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教育完李白之后,应该扔了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3-03-26 12:08:42

特别声明:凡是本人行文提及到的“中华文明”,特指“中华古代文明”,即从轩辕黄帝执政的上古时期开始计时,至封建王朝最后一任王朝——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的这段时间。

由于上古时期还没有形成文字,故而轩辕黄帝执政时期莫衷一是,有说是距今6600年前,也有说公元前26世纪。不论哪种说法,均表明中华文明延续了4000年以上,这也是让国人十分自豪的地方。

《深不可测刘伯温》的作者度阴山曾这样评价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总是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比如应该怎么走路?应该怎么吃饭?应该怎么说话?数量之多、要求之苛刻令人惊叹。但问题是:这些要求貌似只提给别人让别人去遵守,而提要求的人自己却难得执行。

这让我想到了孔子极度推崇的周礼。“礼”作为中华文明独创性成果之一,一经出世便博得了国人的普遍好感:讲礼仪、守规矩,一派文明的气息嘛。也正是因为周礼的文明范儿太浓,使得圣人孔子毫无防备能力,义无反顾拜倒在了周礼的脚下,道出了“郁郁文乎,吾从周”的肺腑之言。

虽然周礼听起来很有文明感觉,但真正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拿服丧作比喻,一旦家里有人去世,在世之人就要开始行守孝之礼:早、中、晚穿啥衣物,衣物上的纹理该怎么布置,该怎么磕头,该诵什么经规定得死死的,几乎每分每秒都有规定动作,衔接得非常好。如此一来,这一天就别想干活了。

如果仅是守孝几天也就无所谓了,但问题是一守孝就长达三年;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过去生产力极其低下,个体力量根本无法生存,因此周人往往几百人一起生活,发生有人去世的现象是极其常见的。按照周礼的守孝之礼,周人就啥也不用干了,天天守孝就是了。

有人会说:守孝没什么不好啊,既寄托了对亲人的哀思,也博得了孝顺的美名,这不是好事吗?中华文明不是以“孝”闻名于世的吗?

“孝”闻名于世固然好,但天天守孝不干活大家吃什么呢?难道有了“孝”名就能填饱肚子了?

为此,后人经考证觉得周人虽然制定了如此严苛的礼仪,但他们未必会执行。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典故便是:李白遭遇的“铁杵磨成针”。

李白小时候十分顽皮,不好好读书,做事也是半桶水坚持不下去,这可让他的父母急坏了,于是找了高人搞出了一出“铁杵磨成针”的戏法。

话说李白刚刚放浪形骸尽兴游玩回来的路上,见到一个老太太低着头在“哼次哼次”地磨着什么?李白好奇,遂向前走过去一看,发现老太太在磨一根胳膊粗的铁杵。

李白不解,问道:“老奶奶,你在磨啥啊?”

老奶奶回答说想将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笑了,这要磨到猴年马月啊?你老还真闲。

老奶奶听完不紧不慢说出了那句千古名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刹那间李白被电到了,嬉皮笑脸的面部立马换成了严肃深沉的面孔,默默地走了。之后的日子里李白刻苦用功、勤学好问,终成一代大诗人。

我觉得这个典故还有后续:老太太看到李白深沉的背影后,嘴角露出了一丝狡黠的微笑:教育成功,目的达到了,遂将手中的铁杵一扔,然后满脸笑容地接过李白父母递过来的10两银子。

所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目的不在于真要磨成绣花针,而是为了教育李白这个放浪形骸的少爷。一旦目的达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教育完李白之后,应该扔了。

综上,中华文明喜欢教育,不论是教人守礼仪、讲规矩的周礼,还是教育李白的“铁杵磨成针”,均是如此。一旦教育完成就没后话了。所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教育完李白之后,应该扔了。

0 阅读:104
评论列表
  • 2023-03-26 12:48

    美国“童工”合法?烟草农场大量14岁工人,多数移民二代无法可依  鼠兄猫弟 2022-11-15 02:58 ·广东 0 最近有这么一个情况,对于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理,简单来说一周只有三天时间可以玩,每次1小时,也就是说每周可以玩3小时。此举当然是为了进一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被熊孩子折磨已久的家长自然是很欢迎的。但是在各个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熊孩子对突然来到的限制感到不满,采用各种方式“撒泼”,有些言语已经非常恶劣,如果不是未成年人恐怕已经涉嫌触法。但是如果看一下同样年纪的美国移民孩子,很有可能就已经在烟草农场当童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社交媒体的消息,很多儿童保护机构都发现美国的农场存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童工”现象,其中尤其以烟草农场比较严重。由于烟草种植不需要使用大量机械化也可保证收成,更适合童工工作,也导致这一领域童工现象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