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在二战时对苏联抗击法西斯的宣传为其后来建国奠定基础

史海撷英 2024-11-04 19:25:28

众所周知,沙皇俄国存在着浓厚的反犹主义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了苏联时代。这就使得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在苏联犹太人中颇为流行,然而苏联政府从一开始就把犹太复国主义思想视为大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更加成为了苏联领导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苏联态度的转变

1941年底,苏联成立了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以下简称“犹委会”),其主要目的是进行反法西斯宣传和呼吁国外犹太人对苏联进行援助。

该委员会成立后,立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活动,成功地组织了第二次犹太人大会,并向全世界做了电台转播。

“犹委会”在苏联情报局的领导下,采取各种形式,包括开办希伯来文报纸、向国外寄送材料,组织犹太人大会等,用大量事实,向全世界揭露了纳粹惨无人道的罪行;报道了苏联红军同德国法西斯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并通过和欧洲、北美的犹太人组织(其中也包括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进行的联系,为苏联政府赢得了大量的国际授助。苏联对待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敌视态度开始有所改变。

苏联方面态度的转变引起了国际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关注。因为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袖们看来,犹太人能否在巴勒斯坦建国,苏联的立场至关重要。

拥有数百万犹太人口的苏联的支持对于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大卫・本・古里安

犹太巴勒斯坦代办处主席大卫・本・古里安曾预言:“在战争结束后,俄国将成为主宰世界命运的三个大国之一。”这一时期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袖们继续加强与苏联外交人员的接触。

1941年10月9日,本・古里安在伦敦会见了苏联驻英国大使迈斯基。他向迈斯基介绍了巴勒斯坦犹太居民定居点伊舒夫所取得的成就,并突出强调了它的社会主义色彩。

本・古里安希望由犹太巴勒斯坦代办处派遣一个代表团到苏联去,和苏联领导人协商巴勒斯坦的未来命运;同时希望为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提供帮助。

从1943年开始,犹太复国主义者与苏联之间的来往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943年5月,全世界犹太代表大会创始人古尔德曼通过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总统贝奈斯,给莫斯科方面递交了一份苏联与犹太复国主义关系备忘录。但是直到战争结束,苏联官方并没有对犹太人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作出任何承诺。

战争时期,苏联人的策略主要是利用“犹委会”来打犹太这张外交牌,通过该委员会向西方国家索要援助。

1943年5月,苏联政府派遣“犹委会”领导人米霍埃尔斯和费费尔访美时,曾严格规定了他们的权限和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的立场。这个代表团的主要目的是“使得苏联犹太人和美国犹太人,联合起来反对希特勒德国及其仆从国并在美国发起援助苏联红军的运动”。

由于巴勒斯坦仍处于英国的委任统治之下,而英国是反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的,因此“犹委会”代表团被禁止在建立犹太国问题上发表任何意见。由此可见,苏联在对德作战期间尽量不想破坏与其盟友的关系。

波兰犹太难民危机

在1945年2月,举行的关于战后世界安排的雅尔塔会议上,巴勒斯坦问题并没有被列入会议议程。然而,苏联官方已经开始研究战后苏联的巴勒斯坦政策。

1945年7月,“和平条约与战后秩序委员会”主席李维诺夫向苏联政府递交了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一个报告。

李维诺夫在报告中详细讲述了巴勒斯坦的地缘政治情况,并分析了当地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冲突的原因。报告的结论部分指出:由于苏联方面既不受阿拉伯人影响,也不受犹太人影响,因此,在有效的解决方案出笼之前,苏联政府应提出对巴勒斯坦进行托管,来代替英国的委任统治政策。如果这个要求被英美拒绝,苏联政府可以要求苏美英三国对巴勒斯坦进行集体托管。

但是这个提议被伦敦和华盛顿拒绝了,英美两国是不可能把巴勒斯坦这么重要的战略地区交给苏联或让苏联参与托管的。

在1945年9月11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莫斯科外长会议上,莫洛托夫向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提出建议:希望英国从巴勒斯坦撤军,作为交换条件,苏联从伊朗北部撤军。这个提议同样也遭到了贝文的拒绝。

巴勒斯坦示意图

伦敦方面并不希望巴勒斯坦问题国际化,因为这将意味着英国在中东地区霸主地位的终结,同时也给莫斯科介入中东事务打开了方便之门。

但是鉴于英美特殊关系的存在,英国无法拒绝美国参与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而在此问题上英美又存在严重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允许欧洲犹太难民移居巴勒斯坦。

1945年至1947年,设在德国和奥地利难民营里的犹太难民数量从7000多人增加到25万人,其中大多数来自波兰。

根据苏联和波兰1945年7月所签署的协定,所有在1939年9月19日进入苏联的波兰公民(包括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将被允许返回他们的祖国。在苏联与波兰签署协议之前,就有大约5万名波兰犹太人离开苏联回到波兰。1945年7至12月,又有22058名波兰犹太人离开苏联返回波兰。1946年1至8月,离开苏联的波兰犹太人数目增加到了173420人。

在德国统治期间,由于纳粹的宣传,波兰国内的反犹主义情绪激增,战后,波兰境内的反犹排犹事件时有发生。1946年6至9月,就有63000多名犹太人被迫离开波兰,进入盟军控制的德国和奥地利地区。面对日趋严重的欧洲犹太移民问题,政治家们必须想出解决的办法。

哈里・S.杜鲁门

杜鲁门总统支持这些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移民到巴勒斯坦去,这是因为当时美国政府已经关闭了大量接纳犹太难民的难民营。而英国政府担心这样做会引起阿拉伯国家的不满,故此坚决反对。

1945年8月3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致信英国首相艾德礼,要求英国政府立即增发10万张移民许可证,允许10万名犹太难民移民巴勒斯坦。

作为对美国总统的回应,英国首相艾德礼提议组建“英美联合调查委员会”,对欧洲犹太难民问题展开调查。

该委员会于1946年1月成立,经过几个月的调查之后,向英美两国政府提交了调查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由于阿犹双方的敌对状态,目前不可能成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应继续由英国保持委任统治;立即给欧洲10万名犹太难民发放移民许可证,取消对犹太人购买土地的限制等。

这份报告显然是英美两国立场的折中产物。美国总统杜鲁门希望利用巴勒斯坦问题插手中东事务,排挤英国势力,所以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采取了与英国显然不同的政策。

战后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态度

英美在犹太难民问题上的矛盾对于苏联来说是进入中东地区角逐的大好机会。于是莫斯科开始在这一问题上大做文章。

在英美联合调查委员会提交报告之后,苏联在犹太难民问题上不再保持沉默。

苏联外交部近东司司长捷卡诺佐夫给苏联外交部副部长维辛斯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苏联继续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保持沉默是危险的,这种沉默会被美国、英国、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看作是对英美调查委员会报告的一种妥协。最后,捷卡诺佐夫建议:我们不应该在联合国讨论的时候提出该问题,这个问题应该由阿拉伯国家提出,然后我们表示赞成。

捷卡诺佐夫的报告中并没有提到苏联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国家。

伦敦方面在1946年7月31日抛出了一项莫里森・格雷迪计划,建议把巴勒斯坦分成4个部分:一个阿拉伯自治省、一个犹太自治省和两个英国直辖省(耶路撒冷和内盖夫),这些地区均由英国高级专员管理。

阿犹双方均拒绝了这个计划,美国杜鲁门政府也表示不能接受英国人的计划。

1946年9月6日,苏联外交部近东司副司长马克西莫夫在给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捷卡诺佐夫的报告中表达了苏联对莫里森・格雷迪计划的态度。

苏联重申了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即英国必须从巴勒斯坦撤军,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巴勒斯坦国之前,应由联合国出面对巴勒斯坦进行托管。

巴勒斯坦示意图

1947年1月27日,阿拉伯国家的代表(也包括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代表)在伦敦与英国政府就巴勒斯坦的未来前途进行谈判。而犹太巴勒斯坦代办处执行委员会的代表,于29日开始分别同英国外交大臣和殖民大臣进行非正式会谈。最后贝文提出了一项折衷建议:在5年内实现阿犹自治,5年之后巴勒斯坦过渡为一个独立国家,过渡期内继续由英国实行委任统治。这个提议又被阿犹双方所拒绝。于是,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1947年2月18日宣布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

对于英国人的这一举动,苏联外交人员很快就作出了分析。

1947年3月6日,苏联外交顾问什泰恩在给外交部副部长维辛斯基的报告中指出:“在未来联合国的讨论中,苏联应该坚决主张结束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英国决定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为苏联介入巴勒斯坦事务提供了机会。

1947年4月12日,马克西莫夫对于未来苏联在联合国就巴勒斯坦问题进行讨论时的立场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必须结束。英国军队必须从巴勒斯坦撤离。由联合国出面组织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和民主的巴勒斯坦国,保证巴勒斯坦境内的各族人民享有平等权利。欧洲的犹太问题不能靠移民巴勒斯坦来解决。

只有在彻底根除法西斯主义、实现欧洲民主化的同时给犹太群众一个正常的生活条件,才能解决犹太问题。

1947年4月15日,马克西莫夫在给近东司递交的一份报告中又一次重申了这4点意见。

直到1947年4月中旬,莫斯科依然没有对犹太人建国问题提出明确看法,官方的意见只是强调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和民主的巴勒斯坦国;对于欧洲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这一问题,苏联方面也并未表示赞成。

苏联为何支持犹太人建国?

1947年4月28日至5月15日,联合国在纽约召开了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特别会议。

会议结束的前一天,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做了发言,葛罗米柯在演说中提到了犹太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受的苦难,随后葛罗米柯在演说中讲述了为什么犹太民族有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利。

葛罗米柯在1947年5月14日的演说是苏联外交史上最著名的演说之一。它标志着历史上曾强烈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苏联,开始站在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一边。他在发言中不止一次提到了犹太民族这个概念。

众所周知,在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中曾多次否认犹太人是一个民族。所以葛罗米柯的这次演说对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来说,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1947年5月15日,联大巴勒斯坦特别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一个由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危地马拉、印度、伊朗、荷兰、秘鲁、瑞典、乌拉圭和南斯拉夫11个国家组成的巴勒斯坦问题特别调查委员会,并授权这个委员会对巴勒斯坦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

1947年9月初,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调查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递交了调查报告。特别委员会摆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由加拿大、乌拉圭等7个国家提出的多数派方案,一种是由印度、伊朗、南斯拉夫三国提出的少数派方案(澳大利亚对这两种方案都不赞成,故此没有投票)。

多数派方案赞同巴勒斯坦实施分治,即委任统治期结束后经过两年过渡期,分别成立一个独立的犹太人国家和一个独立的阿拉伯人国家,圣城耶路撒冷由联合国出面实行国际托管。

在两年的过渡期内,仍由联合国委托英国代为管理。少数派方案则主张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包括一个阿拉伯实体和一个犹太实体的联邦国家。由于特别委员会内部无法取得一致,这两个方案同时提交联合国大会。

1947年9月19日,犹太巴勒斯坦代办处驻华盛顿代表伊利亚・爱波斯坦会见了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查拉普金和苏联驻美国大使馆一秘瓦维洛夫。

爱波斯坦询问苏联方面是否会在联合国投票时支持由伊朗、印度和南斯拉夫等国提出的少数派方案。查拉普金说:“你们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查拉普金的回答打消了犹太人的疑感。

巴以分治示意图

1947年10月13日,苏联代表查拉普金在联合国大会发言确认了苏联将投票赞成多数派的方案。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讨论之后,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就巴勒斯坦分治方案进行了表决。表决的结果是33票赞成、13票反对和10票弃权。大会最终以超过2/3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即联合国181号决议)。分治决议的主要内容是在委任统治结束后两个月内成立一个独立的犹太国家和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犹太国的总面积为1.49方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6.4%),阿拉伯国面积为1.12万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2.8%)。圣地耶路撒冷及其附近郊区村镇(约15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由联合国管理,指定托管委员会代表联合国担负管理当局的职责。

在表决过程中,苏联的立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斯大林控制了联合国5个成员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的票。如果苏联集团投反对票或者是弃权票,那么建立以色列所必须的2/3的选票就不能得到。

尽管得到了苏联集团的支持,但是分治决议能否通过表决依然充满变数。此时美国政府的态度也对多数派能顺利通过表决起了关键作用。

在冷战开始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时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反而在支持犹太人建国这一问题上形成了默契。

美国的反复和苏联的坚持

联合国巴以分治决议一通过,立刻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的一致反对。

阿拉伯联盟会员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总理和外交部长于1947年12月8到17日在开罗召开了一次会议,发布了一项声明,宣称: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并且遵照真主的意志,决战至最后胜利”。

分治决议在联合国刚刚获得通过,巴勒斯坦的阿犹双方立即陷入暴力冲突,冲突很快演变成一场全面内战,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非正规武装也开始介入。

随着巴勒斯坦局势的进一步恶化,美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态度也开始表现得犹豫不决。从本意上讲,美国也并不愿意看到巴以分治计划顺利实施,因为美国人担心这样会给苏联开启进入中东地区的大门。苏联势力扩展到中东地区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地位。

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1948年1月给国内发了一封长电报。凯南提出,美国应该改变其在巴勒斯坦地区的政策,因为分治政策将为苏联向中东地区派驻军队提供方便。苏联军队将会被用来在巴勒斯坦地区维持秩序。

随着巴勒斯坦的局势不断恶化,杜鲁门总统感到有必要对巴勒斯坦政策进行调整。1948年3月19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向安理会建议:“鉴于巴勒斯坦的局势日益恶化,我国政府认为应由联合国托管委员会在巴勒斯坦建立临时托管以维持和平。”美国代表的这项建议意味着美国在分治政策上的倒退。

1948年3月30日,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合国安理会第275次会议上发言,谴责了美国阻挠联大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实施。尽管苏联方面反对,但是联合国安理会依然决定在1948年4月1日召开特别会议,对巴勒斯坦的未来前途进行讨论。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斯克里亚宾

4月9日,莫洛托夫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汇报了他给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下达的最后指示:苏联代表团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是捍卫巴以分治计划,反对美国提出的托管方案。

当美国的巴勒斯坦政策出现反复的时候,只有苏联依然坚持支持巴以分治决议。

从1947年5月14日葛罗米柯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起,苏联已经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者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了。

与此同时,犹太复国主义者对美国巴勒斯坦政策的转变也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在苏联的支持下,犹太代办处拒绝了美国所提出的对巴勒斯坦进行托管的建议。

犹太恐怖主义组织伊尔贡对“背叛了犹太人事业的美国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宣称:“如果美国军队被派往巴勒斯坦来实现托管的话,我们将与之决一死战,我们对待美国人就像对待英国占领者那样。”

1948年5月14日,在巴勒斯坦飘扬了30年的英国国旗被降了下来,委任统治正式宜告结束。当天下午4点,犹太民族委员会在特拉维夫博物馆举行了简短的立国仪式。执委会主席本・古里安宣读《独立宣言》,犹太国以色列正式成立。11分钟以后,美国政府即宣布“在事实上承认以色列临时政府”。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斯克里亚宾

5月15日,以色列临时政府外交部长谢尔托克给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了电报:“我以以色列临时政府的名义,请求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对以色列国给予官方承认。”5月18日,莫洛托夫给谢尔托克回电:“我在5月16日收到了你们的电报,我宣布,苏联政府决定正式承认以色列及其临时政府。苏联政府希望,犹太人民主权国家的建立,将有助于巩固巴勒斯坦和近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苏联政府确信苏联和以色列的友好关系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承认以色列的国家。1948年8月17日,苏联驻以色列公使叶尔绍夫向以色列临时政府总理本・古里安递交了国书。8月26日,以色列驻苏联公使果尔达・梅厄也向苏联政府递交了国书。苏以两国正式建交。

1 阅读:10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