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出外打工,逐渐融入城市,对未来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4-08-19 09:30:33

一些质疑包产到户的人,把包产到户后,农民离家出外打工、做生意,说成是“背井离乡、离妻别子”!

其实,说这种话的,最大的可能不是农民,是农民也是懒汉二流子,害怕吃苦,不求上进,不愿意去出门打拼。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初期,北方开裁缝店、美发、修鞋的都是南方人,人家南方人发达程度、思想意识比我们山东人要早一二十年,如今都什么时代了,这些人还拿这种话来质疑包产到户。

一些否定包产到户的人说喜欢包产到户的人是小农意识,其实他们这些话才是透露出典型的小农意识,话说回来,原来的小农意识还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人家那是三十亩地,还是用牛耕作,三十亩地够一家子忙活的,是没有时间出去打工的,再说,三十亩地一家子温饱应该没问题。

现在农民有多少地,平均一亩半地,又是机械化作业,一年种地的时间都算上也用不了一个月,不出去打工、做生意,难道在家里无所事事吗?

到农村听听那些老人交谈,经常提到的就是,

谁家的孩子有出息,在哪里打工,一个月挣多少钱,

谁家的孩子挣了钱在城里买了房子,把父母接去享福了。

年青人,真要是不出去打工,做生意,在家里无所事事,会被村里人看不起!

有些“假农民”为了发泄对政府不满,虚情假意的为农民打抱不平,说什么农民之所以种地不挣钱,是因为政府控制粮食价格,农民没有定价权!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农民种地虽然持续时间长,但付出的劳动时间只是一个月,按照你们的想法,农民一个月劳动得到报酬相当于城市产业工人的工资吗?

说实话,农民可没有这种过分的要求!农民是通情达理的!

现在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种庄稼还有各种补贴,种粮食有粮补、买农机有农机补贴,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补足,但可以说,这是历史上农民最好的时期。

我老家是农村,我每隔一个星期都要回老家住两天,陪伴老母亲,另外,我是做农技推广工作的,几乎上班时间天天和农民打交道,对农民、对农村很熟悉,知道农民真实的生活和想法。

我1986上班,可以说见证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实话,刚开始上班时我也认为包产到户后,一家一户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推广。

但几十年过去了,我发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说利益的驱动下,农民的智慧只有你想不到,只要条件成熟,不知不觉一切都解决了,因为自然形成的,所以才能达到各种利益的平衡,是利益最大化。

农民每人一亩半耕地,资源不足的现实,就决定了农民要改变命运,要过上和城市产业工人一样水平的生活,其实这也是包产到户的重要意义所在,每人一亩半耕地,凭这点地的收入,采用那种生产方式也难以过上小康生活。包产到户后,农民可以在种地之余时间,根据自身的条件,通过打工、做生意、养殖等增加收入,实现小康!

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必然是通过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逐渐集约化,大量的年轻人离开农村也是必然的,城市就业机会多,农村确实没有年轻人发展的空间。

0 阅读:2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