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敢援助俄罗斯,就要付出代价!北约对中国发出多重威胁,究竟能起到多少效果?中国一反制欧盟就叫疼,贸易战的最大输家又会是谁?
援俄付出经济代价,北约再以俄罗斯威胁中国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以中俄贸易为借口来对中国进行政治攻击就成了西方反华的常用手段,这种污蔑甚至还发展成了一套所谓的“中国援助俄罗斯”论调,用作制裁中国企业的借口。
如今,北约就正借用这一借口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据英国媒体BBC报道,在当地时间6月17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访问美国期间就对外宣称,中国向俄罗斯“分享了许多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制造俄罗斯攻击乌克兰的导弹与武器“至关重要”,中国想要在“支持俄罗斯”的同时维持与欧洲的关系是不可行的,如果中国不改变做法,北约应该考虑让中国付出“某种经济代价”。
他还向BBC透露,当前北约成员国正在进行内部对话,讨论可能对中国实施的制裁措施,以应对所谓的“中国支持俄罗斯”。
另外,据北约官方网站发布,斯托尔滕贝格在17日当天还前往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发表了演讲,进一步鼓吹对华制裁的论调,他在这场演讲中声称,俄罗斯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获得了半导体及其他“军民两用”项目技术的支持,用于生产导弹、坦克和飞机,从而避开了西方对俄罗斯制裁和出口管制的影响。
斯托尔滕贝格因此而妄称中国正在“助长武装冲突”,并要求北约盟友们采取行动,让中国付出“经济代价”。
斯图尔滕贝格如此反复强调要对中国施加制裁,有着很明显的恐吓意味,他似乎想要借此来改变当前的中俄双边关系,让中国彻底放弃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合作,以此来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力量,帮助乌克兰获得俄乌战场的优势。
不过,这很可能还只是北约战略构想中的一小部分,从斯托尔滕贝格更早的发言来看,他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让中国放弃与俄罗斯的双边合作。
在6月16日时,斯托尔滕贝格曾对外表示,在“中俄威胁”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北约正在讨论扩大核战备状态的问题,他认为北约应该通过核武库向对手发出直接信号,这说明在北约当前的遏制计划背后,已经做好了一个全面战争的预案。
但可惜的是,斯托尔滕贝格注定无法实现这种野望,他无法通过北约机制真正切断中俄的双边合作,也无法赢下幻想中的这场核战争。
俄乌冲突持续,北约不可能成为最终赢家北约的这一套“中国援助俄罗斯”论调,实际上对中俄双边关系的影响非常之小,因为自2022年冲突升级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对这一理念炒作了长达两年多时间,但其从未拿出过实际证据来证明中俄之间确实存在着其口中的这种关系,甚至连美国国防部都在多次面临相关问题时不得不承认,没有发现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迹象。
而所谓的“军民两用商品”定义实在太过宽泛,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今天的北非和中东诸多国家中,都还有使用皮卡车作为机枪、火炮等武器载具的习惯,按照美国的定义,相关的运输类汽车应该被定义成所谓的“军民两用商品”,并对其进行制裁。
现实就是,“军民两用商品”是一个伪定义,在国际贸易中可以被用于战场上的一般民用商品实在太多,如果划出这一定义来,将会导致全球贸易秩序陷入巨大混乱,因此国际贸易惯例中,一般不会追究出口国的责任,而是追究将民用产品用于不当用途的进口国责任,即便西方要进行制裁,怎么也轮不到中国头上。
更何况,中俄双边贸易更多都集中在民生领域,俄罗斯对中国的进口增加主要还是填补西方撤离之后俄罗斯消费市场的空缺,用以满足民众的消费需求,西方无视了社会运转的常识,刻意忽略了战前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密切的民用商品双边贸易,单方面采取“一切贸易服务于军事”的思维来对中俄双边贸易进行定性,这根本就不足以令各方信服。
因此,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参与到西方的这场闹剧之中,这些国家都明白,针对中国的无端制裁是不合理的,在无法取得全球信服的情况下,西方根本不可能完全通过制裁斩断中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而只能切断自身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出于当前西方国家普遍的生产力问题,直接切断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确实会让中国付出所谓的“经济代价”,但同样会给其带来猛烈的反噬,这种方式绝不可能帮助西方获得最终的胜利。
而核战争的威胁也是同样的道理,北约固然可以使用核武库来威慑中俄,但中俄两国也是拥核大国,有能力对北约进行反击,北约方面做好战争预案,引爆全面战争的后果,只会是共同毁灭,绝不可能是西方获得胜利。
基于这些推论,我们完全可以断言,以北约为核心的整个西方阵营,已经陷入了极端的政治短视之中,只想要顾全政治正确,获取当下的政治利益,而丝毫不考虑对抗的后果。
但即便是面对这样疯狂的对手,中国仍然招架得游刃有余,并且能够一击打中对方痛点,向对方施以警告。
中国打中欧盟七寸,对抗的后果会是欧盟失败据路透社6月17日报道,在中国宣布对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之后,欧盟最大的对华猪肉出口国西班牙立即表示,希望中欧双方在这一问题上“有谈判空间”。
西班牙渔业、农业和食品大臣普拉纳斯就于6月17日在马德里表示,他希望中欧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并进行谈判,以避免对西班牙农产品和食品加征关税,因为“贸易战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西班牙经济、贸易和企业大臣奎尔波则对外宣称,西班牙正在“努力避免报复措施的升级”,并保护本国相关企业、出口商与其他企业的公平竞争。
除了西班牙之外,丹麦也开始喊疼,丹麦农业与食品委员会下属贸易协会主席布雷霍尔姆就在6月17日时表态称,中国的有关措施很可能会对丹麦猪肉产业造成重大打击,他敦促各方尽快考虑中方调查对丹麦就业与食品安全的影响,并找到解决方案,他还强调丹麦作为主要出口行业的代表国,支持“基于规则和自由的世界贸易”。
这种叫喊着公平竞争、强调“贸易战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的态度,与此前欧盟构筑贸易壁垒时的强硬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此前不久,欧盟刚刚宣布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的政策,这一政策被普遍认为是欧盟跟随美国所颁布的政治正确政策,其目的是联合整个西方力量,共同遏制中国发展。
但很显然,在颁布这一政策之前欧盟并未充分考虑中国的反制措施,因此才会像如今这样惊慌失措。
只不过,这场畜牧业的噩梦想要过去并没有那么简单,欧盟不能在涉及中国的问题时就大放厥词,对中国构筑贸易壁垒;而在涉及自己利益时就叫喊公平竞争,不愿意让中国进行对等反制。
想要确保自身利益,欧盟需要拿出诚意来,让中欧双方回归到合作的路径上,避免欧盟单方面伤害中国利益,否则中方的调查绝不可能停下,在将来,欧盟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场欧盟单方面向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必然会以欧盟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