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智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副书记的陈少敏1942年写的《艰苦奋斗的三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记述:"边区沦陷后,留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只有应城的鲍县长,信阳的李县长及以后应城的孙县长,只有这三位廉洁有为的清官,肯大胆留在敌后坚持抗战。"这里提到的李县长,就是信阳沦陷前后国民党信阳县县长李德纯。
李德纯(1898年-1977年)后改名朱毅,新中国兵器工业奠基人之一
李德纯,湖北省汉阳县人,1898年12月5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少年时,跟随在城里一个英籍牧师家当厨师的父亲就学于基督教会办的学校。1922年考取了广州公立医科大学,后因李德纯团结一些进步学生反对广东军阀陈炯明,被学校开除。
1926年湘军招考军医,李德纯被录取,分配到教导团当卫生队长。北伐战争时,李德纯任十四军军医院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蒋介石背叛革命后,李德纯出于义愤脱离了军队,1928年赴日留学,在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弃学回国,从事爱国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德纯到南京找程潜要求参加抗日工作,遂被分配到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任秘书。1938年春天,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司令兼河南省主席的程潜委任李德纯为信阳县县长。
"七七"事变后,信阳广大人民群众对日本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侵占我国领土、杀戮蹂躏我国同胞的罪行, 义愤填膺,要求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呼声很高,一些爱国志士成立了抗日救亡团体,不少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和抗日前线。
但是,信阳当局在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动思想支配下,不但不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抗战,反而压制群众的抗日热情,散布"谁来都一样活"的汉奸理论,禁止进步书刊的发行。因而,使信阳抗日救亡活动呈现出消沉局面。李德纯到任后,面对这种消沉局面,心情十分沉重。特别是当他具体地了解了信阳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后,意识到这里必然是日军在豫南的进攻重点,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决心改变这种消沉的局面,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
他首先支持了信阳师范的抗日救亡活动。信阳师范于1938年初,实施了战时教育,学生半日上课、半日军事训练。李德纯等人对信师的这种做法十分赞赏,遂请该校派出学生对工人进行战时训练。从2月18日到3月13日,信师派出50多名学生到各工会组织中对工人"灌输民族意识及一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经过一段的训练,工人们抗战情绪高涨,表示"不避一切艰险,替我们国家出力"。在车站上干活的装卸工人商定,凡是军队在信阳车站上下的货物,工钱只收半数,以示"尽忠国家"。
在这期间,信阳师范在该校校长周祖训的主持下成立了有90多名师生参加的"信阳师范战时服务团"。李德纯支持了服务团的活动,并亲自带领该团在县境内各个乡镇进行了广泛地抗日宣传动员。
1938年4月以后,我国北方相继沦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此时,一些抗日救亡团体,如河南省战时教育工作促进团、开封邮政青年工作团、抗敌青年军团信阳实习队、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等先后到达信阳。对这些抗日救亡团体的到来,李德纯给予了热情地欢迎和接待,为他们解决食宿和活动场地。
6月,开封孩子剧团到达信阳,李德纯对这些参加抗日救亡的天真可爱的孩子极为关心,并把他们安排在县政府里办公和排练节目。
李德纯在信阳十分注意抗日武装的组织工作。他在县里组织了国民抗日自卫团,下分三路,他自任司令和第一路指挥,亲自带三个常备队和一个警备队400多人的武装。
同 时对民间自动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也十分重视。信阳县西部有一支红枪会武装,首领叫陈显明,是一个佃农,由于他好交朋友,又常打抱不平,受到农民的尊重和爱护。李德纯认为此人是个人才,就下乡登门拜访,动员其参加抗日武装。
陈显明在李德纯的动员下,虽不愿接受任何头衔,但表示坚决抗日到底,他说:"和日本鬼子拼吗?打到没有人 打 的 时候,我一个人还得干!"
李德纯在信阳发动民众进行抗日救亡工作的显著成绩,引起了中共河南省委的重视,认为"河南各县县长中,最年轻有为的是李德纯",决定做好李德纯的统战工作。
6月,省委书记朱理治和秘书长危拱之带开封孩子剧团到了信阳。李德纯热情接待了危拱之,并同其进行了长谈。他对危拱之提出的任用进步青年、发挥来信阳的抗日救亡团体的作用和做好抗战的准备等问题,都一一地接受了,并表示愿意接纳会打游击的共产党的干部到常备队工作。危拱之的到来,使李德纯在动员民众抗战方面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1938年夏季的一天,信阳东北的二十里河举行农会成立大会。这天一大早,李德纯和县里的官员们带着开封孩子剧团、开封青年战时工作团和山东移动剧团徒步二十多里赶到二十里河参加大会。
上午十点,当从四乡赶来参加大会的手握红旗、黄旗、大刀、大枪的武装农民在街上休息的时候,一个红枪会员说:"外面许多军队正向街上来!"农民武装以为是来缴他们械的,各会首领吹起哨子,很敏捷地把队伍撤出了二十里河,隐藏到四处山林里去了。
此事发生后,李德纯迅速了解了情况,向群众解释是换防的军队路过此地,群众才消除了疑虑。在这场虚惊中,李德纯看到农民武装的坚强和训练有素,感到十分兴奋。到中午时分,大会正式开始,李德纯在灼热的太阳炙烤下率先登台发表讲话。他大声疾呼地讲了清乡、除奸、自卫的重要,表示了愿与信阳民众共存亡的决心。他的讲话博得了与会农民的欢迎。
信阳是河南省的南大门,是武汉外线的一个重要据点,早为日本特务机关所注意。在开封沦陷、郑州形势吃紧的情况下,日本特务机关相继向信阳派遣了一批特务,因而汉奸逐渐增多,诸如"息性团"、"七星团"、"护国 军"、"拜佛会"等汉奸组织达七种之多,人数在百人以上。这些汉奸打入政治、商界、军队、土匪中进行活动。
对汉奸的活动,李德纯是深恶痛绝的,他曾下令逮捕了日本特务机关所委派的一个便衣旅长,破获其旅部。1938年的八九月份,汉奸的活动猖獗,与政界、商界方面一些反动人物紧密勾结,煽风点火,寻衅滋事。"盐荒"风波就是其中突出的事例。
1938年9月份,信阳城内食盐突然奇缺,市民为买盐到处奔波,怨声载道,驻军每餐淡食,咒骂声不绝于耳。对此突然事变,李德纯感到迷惑不解,遂派人了解情况。结果,发现是一些盐商囤盐不卖造成的,其 中的关 键 是为信阳世人所共恨的"十大二爷"之一、号称"皮条旅长李二爷"的李虎臣。此人在城内东大街经营庆隆盐店,为信阳盐业之首,且又处世园滑、善于衡缘附攀,得到国民党信阳县党部书记长重育民和国民党三十军军长池凤城的赏识。
在日本侵略者逼近信阳的关键时刻,李虎臣在其主子的唆使下,把大批食盐囤积于内库,对外谎称"无货上市",图谋扰乱民心。李德纯了解了情况后,认为只要打通李虎臣这个关节,盐荒就可以得到解决。于是,派员前往李虎臣处,从抗日大局对其晓以利害,动员其出售食盐。可李虎臣仰仗后台硬,根子粗,不买县政府的帐,态度十分傲慢地说:"我没有盐。战争环境不来盐,我怎么卖盐!"李德纯对李虎臣的蛮横态度十分气愤,决心给予严惩,以伸张抗战正气。于是,他直接给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发一急电,电文大意是:信阳盐荒严重,军民淡食,人心不安,影响抗战。主要原因是盐商囤积造成的,盐商的头子是李虎臣,此人态度蛮横,不 服 政 府等。电报发出后,程潜很快回电批示,就地正法。李德纯接到回电,立即逮捕了李虎臣。这一下,可捅了蚂蜂窝,李虎臣的知己好友和军政界的头面人物先后到县府说情求饶。李德纯在这些说客面前,态度坚决,毫不退让。国民党三十军军长池凤城也出面干预,声色俱厉地威胁说:"李虎臣在国民党里,军队里,甚至省政府都有他的结拜兄弟,你一个小小的县长敢碰他,你的脑袋还要不要!"李德纯对池凤城毫不示弱,说:"他再硬我也要碰,他违法,我就要正法。"
没隔两天,县政府以"囤盐资敌"之罪把李虎臣处决了。杀了李虎臣,震慑了所有的盐商,纷纷拿出存盐投放市场。李德纯此举,大得人心,被城乡百姓传为佳话。
1938年下半年,日军多次派飞机对信阳进行轮番轰炸。在这种情况下,城区群众大多撤到城外躲空袭,国民党军政要员也都住到了城外。而李德纯却始终不离城区,并经常带着卫队巡视敌机轰炸灾情。他常说:"我是信阳县长,要与信阳共存亡。"
一次,胡宗南部的一个军长在李德纯家谈要粮草之事,在他们吃饭的时候,敌机飞临城区上空。那个军长被敌机的轰鸣声吓得要跑,李德纯却处之泰然,说:"不要紧,吃饭吧!"说话之间,一个炸弹下来,在他家不远处爆炸了。此时,李德纯笑着对那个军长说:"你胆子这么小,怎么到前线作战呢!"
1938年9月中旬,日军已对信阳形成战略进攻的态势,一些显赫人物纷纷外逃,城区呈现出一片混乱的局面。在这节骨眼上,信阳县国民党中的顽固派也加剧了捣乱活动。李德纯一到信阳,以国民党信阳县党部书记长重育民 为 首的"CC"派就软硬兼施地对李德纯施加压力,要李 德 纯就范。
但是,李德纯对他们不屑一顾,一心扑在发动民众抗战的工作上。后来,成立国民抗日自卫团时,李德纯又自任司令。而把重育民的心腹李寿凯任为副司令,又一次加剧了矛盾。特别是当李德纯杀了李虎臣以后,重育民、李寿凯之流极为不满,但由于李虎臣做事太外露,而李德纯又握有"尚方宝剑",他们感到无隙可乘。
于是,就策划于密室,煽动自卫团脱离李德纯,妄图釜底抽薪。在他们频繁活动下,阴谋果然得逞了。9月下旬,李寿凯把县常备队的大部分兵力拉到了西部山区。在这种情况下,李德纯十分震惊,但并没有屈服于他们的压力。于是,他整顿了剩下的警备队人员,并把警察局的人员编入警备队,又组成了一支百余人的武装力量,准备配合正规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日军近逼信阳,日机狂轰滥炸,加上县武装力 量 的 减少,李德纯的处境很困难。就在这个时候,中共河南省又委派文敏生以新四军中校参谋的身份来到了信阳。文敏生的信阳之行,主要是进一步做李德纯的工作,争取李德纯与新四军一道抗战。李德纯见到文敏生后,心情十分激动,说:"过去有很多人点头哈腰地找我,现在困难时,没有人来同我商量了,只有共产党派人找我商量。"李德纯与文敏生进行了三次接触,开始时他有守城的想法,文敏生对他 说:"信阳城不能守,也守不住。不如到农村打游击,在信阳县境内坚持持久战。"李德纯觉得文敏生讲得有道理。
再者,他也亲眼看到国民党的军队逐渐撤离信阳,仅靠县里这一点武装力量守城是无济于事的。1938年10月10日,在日军从北、东、南三面包围信阳的情况下,李德纯带着警备队和县府人员以及在押的600多名犯人撤离了县城,进入了西部山区黄龙寺。
李德纯进入西部山区后,在中共河南省委和豫南特委的帮助、支持下,成立了信阳挺进队,他被任命为挺 进队 司令,并在我党的领导下,开辟了四望山抗日革命 根据 地。
1939年4月,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下令撤了李德纯信阳县县长的职务,调任卢氏县当县长。李德纯识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毅然率领县府人员从北王岗南下四望山,将全部武装交给了我党。其后,李德纯到了省委所在地竹沟,改名朱毅,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7年3月,组织派李德纯到大连组建弹药生产基地,进行军工生产。为适应当时政治环境的需要,对外称作“大连建新公司”,由朱毅任经理。他组织科技攻关,研制弹药,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为解放战争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1949年7月,奉调去中南工作,带领大连建新公司的108人南下武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重工业部部长、中南工业部副部长、地方工业部机械局局长、中央财委重工业组副组长、三机部部长助理、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等职。1977年8月,朱毅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本文作者胡宏智,信阳县人,曾任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时任信阳市党史办主任。)
《信阳文史资料》写于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