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子同袍》——泓水之战

老杨故事荟 2023-04-08 08:09:28

这集咱们说宋楚两国“泓水之战”的故事。

宋襄公争霸不成,反遭羞辱,念念不忘此仇。

郑国是楚国的附庸,郑文公还是楚成王的妹夫,于是,这笔帐就算在郑国头上。宋襄公起倾国之兵讨伐郑国,我打不过主子,还打不过奴才吗,欺负你能咋的!

目夷劝谏,说:“楚郑两国友好,如果我们伐郑,楚国岂肯袖手旁观。恐怕此战不能轻易取胜,不如暂且等待时机。”

宋襄公说什么不听,就认准一条道了。

郑国告急,向楚国发出求援。大夫成得臣建议,乘着宋国国内空虚,直捣腹心,攻其所必救。于是,楚成王率兵北上,直接杀入宋国境内。

当宋襄公得到消息,慌忙引军撤退。宋军日夜兼程,急匆匆赶回国内。宋楚两军在泓水南北安营下寨,隔河对峙。

楚成王派遣使者到宋营下书,约定开战日期。

司马公孙固劝谏,说:“楚军此来,只为救郑。我们不如就此放过郑国,向楚国赔罪。”

宋襄公傲慢地说:“当年齐桓公八国伐楚,现在楚军来了,我们却不敢打,何以继承齐侯的霸业呢?”

公孙固劝谏,说:“我们盔甲不如楚军坚硬,兵器不如楚军锋利,士兵不如楚军强悍。宋军皆畏敌如虎,主公凭什么说能打赢楚军?”

宋襄公顽固地说:“楚军虽然兵甲有余,但是仁义不足啊;寡人虽然兵甲不足,但是仁义有余啊。当年,周武王三千虎贲横扫殷商百万之众,就是凭借‘仁义’。我乃当今有道之君,怎么能逃避楚国的无道之君呢?”

宋襄公还命人绣了一面“仁义”的大旗,架在辂车上,迎风飘摆,威风醒目。

开战之日,一大早,宋军三更天就摸黑出动了,列阵于泓水南岸。只到天色大亮,太阳都晒屁股了,楚军才有所行动,从南岸慢慢渡水。

公孙固劝谏,说:“楚军天亮方渡,分明是轻视我军,不如乘其半渡而击之。如果等他们全部过河,敌众我寡,恐怕不敌。”

宋襄公指着身后的大旗,说:“你没有看到‘仁义’二字吗,寡人列下堂堂之阵,哪有乘着别人渡河偷袭的道理?”

楚军全部渡河,按序列队,一个挨着一个排好了方阵。

公孙固又劝谏,说:“楚军布阵,尚未成列,不如马上击鼓发起冲锋?”

宋襄公把大嘴一撇,说:“尔只知贪一时之利,不顾万世之仁义。寡人既然已经列阵,哪能乘着别人没有列阵,就冲锋的道理?”

楚军列好阵势,兵威大振。宋军胆战心惊,怯步不前。

一场大战,楚军如同秋风横扫落叶,宋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宋襄公屁股蛋子上还中了一箭,鲜血咕咕直冒,带伤而逃。

败回睢阳,臣民无不埋怨宋襄公,指责他不听司马之言,以致战败。

宋襄公把脖子一梗,一点认错的态度都没有。宋襄公狡辩说:“君子云:不袭击伤者,不擒白首者。寡人兴的是仁义之师,怎么能乘他人之危呢?”(不重伤,不擒二毛)

——历史对宋襄公向来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赞扬,说他恪守传统,“有礼让”;一种是抨击,说他愚蠢顽固,“博虚名”。时代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当时的贵族都有尚武精神,能上战场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所以称为“战士”。贵族“打架”有独特的游戏规则,包括:“不重伤,不擒二毛”,“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三局两胜”等等,类似于今天的体育竞技。

宋国是老牌贵族,所以,宋襄公仍然恪守着古老的传统。他这种作风在后世看来不可理喻,在当时却是可以理解的。

0 阅读:13

老杨故事荟

简介:听历史故事,尝世态炎凉,看人间风雨,说世事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