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杨勇与杨成武、杨得志并称为“军中三杨”,三人私交很好,履历也很相似,都参加过抗美援朝,担任过兵团司令或志愿军副司令、司令;都担任过大军区司令员;都曾主持过总参谋部工作。不管资历还是战绩,三人可以说旗鼓相当。
但是,杨得志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成武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而杨勇曾2次担任副总参谋长,第二次担任副总参谋长更是主持总参谋部工作,深受邓小平信任,可为何最终没有转正呢?
事实上,毛主席一直很欣赏杨勇,多次表扬他“是一员猛将,有一股子虎劲”,把他和杨成武、杨得志称为“三杨”,经常委以重任。
“军中三杨”中,杨勇是最后一个开赴朝鲜战场的,先后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可以说,杨勇去朝鲜是“收尾”的,但是这个“收尾”可不容易,美国人并不甘心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还想在战场上捞一把,最后杨勇亲自组织指挥了金城战役,才彻底掐死了美国人的念想,为停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停战以后,杨勇一直留在朝鲜处理善后事宜,为维护朝鲜半岛局势稳定做了很多工作,赢得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期间的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基于杨勇的功绩,1958年返回祖国后,毛主席亲自点将,让杨勇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拱卫京师,在各大军区中地位特殊,毛主席对杨勇的信任可见一斑。第二年也就是1959年,杨勇又兼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当时的总参谋长是大将罗瑞卿。
不过,这一时期杨勇的工作重心在北京军区,总参工作过问比较少,而且随着林彪在军队地位的不断提升,杨勇等将领被不断排挤,对总参更是无缘置喙,副总参谋长如同走马灯一样,更换十分频繁。
文革期间,杨勇与林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一度被解除全部军事职务。
不过,毛主席对杨勇还是信任的,在他老人家的关心下,杨勇于1972年“九一三事件”后复出,先后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
林彪倒台后,“四人帮”又开始兴风作浪,正直的杨勇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还好有毛主席的保护,杨勇才没有遭到大的冲击。
1976年,中央粉碎“四人帮”后,杨勇再度得到中央重用。1977年夏,在邓小平的推荐下,杨勇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这也是杨勇第二次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但这一次他的工作重心完全在总参部。
当时,解放军总参谋长和总参党委第一书记是邓小平兼任,邓小平实际上只是挂个名,基本不过问总参工作。第一副总长、总参党委第二书记是杨成武,他之前主持总参日常工作,但是在1977年9月杨成武调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也不再过问总参工作。
所以,从1977年9月开始,总参的日常工作实际上是由副总长、总参党委第三书记杨勇主持的。
1978年3月,杨勇增补为总参党委第三书记,同时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主持总参日常工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因为同时兼副总长、军委副秘书长这两个职务,基本上就是下一任总参谋长的人选,这也是邓小平的想法。
到了1978年7月,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赴西德治疗腿伤,把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做了分工,其中政治方面的工作交给了总政主任韦国清,军事方面的工作则交给了杨勇。这样一来,杨勇成为解放军总参谋长更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果然,一段时间后,邓小平提议由杨勇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他的计划是先把杨勇选入中央书记处担任书记,下一步再顺理成章担任参谋总长。
遗憾的是,就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杨勇的身体却垮了。
长期的军事生涯,残酷的政治斗争,以及繁重的工作摧毁了杨勇的健康,他不得不住院治疗,已经不能再为党、人民和军队继续工作了。
1983年1月6日,开国上将杨勇在北京病逝,他最终还是没能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但是他为革命胜利和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做出的贡献却永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