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幼学琼林》中关于科举制度的一个句子,那就是“宾兴即大比之年,贤书即试录之号。”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感兴趣的朋友,一定坚持看我的文章哦。
“宾兴即大比之年,贤书即试录之号”中“宾兴”是啥意思呢?
在科举制度中,“宾兴”,通常指地方官员或乡绅资助,当地读书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行为或仪式。这种资助可以是金钱、物品或其他形式的帮助,目的是鼓励和支持当地士子追求功名。
“大比之年”,指举行乡试的年份。
在科举考试中,“贤书”是对录取名单的一种雅称。这个称呼体现了对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士子的尊重和赞誉。
“试录”,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经过初步筛选、确定录取名单的过程。这个名单通常会在考试结束后公布,上面会列出被录取的士子的姓名、籍贯等信息。
因此,“试录之号”即指这个公布录取名单的行为或过程。
“宾兴即大比之年,贤书即试录之号”的意思是,三年一次考举人的乡试,称“大比之年”,又称为“宾兴”;“贤书”是乡试取中者的名单。
何为乡试呢?
朋友们,你们了解古代的乡试吗?不了解的朋友,接下来要认真听我的解读哦。
乡试啊,那可是古代读书人的一大盛事。
这考试可不是闹着玩的,得每三年才在各省的省城举行一次,特别正式。
要参加乡试,首先你得通过前面的一系列小考试,比如院考、岁科等,成为有学识的秀才,这才有资格。
不过啊,要是你是被罢免的官员,或者从事些街头艺术、妓院之类的职业,还有家里有人去世还没满三年的,那就没资格参加了。
乡试考的内容啊,主要是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这些。
考试分为三场,每场都要考三天,这三天啊,你得写篇关于《论语》、《中庸》、《大学》或《孟子》的文章,再来首五言八韵诗,还有经义等等,总之得把你的才华和学识都展示出来。
要是你能在乡试中脱颖而出,成功考中,那你就被称为“举人”了,第一名更是了不得,叫“解元”。
一旦你成了举人,那就有了当官的资格,可以参加更高一级的会试和殿试了。
所以啊,乡试在古代可是读书人扬名立万的好机会。能考中的都是真有本事的人,他们的名字会被人们传颂,成为家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