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96岁陈灏珠院士:最好的抗冠心病运动并不是游泳,建议了解

三秦的备忘录 2024-10-06 17:16:36

[1]曾韶英,陈尚茹,周荣辉.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调查[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16):118-121.

[2]潘婷婷,张泽.基于形气神一体观构建冠心病的病机理论体系[J].山东中医杂志,2024,43(07):675-679.DOI:10.16295/j.cnki.0257-358x.2024.07.003.

[3]张益蒴.基于Nrf2/GPX4信号通路探讨二参汤抑制冠心病模型心肌细胞铁死亡的分子机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24.

陈灏珠,一位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心血管病学家,是中国首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心血管病内科专家,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心肌梗死”医学名词的医生。他的一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防治,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高尚的医德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誉为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1924年,陈灏珠出生于香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目睹了无数因疾病而挣扎的同胞,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要为人民的健康事业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在艰苦的环境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终于在1943年,考入前国立中正医学院,从此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在学校期间,陈灏珠院士一直以勤奋好学著称。

他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还经常自学到深夜,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也为他后来的医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作后的陈灏珠院士一直扎根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那时候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很多心脏方面的疾病得不到专业的细分和治疗,尤其是冠心病,人们对它的了解和治疗都十分有限。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缺血性心脏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等因素都是冠心病的病因。其通常表现为胸痛、心悸、气促、疲劳、乏力等症状。

冠心病的诊断通常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在治疗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一般还需要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来改善心肌血供。1958年,陈灏珠院士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我国第一例心脏导管术。

当时,心脏导管术在中国尚属空白,陈灏珠院士克服了重重困难,从零开始,亲自设计手术器械,最终成功为一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之后,他不仅自己掌握了这项技术,还将其推广至全国,培训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使心脏导管术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他将国际上先进的治疗技术引入中国,其推广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还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心脏起搏器和心脏除颤器的植入手术。使得心律失常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这些设备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风险。

他常说:“医生的天职就是救人,只要我还能动,就要为患者服务。”陈灏珠院士在临床工作中,无数次从死神手中夺回患者的生命。有一位患者因严重心衰被多家医院拒收,是陈灏珠院士收治了他,并亲自制定治疗方案,经过精心治疗,患者最终康复出院。

此外,他还参与制定了多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指南和标准,推动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规范化,为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在陈灏珠院士的推动下,中国心血管病学与国际接轨。他多次出国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同时将中国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心血管病学团队在国内外屡获殊荣,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1970年代,陈灏珠院士意识到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性,他克服重重困难,创建了国内首个心血管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他深知,要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必须了解其流行情况。于是他带领团队深入基层,在国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在他的研究中揭示了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流行趋势和特点,原来当时中国人的血脂水平普遍较低,相比与西方人的心脏要健康不少,这也正是当时中国冠心病患者较少的原因之一,但随着近些年来老百姓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不断提高,“三高”和冠心病俨然成为了影响人们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因素。

即使现在的冠脉造影介入手术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但陈灏珠在临床上依然接诊了不少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却再次复发的心梗患者,而心肌梗死每复发一次,患者的心脏承受能力就会下降一分,生命危险也会随之更近一分。因此,他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提出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

他曾多次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重要性,倡导生活方式的改变,强调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经过多次试验和临床运用,陈灏珠终于找到了防治冠心病最好的办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信心满满地说道:“很多患者在患上冠心病后,都只知道要注意饮食、不碰烟酒、坚持运动,却独独忽略了一个小细节,正是这些细节一点点将自己的身体带入了绝境,回去之后只要听我的话,保证你的血管健康无虞......”

陈灏珠所说的这一个小细节就是避免情绪大幅度波动,这是因为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心率加快。心率加快会增加心脏的氧耗,而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心脏的供血本就不足,心率加快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患者在情绪激动时还会引起血压急剧升高,而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后负荷,即心脏泵血时需要克服的阻力,这会进一步增加心脏的氧耗,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加重。

当患者情绪激动时,身体处于一种“战斗或逃跑”的应激状态,心肌的耗氧量显著增加。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心脏的供血本就不足以满足正常需求,耗氧量增加可能导致心肌缺氧。此外,情绪大幅度波动可能会触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于心脏已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更严重的是,情绪激动导致的血压波动和心率加快可能增加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增加斑块破裂的风险,一旦斑块破裂,可能会迅速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如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与此同时,情绪激动还会引发一系列应激激素的释放,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对心脏有直接的负面效应,可能加重心脏的负担。

因此,冠心病患者应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以减少心脏事件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帮助冠心病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首先是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通过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学习如何识别和改变导致情绪波动的消极思维模式。

还可以做一些放松训练,比如进行深呼吸练习,如腹式呼吸,可以帮助放松身体,减轻紧张和焦虑;定期进行冥想,专注于呼吸或某个念头,帮助心灵平静;练习瑜伽可以结合深呼吸、体位和冥想,有助于身心放松。此外,良好的作息习惯也很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情绪稳定。

要学会情绪表达,找到健康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与朋友或家人谈话,写日记,或参与艺术创作等。与此同时要学会避免刺激,减少或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情绪激动的刺激,如过度紧张的工作环境、激烈的争论等。

(注:《纪实:96岁陈灏珠院士:最好的抗冠心病运动并不是游泳,建议了解》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0 阅读:0

三秦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