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视音乐的艺术表现

陆凯看历史 2023-07-13 22:08:00

文|匹夫

编辑|匹夫

前言

在众多的艺术表达手法中,音乐是最能展示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变化,而且最擅长强调和表现不同的韵律。

所以,从无声影片时代起,音乐就被用作默片放映的伴奏。在影视艺术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影视艺术中的地位。

一、音乐与画面的融合

在电影中,故事空间中的音乐被称为画面内音乐或写实性音乐,是指由影片中人物演唱、演奏或播放的音乐,能够体现人物的身份、爱好和性格,还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

抒情是一种主要的音乐表达方式,而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抒情也是一种很强的表达方式。电视剧《红楼梦》以大观园里的一群倩男玉女们为主线,它的主题歌即采用了套曲的形式。

它吸纳了原文中能反应全文主旨和人物命运的诗歌,用一种凄美的旋律,展现了整部戏剧的主题和人物的悲惨命运,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比如《寻枪》里,主角在临死前,“灵魂”回到了自己的学校,向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道别。二是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重叠。

比如张艺谋影片《活着》中福贵的皮影班走村串户“讨生活”、家珍勤劳持家一段;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天天到路边等候父亲一段和天天到山上找寻遗失的发卡一段。

《英俊少年》是一部穿插了许多歌唱的故事片。电影一开场,就是由年轻的主持人王海恩泽在儿童乐园里演唱的《两颗小星星》,用梦幻般的节奏,充满感情的声线,表达出一种对纯洁友情的向往与追寻。

当海因策的爸爸被关进监狱的时候,他对着自己的偶像唱了一首歌,成为了他心中最大的慰藉。自从搬到了爷爷那里,他就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温馨。

在地下室中,带着对父母的无尽的怀念,开始吟诵那首《忆童年》,那是一首低沉而忧伤的歌,它不仅表达了他的孤寂,而且表达了他的渴望,希望能获得安慰。

爱尔兰流行歌曲《夏日最后一朵玫瑰》是一支脍炙人口的民谣。在海因策清高深情的歌声中,影片的画面上依次出现了热泪纵横的女管家和深负内疚的老外公。

这首歌让爷爷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也让他的寒冰之心溶化,对待孙子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个电影里,歌曲是一个重要的媒介,推进了故事的发展。

美国电影《梦断龙城》讲述了一个中国女孩蒂蒂与一个意大利青年莫东尼的恋爱关系。

兄弟们和老乡们的强烈抗议和无情干预最终导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惨剧。这部长篇电影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技巧。

中间还夹杂着许多舞蹈镜头。同时,大量的配乐也被用于故事的发展,如男性的独奏,与暴力场景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这种虚构的技巧,对于展现人物关系,刻画人物性格,抒发情感都有很大的帮助,符合电影的现实主义特点。

二、节奏与结构的表现功能

乐曲的表达作用,以节拍和结构为主。在音乐自身表达韵律的特点下,电影和电视中的音乐和影像在艺术表达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在影视作品中,音乐本身的节律对影视作品的节律有一定的影响。电影和电视剧的节拍分为两个方面:外部节拍和内部节拍。

所谓外部韵律,就是从外部的不同表达中所衍生出来的韵律。《北京人在纽约》这首充满了异域风情的歌曲,是一首独一无二的歌曲。

这是一种对异国生活的孤独和挣扎艰难的表现,也是对男主角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

这首曲子带着一种来自异域的韵律,带着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奇异感觉,呈现出一种崭新的文化气息,一种崭新的曲风。

配乐还能增强或削弱电影的外部节奏感。内部节拍是指通过情节推进、悬念设定等手段,捕捉到了人们的心理与情感,从而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呈现出或紧或缓、或低或高的节拍。

而参与到电影的结构和叙述中的影视音乐,往往都是和人物的生活和情感有密切关系的,也有可能是人物对其有很大的改变,从而演绎出了故事。

它作为有声源的音乐,会在剧情起落的重要地方出现,使观众产生悬念。比如日本电影《人证》中的《草帽歌》,中国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它是情感的延伸,是情感的沟通本身所不能企及的。音乐可以让这种感觉变得更好,有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言语,就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和融合。

《篱笆·女人和狗》里,老人茂源与菊花娘秘密地相恋,但命运使他们不能走到一起;小庚和菊儿两情相悦,却始终无法成为夫妻。

小庚在伤痛的记忆中弹奏这首曲子,将两个时代的年轻人和老人共同的宿命感,充满在同一个音乐空间里。

表现出一种对宿命的深切感慨,以及一种想要逆天改命的渴望。这首曲子,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无能为力。

三、影视音乐运用的多样性

在影片中,影像之外的音乐被称为表现性音乐,伪定性音乐,也被称为不真实音乐。它能表现多种情境,渲染多种氛围,表现人物情感,表现物象特点。

也可以表示出创作者的主观评价,对画面内容进行解释,对基本情感进行总结,还可以创造出一个悬念,或是表现出多种节奏和情绪效果。

在1950年代中后期,影片中的配乐比重明显下降。有些电影根本就没有配乐。意大利导演费里尼于一九五七年所执导的《卡比利亚之夜》堪称佳作。

为展现歌女卡比利亚在生命的污浊中颠沛流离,他独辟蹊径,运用可在荧屏上看到的声源,将原作曲家尼诺·罗塔专为本片创作的乐章。

以留声机、收音机及小乐队的形式,以一种精辟的方式,将卡的心灵感受,与画面中的乐章相融合,使画面更贴近现实,栩栩如生。

电影结尾时,卡比利亚将自己的全部期望放在了那个男子的身上。结果却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让他痛不欲生,甚至生出了自杀的念头。

电影中在森林边缘的空旷地带,少年弹奏着古筝,少女吟唱着歌曲,给了卡比利亚很大的触动,也给她带来了人生的启示。因此,她重新找回了对生命的信仰。

与其他电影相比,《广岛之恋》、《步兵排》等电影,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加入配乐,并没有刻意去营造氛围,反而让电影多了几分理性的色彩。

许多艺人都没有舍弃影片中的表现手法,这是事实。科波拉最有名的电影《现代启示录》,其表演技巧更是借用到了歌剧院。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越南战争末期,美国海军上尉威拉德被派往湄公河上游,寻找精神失常的库尔兹。

当他终于找到对方时,却看到了自己的另外一张面孔,发现他面对着的是人们身上都存在的那种疯狂。

电影中使用了很多瓦格纳的曲子,以及一些特别的、带有歌剧色彩的复合曲子。65个人分成12个声调。

在显示库尔兹死亡的结尾部分,也加入了一支歌队,这支歌队以一种壮丽而又深邃的方式,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画面内音乐和画面外音乐二者之间是互为转换的。

法国知名影星范杜拉执导的《沉默的人》、《第七个目标》等,就是通过将剧情中的乐曲,巧妙地转换成其它场面的抒情乐曲,营造出一种协调一致的视觉与听觉节拍,并隐含了时空、角色等的某种内在关联。

如果说电影里的曲调变化还有些人为的话,那日本电影《砂器》里的曲调就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一种震撼人心的魅力。

四、音画关系发挥的作用

电影音乐的功能还在于,它能引起甚至代替人物的闪回。在大家熟悉的影片《苔丝》中,就成功地发挥了这种音画关系的作用。

而《秋白之死》则以对角色心理的精细描写为其特点。整出戏以瞿秋白的牺牲为主题。

随着《国际歌》的曲调,一幅幅场景从秋白的革命历程中一闪而过。《国际歌谣》成为连接这幅图画的一条线。

当音乐声渐渐变得激烈时,故事也进入了高潮。这句话的含义,变成了对他毕生努力的认可。

在80年代由美国波兰斯基执导的电影《苔丝》中,电影开头描写了安吉尔与少女苔丝之间的第一次相遇。安吉尔和女孩子们翩翩起舞时,那欢乐的舞蹈乐声使听众们深受感动。

电影里有一首歌,唱的是安吉尔在意识到自己失散多年的老婆后,决定去找她。他走进了苔丝的家乡,岁月流逝,青草依然如故。

想到这里,他的脑海中就浮现出无数的念头。忽然间,他的耳边响起了和少女们在夕阳下翩翩起舞的轻柔乐声,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响起。

这时,影片配乐的使用,一方面是为了抒发安吉尔对于苔丝的回忆与怀念;而欢乐的音乐则与安吉尔忧郁的表情相反,表现了安吉尔为自己的错误而懊悔的情绪,以及他急于找到苔丝,倾诉衷情的渴望。

按照情节的要求,创作出与画面紧密相连的情节音乐,以此来衬托、渲染氛围,或是对角色的心理状态、情感的深刻刻画,这些都是影视音乐的一种表达手段。

在《努尔哈赤》的恢弘战争场景中,配上雄壮苍凉的配乐,将战争的惨烈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

电视连续剧《渴望》中多次利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剧情音乐。在王亚茹写给罗钢的那一幕里。

《梁祝》的旋律一方面渲染出王亚茹对罗钢的思念和深挚的爱情,也暗示着甜蜜爱情之中的悲剧性因素;

而这一幕,则是借助了那首著名的配乐,将王亚茹的特殊情绪,完美的展现了出来,让整个场景变得更加的丰富。

在电视剧《唐明皇》中,武云儿弹奏琵琶的场景中,配乐强调了角色的精神状态。优美清雅的曲调,展现着武云儿的才华,也展现着她心中的温暖。

在唐明皇的宫廷生涯中,添上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情画意,加深了绘画的视觉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挖掘出图像背后的意蕴。

结语

影视音乐作为一种与影视视觉图像紧密相连的独特的音乐形态,突破了镜头和画面的限制,将电影的表达延伸到了镜头和屏幕以外,让人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并了解到图像中所蕴含的内涵。

同时还可以利用真实、鲜活的声音形象来获取直接的视觉效应,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听融合功能。

参考文献:

[1]高鑫《影视艺术欣赏》

[2]吴贻弓《影视艺术鉴赏》

[3]蔡师勇,等《电影艺术欣赏》

[4][美]斯坦利·索罗门《电影的观念》齐字,译

0 阅读:0

陆凯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