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籍空军英烈列传》归去来兮忠魂望乡还,美名万古流芳!

公孙小陈 2024-04-18 22:24:51
郑来发 图文

近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通过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首次公布了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5名漳州籍英雄:分别是福建龙溪(应为海澄县)的陈镇和、福建长泰的洪炯桓、福建海澄的许铭鼎以及福建华安的李德顺与林兮凌。陈镇和、洪炯桓、许铭鼎是印尼侨生。陈镇和,祖籍福建海澄县新垵村(非龙溪县),1906年出生于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父亲陈金山是当地一位侨领,1900年参与发起成立巴城中华会馆,被选为第一秘书。

当陈镇和八岁时,陈金山为了让子女不忘祖国,将陈镇和和他的弟弟陈镇祥送回祖国,先后在厦门、南京金陵附小、金陵中学读书。陈镇和从小就喜爱足球运动,在中学时已是校队主力队员。 1925年,陈镇和考入上海暨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继续求学,更离不开足球。同年,他就成为暨大足球队一员。1927年,他与同学们组成的中华队,在上海曾以4比3的战绩击败英格兰队,还曾连续九年荣获江南八所大学足球冠军。

以此同时,他还加入上海著名球会“乐华足球队”,和“亚洲球王”李惠堂一起踢球。因其相貌具有典型的印尼华侨特征:眼窝凹陷、颧骨较高、鼻孔扁平、皮肤黝黑,又骁勇善战,素有“猛张飞”之称,队友们亲切称他为“小黑碳”。 作为出色的足球运动员,1927年,陈镇和以学生身份担任国脚,跟随中国队出征澳洲,比赛31场,胜14场,平3场,名满大洋洲。1928年和1929年,陈镇和随乐华队三次远征东南亚,他作风勇猛,担任中场,功不可没,比赛23场,胜19场,平4场,声震南洋。

他们所到之处,当地华侨无不欢欣鼓舞,视他们为英雄。他们所过之处,各国无不刮目相看,苏门答腊的一个苏丹(即当地君王)甚至要中国队员担任他们的教练。1930年,远东运动会在日本举行,陈镇和作为主力队员,在赛场上冲锋陷阵、顽强拼搏,为中国足球队获得冠军立下战功。 然而,当日寇侵略的铁蹄践踏祖国神州大地,全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燃起,作为华侨青年,在这国难当头之时,陈镇和热血沸腾。根据资料记载,陈镇和在1933年,也就是“一·二八”后的一年选择了离开绿茵场,把喜爱的球鞋挂在墙角上,作为暂时存放和纪念,报考了当时的中央航校,最终被录取成为一名战斗机学员,开始了自己的飞行员生涯。

1936年1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足球委员会,经过三个月的选拔,陈镇和荣幸地同李惠堂、谭江柏(香港歌星谭咏麟之父)一起入选国足22人名单,准备参加柏林第11届奥运会。陈镇和因此暂时休学。然而,中国足球队出征之途却充满坎坷。当时代表团赴德国参赛需法币22万元,而国民政府仅拨17万元,各界人士捐助3万元,还差2万元没着落,只得打出国足这张王牌,先到东南亚进行表演赛,以门票收入弥补缺口。

为此,国足提前于5月从上海出发,经香港辗转越南、新加坡、印尼、印度等地,“卖艺化缘”。他们乘最低级的船,住最便宜的旅馆;有时都全体挤在一间大房间里,床位不够,就打地铺.他们吃饭拣便宜实惠的吃,生怕省不了钱;他们怕当地强队不肯和他们比赛;他们怕比赛当天下雨,影响上座率和收入;而在比赛时,由于担心当地主办单位作弊,球队分不到钱,因此除上场比赛的11人外,所有的人都到各入口处去“监票”。比赛中,人人拼命。

即使有伤病或体力不济,也常常咬紧牙关坚持上场。他们必须得赢,得拼,否则分到的钱就少得多。他们从一个城市赛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辗转到另一个国家,踢完比赛的疲惫身体还得自己搬行李。历尽坎坷,两个月后,他们成功抵达柏林。 然而,就在这短短两个月间,这支球队创造了骄人的战绩:他们先后踢了24场比赛,其中21胜,3平,无一败绩!票收入达到20多万港币。陈镇和在325阵型里,司职两名中场之一。 这个时候,国民政府竟然要钱来了!理由是政府无钱让其他运动员来柏林,说得理直气壮。队员们先是非常气愤,但为了大局,他们最终将自己比赛所得的一半收入交了出去。

1936年8月6日,中国足球队终于出现在柏林奥运赛场上。历尽艰辛疲惫不堪的国足队员,预赛首场就遭遇素有足球发源地的英国队。上半场,中国队攻势凌厉,可惜下底传中后的破门却被裁判吹为越位,苦战结果0比0。下半场双方易地再战后,包括陈镇和在内的的国足因体力不支,最终以0比2输掉比赛。 比赛结果让整个欧洲足球界惊讶。欧洲各地报纸一致好评,认为中国足球水平不亚于欧洲各国,队员均可与他们争一日之长,所差的是体力不如人。

但他们何曾知道,这支中国球队体力不如人背后的辛酸原因? 比赛结束后,队员们辗转欧洲各国,再次靠踢比赛筹集路费回家。但这次,这批球员们已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陈镇和回国后已是年冬,被编至空军官校第八期驱逐组,转学到中央航校洛阳分校,继续参加飞行训练。1937年春,在洛阳完成初级训练后,又转到杭州笕桥参加中级飞行训练。便先后在西南、西北空军部队服役,升至空军中尉三级,曾任空军第29队分队长,多次驾机与战友冲上蓝天,追逐、拦截敌机于白云山外。根据当时杂志《中国的空军》报道,陈镇和曾经这样说过,“我喜欢踢球,现在却爱上了开飞机打鬼子,我恨不得把鬼子的头颅当球踢,那样才叫有趣呢 。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陈镇和已是驻扎杭州的空军飞行中队长,担任保卫南方海岸线的防空任务。当时的重庆《大公报》是这样报道陈镇和投笔从戎的:“现在许多南国的球迷们或许要奇怪,怎么陈镇和竟无声无息地从体育界失踪了呢?四五个年头的沉默,把一个球王转化为一个保卫祖国的飞将军了。陈镇和还在踢球,他的粗壮有力的右足现在用力踏在降升舱板上,他用力把右足蹬出去,为的是不叫那个日本大球跳过至前面要加速去追击,他要把日本飞进中国球阵地的大球都全踢回日本阵地粉碎在球门里。千百万球迷可不必因为失却了眼福而嗟叹。要为这个年轻的球王在天空用生命击球而喝彩呵。”

1937年7月25日,陈镇和的飞行中队,在广东战区击落日机4架,陈镇和获嘉奖;同年11月24日,我国空军对入侵长江流域的日军运输舰,实施轰炸。陈镇和所驾驭的201号战斗机,不幸被日军炮火击中,他果断地驾机撞向日舰,“轰隆”!一声爆炸,自己则机智地跳伞逃生。由于信息传递有误,当时华侨日报误以为陈镇和被日军高炮击中而牺牲,刊发了《陈镇和殉国》及“体育界将筹备举行追悼”的报道。以当时的空军实力而言,每一次战斗都像在和死亡搏斗。中国空军作战使用的还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产的“道格拉斯O--2型”老式驱逐机,这种帆布蒙皮、敞着座舱的双翼飞机,又慢又笨,火力很弱,比日机的性能差得多。

就是这样的老古董,还出席许多重大典礼呢。陈镇和就参加这样的表演。他们在飞机内装上用洋铁皮焊成的模拟弹,里面灌上水,挂在机翼下面。当编队隆隆地飞过机场上空,在跑道外投下的“炸弹”激起了一柱柱白色的水花,观众兴奋极了。但是,他们大概不会理解陈镇和此时苦涩的心情---中国的飞行员就要驾着这样的战机去保卫祖国。 空战中为了抢速度,我机要一圈一圈的往上爬,而敌机却能够一下子就拉起来。如果我机一次俯冲射击不中的话,就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劣势,很难再有攻击的机会!陈镇和与他的战友们多么急切地盼望,有一天能驾驶先进的战机,痛痛快快地将敌机揍个稀巴烂。

1941年,陈镇和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国民政府派他去新疆哈密接收苏联援华飞机。战友们多么兴奋,得到一批新型飞机,能再歼灭多少日寇啊!1941年1月28日清晨,陈镇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战友驾驶着第一批飞机起飞了。他们的行程十分遥远,要从新疆一直飞回成都基地。飞机一路顺利地到嘉峪关,已经飞行了2000多公里,快接近兰州战区了,但是还是要进入气候变幻无常的猩猩峡,他们必须经受严峻的考验。当陈镇和进入猩猩峡时,狂风骤起,他沉着地应对恶劣的天气,不断地调整着操纵杆,突然,操纵系统失灵了,飞机急速的向地面俯冲,突如其来的故障让陈镇和来不及逃离驾驶舱,飞机在瞬间坠毁,不幸血洒长空。

陈镇和殉国后,厦门体育界在鼓浪屿英华中学为他举行了追悼会。香港同仁及暨南大学留港同学会也在加路连山召开追思会,并筹组纪念义赛,以慰英灵。 陈镇和牺牲时年仅35岁,他没能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曾与他一起踢球的“亚州球王”李惠堂还特别作诗悼念。生长在炎热的赤道线上,而长眠在寒冷的玉门关外,当地的村民,为他的爱国情操与英雄事迹所感动,而建造一座飞将军庙来奉祀,以慰藉英魂。他的遗体葬于兰州焦家湾空军烈士墓,后来修建兰州火车站时被平掉了。

幸而,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墓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重新修葺。陈镇和的墓碑立于鲜花丛中,高大的纪念碑上也镌刻着他的英名。陈镇和从戎时所作的一首诗被人们铭记到今天:“男儿莫惜少年头,快把钢刀试新仇。杀尽倭奴雪旧耻,誓平扶桑方罢休!”洪炯桓 (1912---1938年),祖籍福建长泰县岩溪镇湖珠村(旧称小鸬鹚、小湖珠社),自幼家境贫穷,且在偏僻山陬,匪患频仍,无以维生。清代末,他的父亲洪宝兴不得不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南渡到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峇厘岛谋生。最初在码头当“苦力”,后经同乡会绍,在一家烟草公司当账柜,生活逐渐有了着落。

洪炯桓于1912年4月13日出生在巴厘岛。父亲为了让儿子不忘中华传统文化,把洪炯桓送到巨港中华学校就读。1929年,父亲又把洪炯桓送回祖国,在北京汇文学校读高中。在其就读的北平汇文学校的《入学愿书及证书》上,清楚地记录了他的姓名、年龄、籍贯,父亲的姓名是洪宝兴及所从事的职业是经商。洪炯桓奋攻读,获得优异成绩。1932年高中毕业以后,适逢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三省”。洪炯桓身在异乡,心怀祖国,报名参加华侨归国抗日志愿团,并以优异成绩,考上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第五期乙班飞行科学习。经过刻苦学习与训练,很快掌握了一整套飞行与战斗的高超技术。毕业后七天后被任命为空军少尉。

由于洪炯桓飞行技术精湛,因此被留在柳州中央航校分校(1937年秋广西航校并入柳州中央航校分校)担任少尉本级助教,为空军继续培养优秀飞行员。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大举侵略,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的罪行,激起中国各族人民的愤怒和反抗。洪炯桓带领学生,奔赴柳州空军基地,以空中战场做为实验室,以敌机做为“枪靶”,在空战中学习空战,以实战来提高杀敌的本领。学员士气旺盛,屡给日军以沉重歼击。洪炯桓被升为中尉本级教官。

1938年9月13日上午9时,日军派出两队总计三十架飞机远袭柳州,计划对当地的军事设施实施轰炸,摧毁这些目标,配合陆军在广东方向的作战。柳州的防空司令部发现日军机群后,随即发出防空警报。然而当时在柳州机场停放的飞机多为教练机,并没有配备空战武器。值此紧急关头,为掩护柳州分校师生隐蔽和转移机场重要设备,中尉本级教官洪炯桓和赵超凡在明知日军飞机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一旦升空迎敌生还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依然坚定地驾驶两架配备武器的战斗机升空迎战。

11时25分,一架日机飞到柳州上空,一会儿盘旋,一会儿俯冲,一会儿扫射。洪炯桓驾机迎击,敌机一见,掉头往南逃窜,洪炯桓紧追不舍,力图靠近以歼敌。经过一段飞程,炯桓发现背后敌机群尾随而来,才知中了敌人圈套。这时,洪炯桓驾驶的飞机处在三架敌机的围攻中。正在危急之时,洪炯桓心生一计,决定出奇取胜,立即俯冲,避开敌机瞄准标。当日军机群也跟着俯冲尾随,重新调整瞄镜坐标时,洪炯桓又重新拉起升降杆,抬头垂直上升,紧接着后翻,在这头朝地、尾朝天的瞬间,又迅速恢复原状。这一刹那,敌机已闯前落在炯桓的瞄准镜中,炯桓连发两枪,击落敌机两架。而飞在前面的敌机,正在欣赏中国飞行员的后翻绝技时,冷不防撞在山峰上,起火坠毁。炯桓取得了辉煌战果。

日军机群见势不妙,立即分散开来,跟随在炯桓的左右上下。敌人用中国话,以报话机向洪炯桓逼降。洪炯桓誓不投降,终因众寡悬殊而被击中,机毁人亡,壮烈牺牲,年仅32岁。许多航校同学目睹洪教官英勇无畏,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十分敬佩,同時也深感作为一个爱国军人,必须掌握技术、战术,才能狠狠打击敌人。为了褒扬洪炯桓以寡敌众、不怕牺牲、以身殉国的英雄事迹,国民政府于1941年7月14日追赠他为空军上尉。

其英雄事迹还收录在1945年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抗战英雄传·空军英雄》一书中。在洪炯桓的祖籍地,他的英勇事迹被载入民国《长泰县志》。湖珠社洪氏祠堂也供奉着洪炯桓英雄牌位,还悬挂着“抗日英雄”匾额,纪念原籍湖珠社的民国空军飞行员洪炯桓。2009年9月建成开放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里,展示了洪炯桓等先烈的英雄事迹;纪念碑上镌刻着其姓名、官职、籍贯、生卒年月日等。另在展馆里的一面纪念墙上,特地开设有“北京汇文十烈士”的姓名和照片,洪炯桓名列其中,这些在抗战中牺牲的航空烈士都来自北京的汇文中学,他们共同为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的蓝天,投笔从戎,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洪炯桓表现出一个堂堂正正中国军人的民族气节!如今,每年的清明时节,在北京的汇文中学、南京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洪炯桓祖籍地长泰县等地,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各界人士和百姓都来凭吊,缅怀洪炯桓这位印尼华侨、空军英雄在民族危亡之时,精忠报国,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不畏强暴,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躯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许铭鼎,祖籍福建海澄县,印尼泗水侨生。

1921 年出生,就读于印度尼西亚泗水市新华中学,并经滇缅公路回国参加黄埔军校炮二队,然后转入中央空校 16 期第七批,被派往美国学习飞行,不幸于 1945 年 3 月 16 日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失事殉职,飞机失事地点距离奥克拉荷马市 6 英里处。从美国航空历史调查与研究(USAAIR)网站上查阅到的有关许铭鼎架机失事原因如下:

他所驾驶的飞机型号是 F-5E,这其实是 P-38 的改进版。这种飞机特别难驾驭,在中国空军学员中出过许多次事故,尤其发生在空校 16 期第七批学员中。没有想到他竟然是其中的一位殉难者! 一个 24 岁年轻的生命在辽阔的奥克拉荷马天空中突然离去,留下多少未尽的事业和美好生活?生活中他有没有遇到过甜美的爱情?远在印尼的父老乡亲们当年得知他的死讯会是如何的悲痛?他们是否了解自己的亲人埋葬在德州布里斯堡军人陵园?

左一为本文作者郑来发先生

0 阅读:0

公孙小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