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成都上半年gdp出炉了,为11152.1亿元,实际增速4.8%。
这个成绩,成都似乎并不满意,仅仅几天之后,成都就干了两件事,值得关注。
第一件事,7月22,成都发布了一批机会清单,总投资约700亿元,聚焦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
机会清单是干嘛的?共享城市发展机遇,为投资者、创业者搭桥,从而吸引投资。
第二件事,7月26日,成都市2024年第三季度招商引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2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530.5亿元,覆盖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航空发动机、商业航天等16条重点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26个项目里,有25个是先进制造业。
也就是说GDP公布后仅仅几天的时间里,成都就开始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和加速推动制造业发展了,其动作不可谓不快。
从上半年成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主要是第二产业增速慢了,只有4.1%,如下图。
今年上半年,凡是二产增速快的城市,整体经济增速都比较快,比如重庆、武汉和苏州的GDP增速在前9名城市里都排名前列(广州Gdp目前还没出),如下图。
另外,还有一个变量是2023年上半年,成都、杭州和南京的GDP增速较快,所以今年上半年要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下图,武汉、重庆和苏州的增速是比成都、杭州、南京低的,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增速排名刚好互相换位了。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年前五个月,成都五大先进制造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下降了3.3%,装备制造产业工业增加值下降了1.4%。
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是成都的支柱产业,这两个产业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成都的工业增加值的上下波动。
当然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来看,比如全球经济疲软,比如世界贸易摩擦,比如产业转移等等。
其实成都的工业历来都不是强项,经过多年努力,能在先进制造业上有所建树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之前就谈到了成都深处内陆,天然失去海运优势,也吃不到率先发展沿海地区的红利;四面环山,约束了交通运输;无大江大河,吃不到水运与河海联运的红利;矿产资源匮乏,使工业化进程受掣肘,冶金、石化和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受约束。这样的资源禀赋发展工业是极其困难的。
如今,除了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外,成都正在大力推动千亿级产业链的发展,比如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绿色低碳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的产值规模很快就能超千亿。
抛去全球经济疲软和世界贸易摩擦不看,就从四川内部来看,还有一个变量,那就是产业转移。
随着成都都市圈的获批,成德眉资同城化也就加快了脚步,同城化除了加速互联互通以外和打破行政壁垒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周边城市承接核心城市的产业转移。
早在之前的成德眉资同城化重点任务清单中,就明确了鼓励重点企业在成都都市圈跨区域布局产能和拓展市场。
成都都市圈获批一年之后,据数据显示,德阳承接了成都转移企业289家,成德间累计已有700余户企业相互配套。
而随着成都制造业的转型,有不少普通制造业在向眉山和资阳疏解,眉山与成都产品配套企业已经超过了数百户,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多项产业布局。
成都和资阳的交通装备、医药健康等400户企业相互配套,资阳承接成都鞋服产业转移企业78户,成都科伦等企业纷纷在资阳建设基地等等。
成都、眉山、资阳走的正是总部在成都,配套在眉山、资阳,研发在成都,转化在眉山、资阳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所以在都市圈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下,在传统制造业的疏解下,成都得加快加急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规模增长和质效提升。
综上所述,这也是近日,成都招商引智“狂招”先进制造业的原因,先进制造业不仅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既能创造可观的GDP和税收,还能促进第一产业增值增收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