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中国历史—先秦的牛人们【三】晃晃悠悠的周王朝

墨水猪 2024-03-06 10:23:55

03.晃晃悠悠的周王朝

东方的大国,西方的城邦

周武王打败商纣后,建立了周朝,在镐京建都,被称为“西周”。

其实,在周武王之前,还有一个周文王,他为周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可惜文王逝世时潮流已过,他的儿子武王轻易推翻了商朝,除了商纣自身的问题,也归功于文王对武王的欣赏。

周朝占地广阔,有着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据说人口达上千万。在当时,欧洲最强大的雅典,能与之相提并论吗?想象一下,它有可能和北京相提并论吗?显然不可能。欧洲的一些国家被称为城邦,一个城邦就是一个国家,人口相对较少。据说斯巴达有九千户人家。大家都熟知斯巴达的三百勇士,他们国王领着300人参加战斗。在周朝看来,这相当于一个排在连长下的小事,因为周朝不仅宫廷中的太监就已经超过了300人。

虽然欧洲国王能领导300人参战已是不易,但这可能是国王的卫队,主力并未出击。总之,以十口之家计算,斯巴达的九千户人家也只有九万人。相较之下,周朝是一个超级大国,这种150万平方公里领土、上千万人口的规模,西方人根本无法想象。就像那些吃惯了肉丝炒饼的人无法理解满汉全席的奢华,而在那个时代,周朝已经是一个满汉全席。

“国人”推翻了周厉王的统治

公元前9世纪,周厉王统治时期发生了国人的暴动。厉王明显是一位残暴的君王,因其杀戮无辜而被谥号厉。在古代,内城称为城,外城叫郭。文天祥的《过金陵驿》中有“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这表明城和郭是同一个概念。郭内有一个最大的区域就是首都。古代首都被称作中国,除首都外便非中国,后来中国才泛指中原地区、中华文明。在古文中提到中国与今日的“中国”概念完全不同。中国指代中华民族的用法,是民国时期后才出现的。因此,城中的居民被称为国人,国人的暴动实际上是指镐京城中市民的暴动,是首都市民的动乱,而非全国人民的起义。

周厉王的世界观存在问题,他认为世界上一切都属于他,这显然是错误的。重要的是,他不允许百姓在山林中采摘、捕猎,称之为“孤”的。更离谱的是,私下批评他、说他坏话的人一旦被告发就会被处死,导致城中人民怨声载道,只能心有余悸。最终,城中人推翻了国王的统治,周厉王被迫逃往“外国”。在国王去世后,两位大臣周公、召公合力执政,周召开始共和治理,公元前841年即当时的共和元年。这两位大臣执政多年后,周厉王的太子宣王继位,成为一位出色的君王。周宣王在位期间,国家曾经兴旺发达,这是周朝历史上著名的宣王中兴时期。然而,宣王辞世后,他的儿子幽王登基,幽王这个名字听起来令人沮丧,动荡的现象称作幽,幽王登基后,西周王朝便走向崩溃。幽王是个喜欢看戏的人,他宠幸名为褒姒的美女。褒姒心理受到伤害,无法快乐,为了取悦她,幽王决定一同观赏戏剧,制造一场烽火戏诸侯,给国家带来麻烦。

而且,幽王竟然决定立褒姒所生的孩子为王,不怕遗传疾病的问题,废黜了原本的太子。太子的爷爷愤怒之下,说好吧,你初一我十五,就带来了犬戎部落。而中原的民族被称为华夏,这个名字听起来十分动听,华代表美丽,夏指大,是一个美丽而宏大的民族。第一个美丽而宏大的国家被称为夏朝,周围则是野蛮部落和外族。野蛮部落和外族这个称呼本来就不太好听,已经描述得够糟了,还不够糟吗?在野蛮之前还要加上个狼!

结果,这些狼一样凶残的犬戎人灭亡了西周朝,这是第一个被少数民族摧毁的华夏政权。后来当然还有,包括北宋、南宋在内,但最早受到影响的还是西周朝,无人能与之匹敌。公元前771年,犬戎人攻破西周的都城镐京,周幽王战死国灭,西周王朝灭亡。后来,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邑,历史上被称为东周时期。这也意味着,西周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046年持续至公元前771年,共计275年,最终谢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周朝时期,流传着两句名言,称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句易于理解、易于记忆的口号,不啻今天一些地产广告口号的流行。这些句子毫无疑问是自上而下传播到民间,强调国家土地所有权问题,全国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个人无权拥有,就算富有也无从购买(当然也确实不可能)。除非获得天子的封赐,继承到土地使用权(这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进行买卖转让。

此外,获得的封赐土地,其实拥有的只是有限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没有绝对所有权。并且,还不能无偿获得,必须有人承担耕种责任,缴纳供赋,这种制度就是井田制度。

井田制度的衍生是封建制度。周王通过封赏土地和人民给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据荀子所述,周武王封赏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有53国,也有记载认为是40国。姬姓即与天子同姓,天子的兄弟、叔伯、子侄得以分封,然后是亲属,接着才是功臣,这个顺序不可颠倒。

周朝建立的功勋最卓越者当属姜子牙,因此姜子牙的后代获得封赏成为齐国。再后来者是先代贵族,比如商纣王的叔叔微子。这位哥们非常明智,归顺周朝,因此微子被封为宋国国君。并且,微子的地位非常尊崇,微子乃公爵,而姜子牙只是侯爵。先代的贵族包括尧、舜、禹的后代,据传都被封为国君。

当然,土地分给你之后你要顺从命令,献出财产,参与作战。周朝采取了分封制度,其本质上是为了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匹配。在那个时候,从镐京(现西安)到现在的北京,可能需要走上一整年,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发达,距离遥远且没有现成的道路。从镐京出发,乘着马车,行进一百里,可能会遇到沼泽,必须先将沼泽排干才能继续前行;如果碰到原始森林,就得将树木全部砍伐后才能通过。一旦道路不通,就得开辟道路,但结果往往是树木被砍光,车辆也损坏。因此,当时的欧洲都是由许多小城邦组成,也是为了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实情况。

周朝的领土总面积达到150万平方公里,如此辽阔的疆土都属于王室领地,然而王室难以直接管理如此广袤的土地,若不依靠分封制度进行管理,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前去管理将是力不从心的。因此,王家决定专心管理“中国”,即周围首都周边的地区,而其他土地则分封给各个诸侯。你们需自己打理好自己的土地。

主流武器大木棒

当然,你必须牢记土地的所有权属于王室,而非你个人所有,因此你必须听从命令,贡献财物,当天子发动战争时,你必须派兵与之同征,这是你的义务。最为关键的义务则是服从命令,你需要定期前往镐京向天子请安,进行朝拜。若轮到你前去,而你推脱不前,将会带来重大后果:一旦缺席,侯爵将会被降职,侯爵被降为伯爵;再不前来,将被剥夺领地;若再不遵从,将被贬为庶民。第三次无视将带来更加严重后果,天子将直接派兵前来讨伐。

在周朝制度中,天子领有14个师,宗周设有8个师,成周设有6个师。宗周即为镐京,每个师拥有2500名士兵,共计20000人。洛邑设有6个师,每个师拥有2500名士兵,共计15000人。天子总兵力达到35000名士兵。此外,大邦拥有三个师,中国拥有两个师,下国拥有一个师。大邦最多能养活三个师的部队,总计7500人。那时候能够养活如此规模的军队的国家为数不多。预计这7500名士兵平时也不会摆脱生产劳作,主要任务仍是耕种,所以只有在战争爆发时才会集结,类似于民兵,以木棒手持冲锋。

古代中国的五类兵器中,排名第一的是“殳”,虽然名字听起来很优雅,但实际上只是一根木棒,甚至比棒球棍的制作工艺还不如。其他还有一些美化的称谓:梃、杵等。武王伐纣时,战场上鲜血如河,而流淌其中的是木棒,而金属制品并不常见。直到春秋时期,军队依然主要装备为木棒,一旦开战,一群老百姓手持大木棒冲锋。

那个时候,谈及军事力量时,最常被吹嘘者则是千乘之国。所谓千乘之国,是指每辆车上搭载3名士兵,每辆车后面跟随72名木棒士兵及25名后勤人员,共100人构成一乘。千乘即代表3000名士兵,外加97000名手持木棒的和后勤人员。

在实际发生战争时,并非所有人都参与其中,那个数字10万是将全国人口纳入考虑范围进行统计,无论是有能力参战还是无法参战的人,统统计入其中。一些贫困的人只能使用普通的木棒,有些富裕的人可能在木棒上加上一个钉子,而更有钱的人可能会将木棒镀上一层金子。无论贫富,都会加入这个数字,才能达到10万的规模。因此,不应该按照现代人口数据来计算这个数字。因此,即使周天子手下的部队只有3万多人,也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庞大的,而且据估计他们所使用的都是镀金木棒。

封建制度和田地制度的存在,使得各个诸侯国拥有的人口、武装力量和木棒数量都与他们的生产水平相匹配,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周王朝的统治。

外国人对中国玉不甚了解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人在种植作物方面就已经掌握了水利技术,他们使用的农具主要是由木头、石头、骨头和贝壳制成。青铜器并不适用于农活,因为它们太昂贵了,主要用于制作礼器和武器,供祭祀和战斗之用。青铜是由铜、锡和铅这三种金属按比例混合而成的合金,这种合金的浇铸技术要求相当高,因为这三种金属的熔点各不相同。锡很容易熔化,而铅、铜的熔点也不相同。这使得工艺难以掌握,而且出土的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件器物都需要一个模子,完全手工制作,不可能大规模生产。

与当今市场上的仿制品不同,每一件青铜器都具有独特性。青铜器真正制成时,颜色非常漂亮,应该是类似黄金的颜色,只有经过地下长时间氧化后才会变成绿色。因此,在严谨的历史剧中,青铜器和铜瓦都应该呈现金黄色。而制作粗糙的历史剧中,青铜器经常呈现绿色或生锈的状态,将这些生锈的物品奉献给国王后果很严重。

除了青铜器,中国人还对陶瓷非常喜爱,而喜爱陶瓷的原因是因为对玉的崇拜。中国是全世界对玉石崇拜程度最高的国家。英国马戛尔尼勋爵曾访问中国,乾隆皇帝赐予他玉制如意。然而马戛尔尼并不懂玉石的珍贵,他认为这只是一些普通的石头。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中国皇帝太过吝啬,他们赠送给皇帝价值1.6万英镑的礼物,结果换来一堆石头就被打发了。由此可见,外国人不了解玉石的真正价值。中国人有一个至理名言:“君子玉不下身,小人连佩戴的资格都没有。”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有资格玩玉,因此便有了“土转玉”,即制作陶瓷的过程。因此最初的瓷器是青瓷和白瓷。优秀的瓷器必须具备几个特质:光滑如镜、薄如纸、温润如玉、声音优美。光滑如镜意味着表面平滑如镜,可以用于化妆。薄如纸表示薄得如同纸一般,与现今的手机同理,越薄越昂贵。温润如玉,意味着像玉石一般温润,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下,无论是从雪中取出还是从冰箱里拿出,都保持温暖。声音优美,指的是真正像玉石般的瓷器,用手敲击时会发出类似金属的悦耳声响,而非闷闷响的塑料声音。由于对玉石的崇拜,导致中国人对瓷器的偏爱。

0 阅读:18

墨水猪

简介:带大家领略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