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老兵回忆中越战争:团部命令撤离朔江镇,营部回电抗命不从

南疆历史奇谈 2024-08-23 03:44:31

何仲宝,原越军第一军区第346师第246团第3营(该营战后被越南国会授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通信排无线电班班长。他的回忆录《高平前线-1979年2月》,是极为少见的越军老兵对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的长篇回忆,是了解当时越军情况的重要资料(他作为上传下达的通信兵,对作战情况非常熟悉)。现将其回忆录全文翻译连载,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2月19日晚上,第3营通过硅两瓦电台收到团指挥所发来的电报:“团命令第3营转移兵力,撤退到505高地以南组织防御阵地。”

接到电报,营党委立即召开了临时会议,第246团副团长谭亭语大尉出席了会议,他直接在第3营加强作战指挥。营党委经过讨论,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留下来为保卫朔江镇而战,阻止中国军队的进攻”。当天晚上,营指挥所通过硅两瓦电台向团指挥所报告了这一决议,团指挥所回电表示同意。不久之后,与团长的无线电通信也中断了。第3营指挥所和下属单位之间,只能通过我们班的884超短波无线电台进行联络。

通往各个阵地的电话线被炮弹炸断,无法修复。有线电班的士兵们被分配到战斗连队,以增强作战力量。之前派往第11连的无线电小组也撤到了县委洞穴。 因此,营指挥所现在有2部884电台和3名相对优秀的通信兵,所以我感到更加放心。排长范华未把最后3块备用电池交给我。我为营指挥所留下1块,给第10连和第12连的无线电小组各送去1块。我告诉他们要尽可能地节省电池,以便在战斗中保持通信联络。

我靠着洞壁坐了下来,闭上眼睛想睡一会儿。这个时候,刚刚参加完第11连战斗的徒步通信班副班长阮文仲来找我,他把我带到侧洞口附近。我们俩坐在冰冷的石头上,他从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个钱包递给我,说:“这是阿丹的钱包。我把它交给你保管。如果将来你能回到家乡,请转交给阿丹的家人!”我说:“你来保管不行吗?”阿仲回答说:“最好由你来保管它。明天我有可能被调到战斗连队,所以.....”我明白了,所以我不再多说什么。

我双手颤抖着打开染有阮文丹血迹的钱包,发现里面有阿丹的照片和现金70盾,在钱包的夹层里,还有被血迹浸透的折叠起来的纸片。我打开来看,这是阮文丹担任书记的通信排团支部发展三名士兵成为团员的决定。阿丹在2月16日晚上作出了这个决定,由于战争的爆发,他还没有来得及召开支委会,为三名新团员举行入团仪式。

看到这个决定之后,我立即通知了团支部和范华未排长。我们迅速商量,决定用无线电通知这三名士兵。为了节省电池电量,我和在第12连的无线电小组成员陈德亭的通话,只有一句简短的话:“某某已被发展为团员。”

2月19日晚上,许多人没有睡觉。一些人在执行运输任务,将重伤员运送到朔江镇以南石灰岩山区的弄密和弄围;另一些人则拿着铁锹和锄头挖掘坟墓埋葬烈士,或者加固防御工事,为明天的激烈战斗做准备。不知道后勤分队是如何在中国军队的炮火下做饭的,快到天亮时,我们每人分到了拳头大小的米饭和一小块咸猪肉。我们一边吃饭,一边继续为战斗做准备。所剩不多的82迫击炮弹由运输排运送石灰岩山区的第12连阵地,子弹和手榴弹全部分了下去。从那天晚上开始,营军械库就变得空空如也了......

2月20日早上,天气晴朗,太阳升了起来,枪炮声也暂时平息了下来,我从主洞口出来观察。朔江镇突然显得格外平静,位于第10连阵地附近的那迎村里有许多古树,一派郁郁葱葱的样子。春天来了,小溪在田野的另一边潺潺流淌,山下传来一只公鸡的叫声...... 如果眼前没有朔江镇的残垣断壁、燃烧冒烟的树木和布满弹坑的道路,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地方正在发生一场激烈的战争。

经过几天的战斗,朔江镇变成了我们所说的“火力地带”。中国军队把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朔江,镇上没有一栋房子是完好无损的。中国军队形成了四面包围,他们所有的枪口和炮口都指向朔江镇,第3营的士兵仍然在这里坚守。天亮之后,镇上有一段时间很安静,没有枪声。也许中国军队正在调动兵力,组织协同动作,准备对朔江镇发起总攻,决心消灭我们第3营,现在短暂的寂静就像是飓风的中心。朔江镇被摧毁、烧焦,到处都是硝烟和火焰,就像一个受了重伤却依旧坚韧不拔的士兵一样,准备投入新的战斗。

我回到侧洞口,无线电班正在那里调试电台。在洞口的两侧,暂时没有任务的侦察、通信、运输士兵和伤员正靠着洞壁打瞌睡。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他们通宵达旦地运送伤员,挖掘坟墓埋葬烈士,加固阵地防御工事,已经是筋疲力尽,饥肠辘辘。看着这些互相依偎着休息的战友们,我突然产生了一种难以形容的伤感。因为几个小时之后,我可能就再也见不到这些战友了。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1 阅读:269

南疆历史奇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