的衣服中发现了他临死时的绝笔书,只见绝笔书写道: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文天祥宁死不降慨然赴死,也成为后世忠义典范,很多文人无不赞叹文天祥的忠烈,以其为榜样。

但实际上文天祥在当时也曾有过求生的欲望,毕竟他被俘后被忽必烈囚禁长达将近四年,这期间忽必烈多次派人劝降他,其实他在后期也动摇过是否向元朝投降,他曾向忽必烈提出一个条件,可以为元朝效力并出谋划策,为何如此爱惜文天祥才能的忽必烈还是将他处决了?

公元1278年,元朝汉将张弘范突袭广东五坡岭,当时文天祥正好率领残军败逃在五坡岭午休吃饭,张弘范突然来袭打了他一个人措手不及,文天祥的军队来不及整顿就被张弘范击溃,文天祥本人当场就准备服毒自尽,结果文天祥贴身收藏的毒药由于过期,没有把他毒死,于是文天祥被张弘范所俘虏。

随即张弘范带着被俘虏的文天祥继续率军追击南宋流亡政府,后来张弘范带着文天祥来到了崖山,张弘范命文天祥给南宋抗元名将张世杰写劝降信,文天祥坚决不肯写,并称自己已经被俘虏不能保家卫国,岂能劝他人卖国。

此后张弘范一再逼迫文天祥劝降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最后在过伶仃洋时写了一首名传后世的《过零丁洋》一诗明志,诗中写道: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可以看出文天祥被俘后是抱着宁死不降的心态,而张弘范看了文天祥所写的《过零丁洋》之后就明白他的心态了,张弘范十分钦佩文天祥如此忠义,从此不再逼迫文天祥写劝降信,还把文天祥写的这首《过零丁洋》一诗珍而重之的收藏起来,这首诗也因此得以流传后世。

张弘范最后不再对劝降以张世杰和左丞相陆秀夫为首辅佐的南宋末帝赵昺的流亡政府抱以希望,于是张弘范下令全军全力进攻崖山。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开打,南宋军队彻底被元军击溃,绝望之下的南宋末代左丞相陆秀夫抱着年仅8岁的南宋末帝赵昺跳海殉国,只有张世杰奋勇杀出重围,张世杰本打算找到南宋末帝赵昺的生母杨太后,与她一起再立南宋皇室子嗣为君,结果杨太后听闻儿子跳海殉国后也跟着跳海自尽。

张世杰无奈之下只得率残军在沿海与元军打游击战,不过很快张世杰在一场暴雨中溺死在了海中,随即南宋残军彻底瓦解,南宋灭亡。

崖山海战标志着汉人政权彻底被少数民族攻灭,从此中国再次进入了民族大融合阶段,少数民族文化融入进汉族文化,同时汉族文化也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汉族传统文化在南宋灭亡后基本断代,后来明朝时期的汉族文化与唐宋时期的汉族文化有着不小的差异,所以有人称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就是如此。

文天祥作为随军战俘亲眼目睹了崖山海战,他也第一时间得知了陆秀夫抱着南宋末帝赵昺殉国的事情,当时他是万分悲痛,在悲痛和绝望之中写下了《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

写完这首诗之后,文天祥开始绝食准备追随陆秀夫和赵昺殉国,文天祥连续绝食八天,仍然没有死,张弘范怜悯他的气节,强行阻止了他绝食殉国的举动,随即张弘范派人将文天祥押送到元大都面见忽必烈。

文天祥被俘之后多次求死不成,这时候南方一些以南宋遗臣身份自居的士大夫们却坐不住了,他们担心文天祥长时间被俘虏会变节投降,于是以曾经文天祥的幕僚王炎午为首的士大夫们都迫切希望文天祥尽快自尽以捍卫和保全南宋士大夫最后的尊严。

于是王炎午在文天祥被押送赴元大都的路上写了一篇《生祭文丞相文》的祭文,在这篇祭文中王炎午希望文天祥尽快速死,这样才能捍卫南方士族的尊严。

不得不说像王炎午这些当时南宋士大夫们真的很无耻,要知道南宋已经亡国了,正统的谢太后和宋恭帝赵㬎都向元朝投降了,凭什么就要求文天祥必须自尽才能成全忠义之名,南宋皇室都已经不要脸的投降了,还要求臣子殉国,这不就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这么想捍卫南宋士族的尊严,为什么不集体为南宋殉国,反而要求文天祥尽快自尽殉国。

虽然王炎午写的很无耻,但他写的这篇祭文很快就在民间传扬开来,影响很大。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文天祥是否知道这篇生祭自己的祭文,但以这篇祭文在当时的影响力,估计他应该看到过,就不知道他心里是什么滋味。

文天祥到了元大都见到忽必烈之后,依然态度强硬,表示自己宁死不屈,为此文天祥多次在元大都被囚禁期间求死。

不过由于忽必烈十分敬重文天祥的骨气,严令对他严加看护,不得让他寻死,就这样文天祥多次求死没有成功,就这样文天祥被忽必烈一直囚禁了三年多。

文天祥宁死不降的忠义气节让很多已经投降元朝的南宋旧臣颇为惭愧,其中以原南宋福建制置使王积翁为首,对文天祥十分钦佩。

王积翁投降元朝后颇受器重,忽必烈曾召见王积翁,向他咨询南宋旧臣还有谁可堪重用,他第一时间就向忽必烈推荐了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无论人品还是气节以及军政能力都堪称南宋旧臣之首。

听了王积翁的推荐之后,忽必烈对文天祥更加喜爱,更想让文天祥屈服以为己用。于是忽必烈就让王积翁去劝降文天祥。

在王积翁劝说文天祥时期,文天祥的心理确实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最能体现的就是文天祥给弟弟妹妹写的书信。

文天祥共有两个弟弟,一位叫文璧(又名文天球),一位叫文璋(又名文天麟),当初文天祥考中状元出仕之后,文璧和文璋也先后考中进士在南宋出仕。文璧后来官至惠州知州,文璋也在惠州任职。

在元军南下围攻惠州后,文璧面临三个选择,一是向元朝投降,二是选择逃跑,三是自尽殉国。

文氏家族当时基本都在惠州,如果逃跑的话要举家逃亡,肯定是会被元军抓住。自尽殉国更不现实,当时谢太后和宋恭帝已经投降元朝了,殉国也没什么太大意义。

所以最终文璧兄弟选择向元军开城投降,投降之后文璧兄弟立刻辞官归隐不再出仕元朝。但是由于文天祥的名气比较大,因此忽必烈多次下旨征召文璧出仕为官。文璧担心拒绝忽必烈过头,会遭到报复,文氏家族恐怕不保,所以文璧最后在元朝出仕,文璋则带领族人隐居起来。

文璧后来被忽必烈任命为临江路总管,在元大都文璧受到忽必烈的召见,文璧请求见兄长文天祥一面,忽必烈拒绝让他们兄弟相见。最后文璧只能给文天祥写书信,在信中他告诉了文天祥自己被迫出仕元朝的事情,并征询文天祥的意见。

文天祥在得知弟弟文璧投降元朝并接受忽必烈的任命之后,他并没有责怪弟弟文璧,反而他在给弟弟文璧的回信中表示自己理解文璧的苦衷,并赞同文璧接受忽必烈的任命,文天祥称此举为“兄尽忠,弟尽孝,我以死忠,仲以孝仕,季以其隐”。

在给弟弟文璧的回信中可以看出文天祥作为南宋丞相,深受国恩,必须以死报国,而两个弟弟向元朝投降则能保全文氏家族,两个弟弟是肩负起了延续文氏家族血脉的重任。所以在这里可以看出文天祥并不是一味愚忠求死殉国的人,他的心态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文天祥给妹妹的回信中也是如此,当时文天祥得知妻子欧阳氏和女儿柳娘沦为元朝宫廷女奴后,他心如刀割,他给妹妹回信称他知道只要自己肯答应投降忽必烈,他就能阖家团圆,拯救妻女脱离苦海,但他不能为了妻女舍弃忠义。

不过从给弟弟和妹妹的书信中可以看出来,文天祥当时的必死之心实际上已经动摇,他既体谅弟弟投降,又心疼妻女的遭遇,所以王积翁充分利用这些来劝说文天祥。

所以当王积翁劝降时,文天祥松了一下口,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文天祥这意思就是说南宋亡国,他本应以死报国,但是忽必烈如果能宽赦他,他愿意出家为道士隐居山林,到时候忽必烈需要他的时候,他可以效仿山中宰相陶弘景,以方外之人的身份当忽必烈的国事顾问,但要让他投降在元朝当官是绝对不可能的,让他投降等于把他生平的志向都抛弃了,那样他对忽必烈也就没什么用了。

从文天祥给忽必烈开出的条件可以看出来,当时他的内心并不想真的以死殉国,所以他给忽必烈提出了条件,就是在想保全忠义之名的情况下还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其实文天祥的想法和他弟弟文璧后来所作所为是一样的,文璧在元朝当官之后,一直致力于安抚南方战乱之后的流民,为整顿社会秩序和百姓发展生息做出了很大贡献。文天祥也是如此,他可以为了拯救百姓给元朝当国事顾问,但是让他投降不可能。

虽然文天祥还是宁死不降,但他已经展现出愿与忽必烈合作的态度,所以王积翁赶紧就把他的这些话转达给忽必烈,同时王积翁还联络了十多位南宋投降过来的大臣联名上书给忽必烈保文天祥不死,请求忽必烈答应文天祥的条件,释放他归隐山林。

忽必烈本来就很钦佩和欣赏文天祥,再加上王积翁等人力保他,忽必烈就想是否答应文天祥的条件将其释放,为此忽必烈特意召宰相商议。

既然忽必烈都不想杀文天祥了,为何文天祥最后又死了?这还得从大汉奸留梦炎说起。

留梦炎是南宋末年左丞相,在元军南下后,他很快就投降了元朝,并且获得忽必烈赏识,被任命为丞相,文天祥在得知留梦炎投降后,特意写了一首诗来讽刺他,为此留梦炎十分忌恨文天祥。

因此忽必烈召宰相商议,就是与留梦炎商议是否答允文天祥的条件,留梦炎就以“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为由建议忽必烈应该尽快处死文天祥。

留梦炎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文天祥没有信守诺言归隐山林,而是跑回江南重新号召南宋遗臣遗民反元,那到时候联名保文天祥这十人将被置于何地。

而留梦炎的提议正好切中了忽必烈的要害,当时元朝刚刚攻灭南宋,在南方立足未稳,人心浮动,忽必烈最担心的就是南方继续有人打着南宋的旗号反元。如果真的释放文天祥后,他没有信守诺言归隐山林,真是继续号召江南反元,那可就让忽必烈头疼了。

所以忽必烈为了南方的稳定,他做出了处死文天祥的决定。在忽必烈下达处死文天祥的旨意后,王积翁等人再次向忽必烈求情,忽必烈也心生悔意,于是又想撤销处死文天祥的决定,但是旨意一下,留梦炎却公报私仇立刻派人把文天祥处死了,忽必烈的撤销旨意晚了一步,为此忽必烈还颇为后悔伤感。

而害死文天祥的其实就是大汉奸留梦炎,他在历史上的名声甚至比秦桧还差,留梦炎害死文天祥之后,忽必烈认为他没有文天祥有骨气,还没有文天祥的能力,很快就不再重用他。

蒙古人修撰《宋史》,在其中对文天祥推崇备至,而留梦炎在《宋史》和《元史》中都没有传记,当时的人和后世之人都十分鄙夷留梦炎。

留梦炎家族是浙江衢州名门望族,自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起就有规定,凡浙江衢州籍留姓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时,都必须写下保证书,保证自己不是留梦炎子孙才能有资格进入考场考试,留梦炎的子孙后代从明朝开始是禁止参加科举考试的,这个规矩一直传承到清朝灭亡。

直至民国甚至现代时期,浙江衢州人都以留梦炎为耻辱,甚至明朝时期就有浙江考生说过“两浙有留梦炎,两浙之羞也。”

相比之下留梦炎虽然苟且偷生并取得荣华富贵,但他留给子孙后代的却是无尽的耻辱,而文天祥虽然当时身死,千百年来却一直被视为民族英雄为后世人所缅怀。

4 阅读:1000
评论列表
  • 2024-03-05 08:22

    蒙古杀人那是多正常的,巴格达就是被屠城了!太多杀人例子了

  • 2024-03-21 11:59

    崖山之后再无纯种汉人

    weik 回复:
    美国,欧洲有纯种人吗?纯不纯种,纯属无聊。
    Prince Charming 回复:
    屁,东晋之后就没有纯种汉人,

小岛知风

简介:杂家一枚,爱好摄影、旅游、文学、越野,天南海北都爱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