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捷,打破日军不败神话,为什么徐州还是失守了?

佳霖谈历史 2024-09-27 21:02:58

徐州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据鲁、豫、皖、苏四省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清末民初,津浦(京沪铁路前身)、陇海两大干线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交汇于徐州,使得徐州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1928年,蒋介石就是在徐州誓师,发起二次北伐,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8月,蒋介石发布命令,实行全国总动员,并颁布四个作战指导方案的训令。

根据第一号训令,全国被划分为五个战区,其中第五战区辖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司令长官起初由老蒋兼任,后改为李宗仁。

10月10日,李宗仁由广西桂林飞抵南京,谒见蒋介石。

在南京待了一个月,李宗仁前往徐州履任。

初到徐州的李宗仁,类似李云龙刚接手新一团时的处境:麾下全是杂牌军,装备、训练水平一言难尽。

如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虽是李宗仁从广西带来的桂系部队,士气高昂。然该部在淞沪战场损失了两个军,调至徐州时,只有一个第31军了,且士兵多系新入伍的农民,受训时间短,几乎没有作战经验。

韩复渠的第3集团军,下辖第12军(军长孙桐萱)、第55军(军长曹福林)、第56军(军长谷良民)。该部驻山东,训练、装备尚可。但纪律松懈,不听指挥,极难驾驭。

还有庞炳勋的第3军团,虽名为军团,实际仅五个步兵团,合计1.3万余人。

缪徵流的第57军,原为东北军,装备尚可,但战斗力一般。

其余部队,韩德勤的第89军,系由江苏省保安队改编,毫无作战经验,战斗力极差。

于学忠的第51军,原为东北军,有一定的作战经验,战斗力较强,算是第五战区成立前期最能打的部队。

随着战役的进行,川军第22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也调归第五战区。

然前者装备极差。后者驻守安庆,并未参加徐州方向的战斗。

第五战区均系杂牌军,成分复杂,且训练和士气普遍较差。这些部队能否守住徐州?

李宗仁也不知道答案。

但他坚信事在人为。只要自己一视同仁,与将士们推心置腹,必能使杂牌军服从命令,效命疆场,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话分两头。

11月初,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从背后插了国军一刀。

鉴于上海守军有被包围的可能,11月8日晚,蒋介石下令全面撤退。

但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不幸变成了大溃退。国军在溃退过程中的损失,还要高于之前的战场伤亡。

日军占领上海不久,趁势兵分三路,向南京进犯。

蒋介石召集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刘斐等人开会,讨论南京应否固守。

会上,白崇禧和刘斐反对固守南京。

理由很简单:南京是个绝地,不仅三面受敌,且北面还有长江所阻。一旦作战失利,大军将无路可退。

何应钦和徐永昌没有明确表态。

但蒋介石想守,因为南京是国府和国父陵寝所在地,若不战而退,国际影响不好。

由于意见不统一,会议不了了之。

不久,蒋介石又召开第二次会议,并让唐生智、王俊、谷正伦等人参加。

唐生智在会上慷慨陈词,主张死守南京,与敌人血战到底。

这正中蒋介石下怀,遂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城防总司令。结果又酿成了悲剧。

1937年12月13日,日寇攻入南京后,大肆奸掳焚杀,犯下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南京沦陷的同时,华北日军进攻山东。

韩复榘部在德州与日军血战,三个师损失过半。

就在这时,蒋介石却将韩部所属炮兵调给了汤恩伯。

韩复榘对此大为恼火,为保存实力,便不战而退,使得原本预计可坚守数周的黄河、泰山防线,这就么落于敌手。

李宗仁得知韩复榘不战而退,电令其死守泰安。

韩复榘回电:“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李宗仁将电报转给蒋介石。

之前,韩复榘暗中与四川省主席刘湘秘密联络,企图发动反蒋运动,此时东窗事发。老蒋暴怒不已。遂设局将韩复榘逮捕。后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将韩复榘枪决。

有意思的是,韩复榘被捕前,包括李宗仁以及韩部嫡系军官在内的国军中高层,都在配合蒋介石做局。

这充分说明,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不保乡梓、不战而逃的行为,犯了众怒。就连其手下也深感不耻。

有韩复榘做榜样,之后蒋介石、李宗仁再发布命令,基本都能做到令行禁止。谁要再敢出工不出力,就这是下场。

韩复榘

再把视角转到鬼子这边。

日军拿下南京后,坐等国府投降。

在东京大本营看来,首都丢了,等于亡国,老蒋还抵抗个啥?

于是,日本内阁和参谋本部决定不扩大战争。企图守住占领区,扶持傀儡政权,然后与国民政府谈判。力主通过谈判方式,从中国攫取利益。

别说,这套把戏还有些作用,汪精卫就站出来捧臭脚。

但汪精卫说了不算,而老蒋态度坚决:我投你奶奶个腿!

受此影响,日军中的“扩大派”将领对高层寻求谈判极为不满,叫嚣着继续战争。

从室町时代开始,日本人就有“下克上”的传统。

既然跟老蒋谈不拢,“扩大派”又蠢蠢欲动。大本营也没办法,那就只能继续打了,总不能再退回东北去吧?

那打哪呢?当时日军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扑武汉,二是进攻徐州。

由于大本营计划沿长江和平汉铁路,两路夹击武汉。

此时进攻武武汉,时机还不成熟。徐州便成为日军攻击的首要目标。

徐州会战既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本营同意继续打,然因国内动员尚未完成,参谋本部的计划是在1939年或1938年下半年再发动大规模攻势。

所以徐州会战初期,日军投入的兵力不多。

南线的“华中派遣军”,只投入了一个师团,即第13师团。

北线的“华北方面军”,也只投入了两个师团,即第5和第10师团。

1937年1月,日军第13师团渡过长江,沿津浦线北犯,率先对徐州发起攻击。

鬼子本以为这次行动稳操胜券,但不想碰了钉子。

因为他的对手,不是蒋介石,而是李宗仁。

李宗仁深知敌我双方的装备差距,遂令驻守南线的第31军将津浦路正面让开,拉长日军战线,使敌找不到我军主力,争取战略主动。

2月2日,李宗仁给于学忠发电报,令51军即刻开赴淮河北岸布防,阻敌前进。

两天后,于学忠拍马赶到。

2月5日,日军在攻陷蚌埠后,对怀远一带发动多次试探性攻击,企图强渡淮河、涡河。

于学忠沉着应对,指挥第51军击退日军的试探性进攻。

2月8日下午,正式进攻开始,日军调来战机增援,对我守军阵地进行疯狂轰炸。

轰炸结束后,鬼子步兵在炮火的掩护和机关枪的配合下,强渡淮河。

驻防淮河北岸小蚌埠镇的第51军113师337旅673团奋起还击,接连击退敌军三次强渡。

鬼子不甘心失败,紧接着又发动两次进攻,673团与之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经过反复冲杀,日军败走。

渡河作战的日军

2月10日拂晓,日军以同样战术,又对我守军阵地发动进攻。

673团再度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几乎全部牺牲。

当天,674团前来增援,双方激战四小时,日军落荒而逃。

2月11日清晨,日军又汹涌而至,战斗极为惨烈,674团将士的子弹全部打光后,在团长张儒彬的带领下,全团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与鬼子展开肉搏。

战斗中,张儒彬左腿负重伤,仍坚持拼杀,死战不退。

然敌众我寡,缺乏预备队,我守军阵地多处被突破。不得已,于学忠只好下令撤退,全军于11日夜,向淝河附近的何集、新马桥之线转移。

2月13日,张自忠的第59军转隶第五战区。

李宗仁随即令59军接手51军防线。

此前因为一些事,张自忠被国人视为汉奸,骂了很久。还因此上了军事法庭。

虽然后来李宗仁等人出面作保,帮张自忠勾除了卖国罪名。但舆论并未消停。

"张逆自忠,自以为忠。"

这是当时很多报纸媒体对张自忠的评价。

张将军性格刚毅,面对外界抨击,决心以死明志。

2月15日夜,张自忠令第59军180师和38师,各组成一个加强团,向小蚌埠之敌实施反击。

张自忠认为死守只能被动挨打,要想夺回阵地,唯有进攻!

当时,日军正在睡觉,防备不足。59军官兵挥着大刀,悄悄靠近,很多鬼子尚在梦中,就被一刀结果。

经战斗,59军收复小蚌埠镇,淮河以北的日军无法立足,全部撤回南岸。

但2月17日,津浦路北段形势突然趋紧。

李宗仁按蒋介石的指示,电令“张自忠即调赴临城待命”。

59军撤走后,津浦路南段仍由于学忠的第51军防守。

之后,南线的形势大致是这样的:51军负责阻击,31军在蚌埠以南地区搞偷袭。当日军进攻时,31军立即撤退,毙敌锋芒;当日军撤退时,31军立即展开进攻,不断出击,使日军难以控制津浦线南段。

日军腹背受敌,各处兵力皆为我军牵制,不能相互照应。沿津浦线北上已不可能。

日军在津浦路南线攻势受阻,北线的第5、第10师团觉得可以独占功劳,遂加强攻势。

第5师团就是臭名昭著的板垣师团。

第10师团当时的师团长叫矶谷廉介,因此也被称为矶谷师团。

由于此前韩复榘不战而逃,板垣、矶谷师团南下后,很快就打到了临沂、滕县。这让两股鬼子均是信心满满,就连大头兵也觉得不用费吹灰之力就可拿下徐州。

2月下旬,临沂告急,李宗仁就近抽调庞炳勋的第3军团驰援。

前面介绍过,第3军团属于杂牌中的杂牌,庞炳勋也素以避重就轻、保存实力著称。

蒋介石对庞炳勋很不放心,反对李宗仁把守卫临沂的任务交给他。

但李宗仁疑人不用。在说服老蒋的同时,对庞炳勋推心置腹道:“庞将军久历戎行,论年资你是老大哥,我是小弟,本不应该指挥你。不过这次抗战,我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所以在公事言,我是司令长官;在私交言,我们实是如兄如弟的战友,不应分什么上下。”

李宗仁还顶着压力,拒绝老蒋缩编庞部的指示。并配发给庞部大量武器弹药。

庞炳勋深受感动,当即表示:“天日在上,万死不辞,请李长官放心,我老庞这次绝不保存实力,一定同敌人拼到底。”

事后证明,庞炳勋没有吹牛,他是真的豁出去了。

3月10日,坂垣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向临沂猛烈扑来。

广大爱国官兵不怕流血牺牲,多次打退日军冲锋,顽强坚守阵地。

对于这次阻击,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敌军穷数日的反复冲杀,伤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

李宗仁(左)和白崇禧在台儿庄前线

不过,敌我双方的装备水平毕竟存在显著差距。

激战三天后,第3军团伤亡过半,庞炳勋甚至将自己的卫队都派了上去。

据一名老兵回忆:战至3月13日,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已经没有前后方了。

很显然,如果没有援兵,临沂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危急时刻,张自忠再次神兵天将,赶来救场。

庞炳勋听说张自忠前来,不喜反忧。

因为中原大战时,庞炳勋曾背刺张自忠。

据《李宗仁回忆录》描述,张自忠来第五战区报到时,表示在任何战场皆可拼一死,唯独不愿与庞炳勋在同一战场。

也正因如此,李宗仁才会将张自忠调往淮河战场御敌。

然情势危急,李宗仁也顾不上其他。

在发给张自忠的电报中,李宗仁诚恳地说:“你和庞炳勋有夙怨,我甚为了解,颇不欲强人之所难。不过以前的内战,不论谁是谁非,皆为不名誉的私怨私仇。我希望你以国家为重,受点委屈,捐弃个人前嫌。

张自忠接电后,不假思索,回电道:“绝对服从命令,请长官放心!”

庞、张之间的矛盾,日本人也知道。

日军还掌握了张自忠部的动向,按照日方估计,59军最快也要三天才能赶到临沂。

到时候,庞炳勋部应以崩溃,日军可以以逸待劳,再歼灭张自忠部。

但鬼子没想到,张自忠率59军星夜疾驰,提前两天抵达临沂。

更出乎鬼子意料的是,张自忠依旧是主动出击的打法,上来就直捅坂垣师团后腰。

当日军调动主力与59军激战之际,临沂守军也发起反攻,腹背夹击日军。

由于敌我短兵相接,缠斗在一起,日军依仗的飞机、大炮、坦克,无法施虐,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双方的装备差距。

因此经过五昼夜激战,至3月18日,板垣师团全线溃败。

随即,庞、张两部乘胜追击,直至汤头镇。日军退往莒县方向。

此役,我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歼敌近3000人,重挫板垣师团,砍断了津浦路北段日军的左臂,为之后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契机。

板垣老鬼子挨了一闷棍,随即致电第矶谷廉介,劝其暂缓攻击。免得孤军深入,也着了道。

然而矶谷老鬼子狂妄自大,不顾一切向南推进。打算独享攻占徐州的荣誉。

3月9日,矶谷师团濑谷支队进攻滕县。

插一句,“支队”是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临时编制,规模不一定,兵种不一定。

通常来说,支队的规模通常介于师团与大队之间,人数在一千至一万人之间。

攻打滕县的濑谷支队以第10师团33旅团为基础组成,支队长为第33旅团长濑谷启。

除第33旅团外,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还增添了两个独立战车中队(坦克连),一个野战医院、工兵、汽车和通信兵中队各一个,以及两个野战炮兵联队。

濑谷支队总兵力近一万人,火炮数量超过了一个甲种师团。

相比之下,驻防滕县的是川军第22集团军就非常寒酸了。

该部下辖第41、45军,这两个军都是乙种军的编制,即每军两个师,每师两个旅,每旅两个团,没有特种兵,主要武器是四川造的七九步枪、大刀、手榴弹和为数很少的土造轻重机枪、迫击炮,装备陈旧。

总司令初为邓锡侯,不久改为孙震。

老蒋对川军驻防滕县,同样不放心。

抗战爆发后,川军出川抗日,第22集团军起初隶属阎锡山的第二战区。

但还没到达战场,太原已经失守。第22集团军立足未稳,遭到日军冲击。

加之从成都到太原的一路上,川军没有得到补充,别说粮饷武器,连军装都未配齐到位。

因而撤退期间,一些散兵游勇看到晋绥军仓库,便破门而入,擅自补给。

阎锡山得知此事,要求老蒋赶紧把这帮人调走。

老蒋问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要不要,程潜一口回绝。

见川军都没人要,老蒋不耐烦了,怒骂道:“把他们调回去,让他们回四川称王称帝吧!”

白崇禧在一旁听着,觉得不妥,这太伤人了把?当即打电话问李宗仁要不要。

李宗仁表示:“诸葛亮扎草人做疑兵,川军总比草人好些吧?请赶快把他们调到徐州来!”

见到邓锡侯、孙震后,李宗仁同样对他们推心置腹,还拨给新枪500支、大批子弹及迫击炮。

邓、孙二人十分感激,表示如有吩咐,当仁不让,绝对服从李宗仁命令。

李宗仁的要求也很简单,坚守滕县三天即可。

川军出川抗日

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孙震以第45军为一线部队,防守滕县县城的任务,交给了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

战至3月14日,川军已经完成任务,增援部队也在前来的路上。

但3月15日,濑谷支队突然绕过了外围阵地,于傍晚直插滕县。

而此时滕县县城内,仅有122、124、127师部,264旅旅部,以及几个警卫连,通信连。其余部队都在城外激战。

王铭章紧急调回了距离县城最近的一个营,算上城内的保安部队和警察,一共才3000人。

可想而知,接下来的战斗会有多惨烈。

据一名叫何宏钩的川军老兵回忆,我守军在藤县坚守四天,仗打得非常惨烈,日军有六七十门山炮,我们一门山炮都没有,只有迫击炮。

因为武器不如人,不能野战,王铭章师长就把东门、南门、北门都用沙袋和石头堵死,只留下西门。

3月17日早晨,日军用飞机投弹,炸开了东门和南门,日军趁机拥进城里。

一时间,城内杀声震天,到处都在巷战。

17日夜晚,巷战仍在继续,王师长看到没有援军,而藤县即将失守,就带着其余的人撤到西关,准备组织残部防守。但不想王师长腹部中弹身亡。藤县最后失守了。

不是说有援兵的吗?援兵去哪了?

援兵没来......

滕县保卫战前后,李宗仁致电蒋介石,希望驻防豫东的汤恩伯第20军团增援川军。

李宗仁的想法是川军坚守滕县,汤恩伯军团从外围迂回,将濑谷支队歼灭于滕县。

但汤恩伯不是张自忠,磨磨蹭蹭,没有第一时间前往增援。

后来再动,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王铭章牺牲后,第727团3营副营长侯子平组织突围,约200人扒开封死的北门,突围而去。

城内剩下的伤员们,不愿做俘虏,有的拉响手榴弹殉国,有的与鬼子同归于尽。

滕县守军,终用数千热血男儿的生命,为川军正了名。

3月20日,濑谷支队借攻克滕县之余威,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向台儿庄发起凌厉攻势,妄图一举夺取徐州。

台儿庄地处山东、江苏两省交界之地,又处在运河岸上,是徐州的东大门。但这个地方几乎无险可守。

在矶谷廉介看来,只要重兵攻击,配以飞机、大炮轰击,中国军队无法坚守,台儿庄必定很快能够夺下。

见濑谷支队孤军深入,李宗仁决定请君入瓮,在台儿庄打一场围歼战。

老蒋认为有利可图,也大方了一把,直接将汤恩伯军团划入五战区。同时还调来了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

汤恩伯的第20军团下辖两个军五个师,分别是郑洞国的第2师、陈大庆的第4师、张耀明的第25师、张雪中的第89师、张轸的第110师。

此前的南口战役和洪口战役,第20军团损失不小。

但比起其他兄弟部队,汤部装备齐全,配有15门德造重炮,堪称精锐。

鉴于此,李宗仁令汤恩伯先在滕县以南与日军稍作纠缠,然后让开正面,退入抱犊崮东南的山区待命,等关键时刻,再潜进南下,绕敌之背后,聚而歼之!

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原为西北军,下辖第30、42军。但因为之前娘子关战役,第42军在损失惨重,后来又一直没有得到补充,此时仅第30军有一战之力。

考虑到西北军善于防守,李宗仁便将防守台儿庄的任务交给了孙连仲。

另外,第11集团军的三个师、桂系第21集团军(总司令廖磊)的五个师、第22集团军的四个师、第3军团的一个师、第50军的两个师、滇军第60军(军长卢汉)的三个师、第68军(军长刘汝明)的两个师、第75军的两个师,都奉命前往台儿庄地区,待命参战。

第五战区的实力因此大大加强,这使得李宗仁有了在台儿庄围歼敌人的底气。

3月22日,汤恩伯按计划阻止日军南下,随即便转移。

次日,第30军31师师长池峰城派骑兵连从台儿庄出发,向峄县方向搜索前进。不久便在峄县城南与日军遭遇。

骑兵连边打边撤,诱敌深入。

不过事后来看,这纯属多此一举。鬼子根本没理会汤恩伯,主动从朝台儿庄杀过来了。

由此,台儿庄战役爆发。

鬼子的战术依旧是先用飞机、大炮轰炸,再以坦克为前导,最后是步兵冲锋。

我守军由于装备落后,无法反攻,只能以血肉之躯与敌人的炮火、坦克相拼。

这时,徐州已能听到炮声。

可以说,夺下台儿庄,攻取徐州城,打通津浦线,就在眼前。矶谷廉介已感到胜利在望。

但在孙连仲的指挥下,我守军抱定血战到底的决心,与鬼子在台儿庄外围防线纠缠了三天三夜。

3月25日,坂垣师团经过休整,卷土重来,猛攻临沂。

老庞又顶不住了。

危难之际,又是张自忠率59军增援,另有57军的一个旅和汤恩伯的一个骑兵团赶来救场。

战至3月30日拂晓,日军攻势再次受挫,被迫撤退。

坂垣师团栽跟头,矶谷廉介不当回事。他一直都有独占功劳的想法。这也让他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越陷越深。

矶谷廉介

3月27日,濑谷支队在得到补充后,对台儿庄城区发动攻击。

濑谷支队配有两个炮兵联队,火力极强。因而台儿庄北城墙很快就被日军炮弹炸塌,小北门亦被毁,守卫小北门的181团3营官兵全部牺牲。

日军趁势冲入城内,惨烈的巷战开始。

当天的战斗,日军损失不小。

我军损失更大,不到两天,第2集团军便伤亡过半,渐有不支之势。

但全体抗日将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抱定血战到底的决心,决不后退。

此时,围歼日军的时机已经成熟,李宗仁电令汤恩伯部迅速南下。

然而汤恩伯却按兵不动。

为什么又不动呢?

按照李宗仁的说法,是由于汤恩伯自私狭隘心态所致,他想让日军与孙连仲部血战,待鬼子伤亡严重后,再下山摘桃,以减少本部伤亡。

不过,这只是李宗仁的一面之词。

因为当时临沂方向的战斗还未结束,一旦临沂失守,而汤部又发动攻击,势必会被坂垣和矶谷师团包饺子。

并且深陷台儿庄的只是濑谷支队,矶谷师团还有一半兵力没有进入包围圈。现在出击,还不是时候。

至少汤恩伯是这么认为的。

3月28日,日军对台儿庄的攻击更加猛烈。

鬼子组织百余名敢死队从城墙西北角缺口突入,守备西北角的31师185团3营伤亡殆尽,营长王祖献牺牲。

当晚,城内总指挥、186团团长王冠五在电话中向池峰城报告战况:“敌人攻势过猛,连日来官兵伤亡过半,无法再坚持下去,请师长下令放弃台儿庄。”

由于31师伤亡惨重,城内阵地也已支离破碎,答应增援的汤恩伯军团又杳无音信,因此一向以毅力顽强著称的池峰城也产生出撤退的念头。

随即,池峰城马上请示孙连仲,说:“今晚日军突入台儿庄西北城区数百人,虽经我师奋力拼杀,失地收复。然我师伤亡实在太大,请准将部队撤至运河南岸,让我们喘喘气吧!”

孙连仲深知31师的困境,但此时若放弃城池,则几天来将士们的努力将功亏一篑。

为全局着想,孙连仲毅然下令:“不许撤退,这是命令,台儿庄若失守,军法论处!”

池峰城无奈,只好在电话中对王冠五说:“总司令命令,坚守台儿庄!”

王冠五争辩道:“城是不能守了,弃城的责任,我一个人负!”

此时的池峰城,只感到胸口一阵发紧,忽然间低头吐出一口鲜血。

一旁的参谋见状,接过话筒,大声对王冠五说道:“台儿庄得失存亡,关系甚大,如果此时放弃,我们将前功尽弃,不仅对不起死难的官兵,更对不起国家和人民。上峰的命令必须执行,台儿庄必须死守,谁再言放弃台儿庄,格杀勿论!”

王冠五听罢,也知道撤退不可能,遂鼓起勇气道:“照命令办,请师长放心。”

台儿庄守军

台儿庄的战斗同样让蒋介石揪心。

3月29日,军令部次长林蔚向孙连仲转达蒋介石的指示:“台儿庄屏障徐海,关系第二期作战至巨,故以第2集团军全力保守,即存一兵一卒,亦须本牺牲精神,努力死拼,如果失守,不特全体官兵应加重罚,即李长官、白副总长(白崇禧)、林次长亦有处分。”

孙连仲立即传达各部官兵,并命令道:“台儿庄是全师将士的光荣所在,也是我部官兵的坟墓。虽剩至一兵一卒,也要坚守阵地。从士兵至师长,任何人不得撤退,违者严惩无误。”

各师长、旅长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即执行。

3月31日,我守军将进入台儿庄地区的濑谷支队完全包围。

李宗仁再电汤恩伯,要求汤军团立即行动,夹击敌军。

但就在29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要求板垣师团坂本支队绕开临沂,在向城、爱曲地区侧击汤恩伯军团。

汤恩伯觉得按原计划奔向台儿庄,肯定会被日军夹击,便当即决定先从内线转到外线,把坂本和濑谷支队一起包圆。

可如此一来,进攻计划又得推迟。

而这在李宗仁看来,完全是找借口,我们一帮杂牌浴血奋战,你这个中央军的大爷却推三阻四,真是太气人了!

于是,李宗仁便没少在回忆录里挖苦汤恩伯。

汤恩伯

台儿庄的战斗仍在继续。

至4月3日,日军占领台儿庄三分之二城区,我守军掌握三分之一城区。

期间,日军的飞机、大炮、坦克在城区无法逞威,只好用掷弹筒,步兵小炮,与守军进行屋战和巷战。

我守军则主要依靠手榴弹反击。

在敌人掷弹筒发射时,他们利用掩蔽物保护自己,等炸弹爆炸后,立即跳出掩蔽物,投掷手榴弹,消灭敌人。

待日军到达肉搏战距离时,营长、连长身先士卒,率战士们杀入敌阵,与敌展开肉搏。

所以,日军每占领一座房屋,一条街道,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台儿庄守军

但面对日军的轮番冲锋,我守军损失同样巨大。

自3月23日开战以来,第31师已战斗十天,从8000人打到仅剩1400人。

池峰城担心继续守下去,会全军覆没,于是再次向孙连仲请示,可否转移阵地,移师至运河南岸坚守。

这次,孙连仲也没法拒绝了。

31师硬扛了那么多天,对得起国家和人民了。而汤恩伯迟迟不见动静。自己不能让31师官兵白白牺牲。

于是,孙连仲立即请示李宗仁:“第2集团军已伤亡十分之七,敌人火力太强,但我们把敌人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可否请长官答应暂时撤退到运河南岸,好让第2集团军留点种子,也是长官的大恩大德!”

李宗仁同样很无奈,只得一方面威胁汤恩伯:“如再不听命令,致误戎机,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

一方面告诉孙连仲:“胜负决定于最后五分钟。援军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于明晨亲来台儿庄督战。你务必守至明天拂晓。这是我的命令,如违抗命令,当军法从事。”

孙连仲亦知成败在此一举,只好狠心回复池峰城:“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

当天,李宗仁还指示孙连仲:”你不但要守到明天拂晓之后,今夜你还须向敌夜袭,以打破敌军明晨拂晓的攻击计划。

孙连仲说,预备队已全部用完,夜袭甚为不易。

李宗仁表示:“我现在悬赏10万元,你将后方凡可拿枪的士兵、担架兵、炊事兵与前线士兵一齐集合起来,组织一敢死队,实行夜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胜负之数,在此一举!”

之所以下这道命令,是因为李宗仁发现台儿庄守军虽然伤亡十分之七,但因抬担架而退下的士兵也不少。这些战士由于鬼子的火力太猛,没有回到第一线。因此必须重赏勇夫,才能利用这最后的一点力量,孤注一掷。

池峰城奉命后,组织敢死队数百人,分组向敌逆袭。

敢死队员们把悬赏大洋都扔在了地上,说我们以死相拼,为的是不做亡国奴,而不是为了几块大洋。

说罢,队员们手持大刀,冲进敌阵,向敌砍杀。

鬼子血战已久,也是精疲力竭。因而此次奇袭,让鬼子乱作一团。

战斗至天亮,竟然还夺回了四分之三的街区。

从这也能看出来,日本人不是铁打的,他们也到了强弩之末。

但天亮后,汤恩伯军团还是没到。

池峰城为表决心,下令炸毁运河浮桥,破釜沉舟。

小鬼子,来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即将奔赴战场的敢死队员

第31师的英勇表现,让老蒋都坐不住了,遂以严厉口吻致电汤恩伯:“台儿庄附近会战,我以十师之众,对一师半之敌,历时旬余,未获战果,该军团各居敌侧背,态势尤为有利,攻击竟不奏功,其将何以自解!即应严督所部,于六七两日,奋勉图功,歼灭此敌,毋负厚望,究竟有无把握?仰具报!”

蒋介石很少斥责中央军嫡系将领。

汤恩伯也被那句“毋负厚望”吓到了,只得回复:“已严令各军速向台儿庄攻击前进,今明两天就能将当面日军压迫于台儿庄北岸而歼灭之。”

然后,汤恩伯主动给池峰城发去电报,声称如果4月6日中午,第20军团还没到台儿庄,自己愿受军法处分。

得知汤军团即将反攻,坂本支队决定天黑之后跑路。

濑谷支队也想撤退,矶谷廉介不同意。

濑谷启心想,再不跑,死无全尸啊!便自作决定,立刻跑,不必等天黑。

但这时想跑路,谈何容易。

由于事发仓促,濑谷支队的许多军需物资,如粮秣、弹药、被服以及日军尸体等,均来不及带走,只能就地放火焚烧。

有些重型机械化武器,也因弹尽油竭、无法开动,只能遗弃于战场。

台儿庄战役期间缴获的日军坦克

至于攻入台儿庄内的日军,想跑都不可能了。

1938年4月7日凌晨1时,孙连仲、汤恩伯兵团吹响反攻号角。

战至凌晨4时,台儿庄内的日军被全歼。

4月7日上午,日军濑谷支队主力退至官庄地区,后方掩护部队在獐山一带。

坂本支队得悉濑谷支队北逃后,亦在4月6日晚上撤逃。

按计划,坂本支队本欲向东北、经向城返回临沂。

由于第20军团主力均在东北方向,根本无力突出重围,于是坂本支队只好改向西北,向第10师团靠拢。

李宗仁见日军北逃,下令追击。

老蒋也做出指示,要求迅速歼灭当面之敌。

然因日军已经建立了坚固的阻击阵地,汤恩伯军团猛攻了两天,进展不大,终未能全歼日军。

战后统计,中国军队伤亡三万余人,毙伤日军11984人。缴获大炮70余门,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汽车100余辆。另击毁坦克30余辆。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但让人遗憾的是,虽然台儿庄战役大获全胜,徐州最后还是沦陷了。

河南民众送别即将奔赴前线的国军战士

台儿庄大捷后,日军中的“扩大派”将领开始疯狂叫嚣。

原本反对扩大战争的官员也认为合围徐州,给与中国军队一次有力打击,可以迫使国民政府谈判。

故而在4月中旬,东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84号令:从华北派遣军抽调四个师团,对徐州发动攻击。另调一个师团兵力监视第一战区;华中派遣军以两个师团的兵力沿津浦铁路向北,策应华北日军。

相比于台儿庄战役,日军此次投入的兵力增加了不止十倍!

日军增兵的同时,老蒋也在增兵。

台儿庄大捷,让蒋介石非常兴奋,同时也有点小嫉妒。

他认为如此胜利,应该在自己的统帅下取得,便宜了李宗仁。

正所谓嫉妒容易使人头脑发昏,于是老蒋便决定亲自下场,也在徐州打一场围歼战!

一时间,云集于徐州的国军高达60万。

见此情形,日军大喜过望。

东京大本营一直都想寻找中国军队主力决战,而徐州周边地势平坦,正好可以一锅烩,全歼国军主力。

进入5月,日军的意图愈发明显,但微操大师仍不死心。

5月12日,日军第14、16师团由濮县(今河南范县)渡过黄河。

驻守黄河南岸的国军仅一个军,根本挡不住日军攻势。

接下来至多不超过三天,日军就能切断陇海铁路。

蒋介石急调驻守开封的薛岳第1兵团侧击日军14、16师团。

可仅仅两天后,日军华中派遣军第9、13师团便强渡了淮河,扑向徐州西面的陇海路要地砀山,准备与华北方面军主力在此会师。

同时,日本海军陆战队计划在连云港登陆,对徐州进行三面包围。

蒋介石这才意识到,麻烦大了。

好在,李宗仁保持着清醒头脑。

尽管老蒋记吃不记打,不吸取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教训,又是在最后关头才下令突围。

但李宗仁早在4月时,就想好了退路,并制定了相应预案。

5月15日,蒋介石决定放弃徐州。

5月17日,李宗仁一声令下,第五战区除于学忠、韩德勤两部留在敌后组建鲁苏战区外,其余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成团、营等小作战单位,交替掩护,逐次突围。

张自忠、刘汝明两部负责断后。

掩护主力撤退期间,刘汝明指挥第68军在萧县设伏,重创了第9师团。

同时,卢汉指挥滇军第60军以禹王山为中心,阻击日军近一个月,在重创日军的同时,还掩护了第五战区数十万部队实施战略转移,为后来的武汉会战赢得了宝贵的部署时间。

但第60军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牺牲,阵亡13869人、失踪430人、负伤4545人。

日军攻占徐州后,大肆庆祝。让老蒋很不爽。

北平日军庆祝攻占徐州

这时,日军第14师团因为冒进,被薛岳兵团包围在兰封地区。

第14师团的师团长就是号称“中国通”的土肥原贤二。

蒋介石闻之大喜,电令薛岳全歼土肥原师团,于是就有了兰封会战。

是役,猛将王耀武、宋希濂、 李汉魂 、胡宗南全部出动,国军十二个师在豫东平原上,死死围住了土肥原师团。

如果不出意外,土肥原师团不死也要脱层皮。

可幺蛾子还是出现了。

日军突围时,27军军长桂永清为保存实力,不战而逃,导致围歼计划破产。

之后,薛岳重新调兵布阵,完成第二次合围。

但战斗正激烈进行时,驻守商丘,负责阻击来援日军的第8军黄杰部,又不战而逃。

这导致位于商丘、兰封一线的国军处于被日军第14、16师团夹击的危险境地。

眼看围歼已不可能,薛岳无奈,只好下令撤退。

煮熟的鸭子愣是飞了,老蒋气的直骂娘。

但现在还不是发飙的时候,因为开封即将不保,当下必须阻止日军进犯郑州,继而沿着平汉铁路进攻武汉。

怎么阻止呢?

老蒋的办法是炸开郑州东北花园口黄河大堤。

花园口决堤,滚滚黄河水夺口,瞬间淹没了河南、皖北、苏北40余县的大片土地,导致80余万人惨遭溺死,千百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了连年灾荒的黄泛区。

有国军士兵记录下了当时的惨景:“转瞬间,无情的洪流滚滚而来,哪里逃避得及。有的扒上屋顶,有的攀登树梢,一时嚎哭呼救之声杂成一片......那一望无际的波涛中,只能见到依稀寥落的树梢在水面荡漾着。起伏的波浪卷着木料、用具和大小尸体。"

不过,洪水也打乱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为保卫武汉争取了时间。

至此,徐州会战完全结束。而武汉三镇上空则阴云密布,又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2 阅读:85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