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建安文学,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涌现的就是"三曹"、"七子",这十位建安时代的文学墨客已然成为建安文学的代名词。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文学指曹氏三组(曹操、曹丕、曹睿)时代的文学创作,大致包括汉献帝、魏文帝、魏明帝时期的文学。在建安文学创作的整个时代,门阀制度十分严苛,而以曹氏父子中心得以招揽大批的人才参与诗歌、文赋的创作,作为东汉末年崛起的家族,曹氏成为招贤纳士的一个风向标,曹氏父子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奠定了他们在建安时期的文学地位。
汉末魏初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的阶段,也是七言诗打下基石的阶段。由于乐府诗的影响和诗经的四言诗的遗迹,又加上这段时期战乱频繁,使得这一时期的诗歌,情感复杂,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因此作家们在以诗歌抒怀时,或悲愤,或慷慨,有斗志昂扬的意气风发,却也常常面临生离死别、命运坎坷的窘况。
而曹氏父子的建树,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各类风格,且三人所擅长的诗歌写作手法以及诗中涌现的情怀也是迥然不同。
二、建安文坛领袖曹孟德曹操的创作能力和留下的作品在建安文学时代具有引领作用,且他对文人的招揽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使得大批的人才不被动乱的时代所淹没,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他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在招纳贤良之士时则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友好态度去招揽人才,"建安七子"除孔融外,其他人都先后归附曹操,可见他的影响力。
从诗歌成就上去看曹操对建安文学的贡献,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曹操留下的诗歌中,现存的都是乐府诗,其创作方法和内容都和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但曹操写诗又自有风骨,很多诗歌气势豪迈,慷慨激昂,如《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首诗虽然是描写山水的诗歌,但其描写山水的大气蓬勃的状态却也是曹操内心胸怀家国天下的写照。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为了小说的艺术形象,曹操被塑造成为反派奸臣的形象,但实际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东汉末年,曹操不亏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不仅能够结识群雄,收罗人才,组建自己的政治军事战营,而且还留下了很多墨宝,且他对书法、音乐、围棋等都相当精通,在个人素养上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
三、以相思诗闻名的魏文帝曹丕,诗歌便娟婉约,与曹操相比,其诗歌表现出新的变化:一是更加注重个人情感抒发,二是使用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如何形成艺术风格。这为文学的自觉又开拓了新的一条道路。现存的曹丕的诗约40首,主要分为宴游诗、抒情言志诗、相思诗等三类,这三类诗都各有特色,且其中写征人思妇的相思诗最能体现曹丕的水平。
他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这首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深秋夜里思念丈夫,情意绵绵,令人读之感伤。同时也让世人看到与曹植的《七步诗》中兄弟相残的那个狠毒帝王不一样的曹丕,他作为君王为巩固王位诛杀异己,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关注点不只是夜游铜雀园时的"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他还常常关注到战乱之下那些孤独无助的妇女和离家征战的士兵。
曹丕留守邺城时常常与文士们相聚宴游,饮酒赋诗,悠然自乐,这也继承了汉代文人唱和的遗风,有文人集团的特征。而且曹丕敏感又多情,在欢乐的宴会上却有着"乐极哀情来,嘹亮摧肝心"。他对人生凄凉情感的体验,与高高的帝王位不符,却又是另一番的文人情怀。因此曹丕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也不可小觑,但相比其父的领袖地位,和深受文人推崇的弟弟曹植的地位,还是略显低下。
四、七步成诗曹子建人们在谈到曹植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七步诗》中那句直白又铿锵有力地痛斥兄弟残杀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为他在政治上的失意以及坎坷多牟的命运使得无数文人深表同情,就如同刘备用眼泪打下蜀国一片江山一般,因为柔弱反而更赢得世人的青睐。虽然这般比喻不甚贴切,但人们往往同情弱者的心理确实在此处稍有体现。
当然,曹植本身文采气骨兼备,其才华和在诗歌上的影响才是他能得到文人推崇的根本原因。曹植诗歌可分为前后期,前期诗歌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充满抱负和信心;后期诗歌表达更多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之情,其中有对个人遭遇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也有在现实世界中处处碰壁后幻想在神仙世界里得到解脱的情怀。
锺嵘在《诗品》中对曹植的评价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的诗歌中风骨和文采完美结合,在当时诗坛里可以说是最杰出的代表。两晋文人谢灵运曾说过:"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八斗",曹子建即曹植,可见当时文人对他的评价之高。
曹家父子三人,不仅在建安文学中建树颇多,地位高贵,其诗歌风格,文采等对后世文士诗人的写作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人们在谈论起中国古代文人志士时,曹家父子一直都是被放在前列的。
而作为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重读他们留下的珍贵墨宝时,不仅仅会为他们的才华所折服,也时常被他们那种学习精神所感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不仅是马匹上的战士,也是秉烛夜读时的文人。尽管每个人在历史的风评中总有缺陷,但他们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却值得我们去学习。每每重读这些经典,脑海中都或多或少闪过他们吟诗抒怀时的身影,心境也逐渐被保存在诗句中的情感所带动,让人融入其中,久久不能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