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守陵的宫女有多惨?不只是打扫整个陵墓

笔尖的话 2021-11-08 15:18:27

如果用生活水平充足、知识水平丰富的现代人的角度看古人的选择,那一定会觉得很怪异。自古帝王多是风流且薄幸之人。从现代人的角度看,这样人很“渣”了。

但大家都知道皇帝们不但要求妃子只能接受自己一个人,当皇帝不再宠爱妃子的时候,妃子也只能独守冷宫,等待着皇帝回心转意。许多豆蔻年华入宫的少女,受到皇帝几个月到几年的宠幸后,就失宠了,之后就只能伴着青灯古佛度日了。等皇帝死了,如果皇帝或者朝廷的规定比较“善良”,无子无封号的宫人会被放出;有封号的在宫中继续青灯古佛;有子女的可能被接出宫外,跟随儿子到儿子府中;也有可能被封做太妃,继续在宫中消磨。

这已经算是善良的了,毕竟给了妃子们一条活路,最多是等到她们终于死了,有的人还可以获得陪葬的待遇。

皇帝活着独守冷宫,皇帝死了跟着殉葬

汉朝之前,不只是帝王,有的士大夫死了,要人殉葬都是常态。虽然许多当时的思想家抨击人殉的事,但依然于事无补。汉朝之后,像是辽、金、元的皇帝,明朝在英宗之前的皇帝、清朝在康熙之前的皇帝,都在死后要求妃嫔、宫女等殉葬。

在这样的时期,皇帝死了,妃嫔、宫女必须同时被埋进帝陵中。后宫妃子的意愿,是没人会在乎的。能够自杀的,给予毒酒、白绫。不能自杀的,直接刀斧相加、杀了埋掉。最终为了帝王的个人欲望和封建礼节,陪葬了无辜女子的性命。

自汉文帝开始,皇帝正式以遗诏的形势,确定在皇帝死后,将没有给皇帝生育孩子的宫女放出宫。这个本身十分先进的方式,但在汉武帝时期遭到破坏。汉武帝本人十分风流,在位时间又很长,所以在他死之前,宫中的宫女有很多。而继位的汉昭帝年幼,霍光于是将这些宫女都打发去给汉武帝的陵墓去做守陵人。这本是一时权宜的做法,却让后世的许多皇帝效仿。

然而,有人根据赵飞燕和傅皇后被贬进皇陵看守陵园、就直接自杀了的事情,来证明看守皇陵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这就有些荒谬了,据此往后引申证明许多宫女觉得守陵不如殉葬就可笑了。

首先,赵飞燕和傅皇后二人并不是因为守陵辛苦这件事本身而自杀的,而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身份与守陵宫人之间的巨大差异而自杀的。像她们这样的太后和皇后,被送去皇陵侍奉先帝,首先就是对于他们的侮辱。在她们看来,没有册封的普通宫女,才会被打发去守陵。而她们俩遭到这样的对待,显然是在刻意地刁难、欺辱她们。所以赵飞燕和傅皇后宁死也不受辱。

而从本来绫罗绸缎的生活转换到粗茶淡饭,也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但是对于普通宫女来说,她们能获得饱暖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

不过人的需求层次是不同的。陵园的生活太孤苦什么的,也是要做对比后才能感觉到的。普通宫女被发还回家,如果连饭都不能吃饱,那么估计他们还是会选择做个守陵的宫女。至少那样,她能够吃饱饭,至于孤寂的生活,那也要活下来才有的忍受呀。

看看汉高祖废除人殉,汉文帝允许自己死后,无子的宫女可以出宫。这相对于先秦那种直接把人给杀了殉葬,要文明、进步了许多吧?经过前几位君主的以身作则,即使汉武帝认为自己死后要享乐,也不再把脑筋动到杀人殉葬上。

而宫女守陵怎么就成了不能忍受的事呢?当战乱远离了生活,人命不再那么容易被剥夺,温饱成为了常态,和皇陵外享受盛世的百姓相比,守陵的宫女所面对的不只是打扫整个陵墓的劳累,还有冷寂、枯燥的环境,而且让人绝望的繁杂礼仪以及没有希望的人生,让人慢慢觉得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生命不被随意剥夺的权利、吃饱肚子带来的满足,在这一刻都无法与自由相比了。

到了这一刻,大家才有认同“殉葬比守陵更好”的说法。

好死不如赖活着,那为什么守陵的宫女不如殉葬的?

古代守陵的宫女有多惨?不止是打扫整个陵墓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笔尖的话

1 阅读:993

笔尖的话

简介:一支笔,几句话,穷尽天下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