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大战以色列,法塔赫为何不出兵?阿拉法特能看到估计得气死

文史狂刮风 2024-02-14 00:36:38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自从去年十月以来,巴以冲突就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然而在这次冲突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很不寻常的现象。

在哈马斯跟以色列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作为巴勒斯坦最大的一支民族解放运动力量,法塔赫竟然像一个没事人,一样冷眼旁观。

甚至还传出了他们帮以色列抓人的消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以色列的皇协军呢。

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个曾经的抗以英雄,怎么变成了这副样子?

法塔赫的由来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头说说法塔赫这个组织的来龙去脉。

巴勒斯坦这个地方,原本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阿拉伯行省的一部分。

一战之后奥斯曼解体,慈悲为怀的英国人便在国联的委托下,勉为其难地接管了这个地方。

众所周知,凡是英国待过的地方,不给你整出一点民族冲突,都对不起他日不落的名头。

为了在巴勒斯坦地区制造矛盾,方便日后英国居中制衡,英国人便把犹太人给放了进来。

殊不知正是这个举动,给英国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二战之后英国衰落,殖民地体系濒临瓦解。

犹太人抓住机会痛打落水狗,他们的民间武装伊尔贡和哈加纳,不断对迦南地区的英国统治势力发动恐怖袭击,试图迫使英国退出。

而当时在犹太人背后提供支持,还有美苏两大新兴强国。

话说他们今天把哈马斯定义为恐怖组织,可他们当年干的那些事,跟哈马斯又有什么区别呢?

1947年11月,精疲力尽的英国人终于耗不下去了,被逼无奈之下,艾德礼政府只好向联合国提出,终止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托管。

联合国经过投票之后,通过了181号巴以分治方案。

这个181号方案对以色列偏袒很明显,犹太人的人口只占该地区的34%,却分到了53%的土地不说,而且还是最好的土地。

反观巴勒斯坦人,分到的都是些贫瘠之地,而且还被切割得七零八落。

可毕竟英国人是以色列赶走的,当时联合国又是美苏的天下,这样分也无可厚非。

而且,美苏两国当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美国想要借助以色列制霸中东,而苏联则想借以色列的威胁,把中东各国逼到自己这边。

但这就引发了阿拉伯世界的极大愤懑。

巴勒斯坦几千年来都是我们的地盘,凭什么划给犹太人?

1948年5月15日,就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以埃及、沙特、约旦、伊拉克、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五国联军,就打上了家门口。

说到这里,笔者要给大家补充一个冷知识。

历史上巴勒斯坦人,从来就没有建过国,所以当时巴勒斯坦的人民也并不寻求建国,他们最大的诉求是像历史上一样,并入周边的某一个阿拉伯国家。

那五国联军也不是来吊民伐罪的,他们其实打的,就是吞并巴勒斯坦这个主意。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五国联军对彼此的防范,比对以色列的防范还强。

最后这一盘散沙被以色列各个击破,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因如此,他们跟以色列之间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不共戴天。

很多时候,巴勒斯坦的利益,是可以作为政治博弈的筹码被牺牲掉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勒斯坦人发现周边这帮阿拉伯兄弟,全都各怀鬼胎,没有人真心为他们做主。

一部分巴勒斯坦人,开始萌生出了民族主义思想,我们不要再做谁的行省了,我们就要做巴勒斯坦自己。

当时巴勒斯坦也并非没有抵抗组织,只是埃及总统纳赛尔害怕他们各行其是,影响到自己的外交节奏,便把他们整合起来,在1964年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

埃及总统纳赛尔

这个巴解的政治主张,就是要借助阿拉伯国家的力量,来解决巴以问题。

当时巴解众多抵抗运动里,有一个信奉民族主义的小组织叫法塔赫,其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

孤胆英雄

阿拉法特一直看不上巴解,这种充满依附性质的爬山虎策略。

在他提出的纲领里,首次将巴勒斯坦定义为一个独立民族,一个有别于埃及、沙特这些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民族。

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只有一条路:武装斗争。

当然,阿拉法特并不排斥犹太人,他认为可以跟犹太人一起,建立一个多民族国家。

当时,巴解运动全靠阿拉伯国家的资金援助才得以生存,阿拉法特的主张这么不合时宜,人家自然就要关紧你的水龙头。

而随着分配到的援助越来越少,法塔赫过得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眼看着组织日渐衰弱,阿拉法特准备冒死一搏。

他知道正面跟以色列硬刚那是找死 ,于是他准备效仿当年以色列人的光辉事迹,对以色列发起恐怖袭击。

可当年的法塔赫的实力真的很寒酸,整个组织能拿得出手的战斗人员,也就二十个人。

他们最开始,准备在以色列的一座水库安放炸弹引起轰动,可由于手法不专业,最后功败垂成了,以至于以色列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么一伙人的存在。

更奇葩的是,这事情还没干完呢,法塔赫的新闻发言人,就迫不及待地把“捷报”投递到中东各大报纸。

当时以色列淫威滔天,阿拉伯世界万马齐喑,法塔赫此举无疑是平地一声惊雷。

消息传来,阿拉伯世界沸腾了,当天就有三个科威特少年,想方设法给他们捐了8000美元,随后各种渠道的民间赞助也源源而至。

法塔赫的暴风战队,也由原来的20人暴涨到了600人。

但是法塔赫的崛起,虽然让阿拉伯民间士气大振,可却引发了阿拉伯各国政府的不快。

他们认为,阿拉法特的这种行为打乱了他们的外交节奏,甚至是在绑架他们。

于是阿拉伯联盟那帮人,就开始明里暗里打压法塔赫,比如跟以色列苦大仇深的叙利亚政府,一度还逮捕过阿拉法特。

而阿拉法特为了破局,只能一次又一次发动恐怖袭击,吸引外界的关注,这搞得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

直到1968年,双方的关系才迎来了转机。

这一年以色列发起了第三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还有一个名字叫六日战争。

在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深得老仇人纳粹德国的真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阿拉伯诸国,夺取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领土扩张将近一倍有余。

六日战争的失败,也彻底打垮了阿拉伯人的心气。

法塔赫内部很多人都认为,以色列武运昌隆,武装斗争没有出路,大家还是散了吧!

可阿拉法特却认为,武装斗争是巴勒斯坦唯一的出路,他坚持要跟犹太人斗到最后一刻。

当时阿拉法特并不在巴勒斯坦境内,而是在约旦的一处难民营,指挥反抗运动。

以色列在大胜之后,也想趁机将阿拉法特这个眼中钉一并除去,便派了大部队前往难民营斩首。

部下都劝阿拉法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他却一意孤行要留下来。

在这次战斗中,法塔赫借助难民营复杂的地形,让以色列的机械化部队大受限制,最终成功拖到约旦正规军来援。

此战以色列军队损失了27辆坦克、6辆装甲车和两架飞机,大大鼓舞了阿拉伯世界的民心士气。

就在当年八月,一向仇视法塔赫的阿拉伯联盟,召开会议正式承认了法塔赫地合法地位,并给予官方层面的援助。

自从难民营一战后,法塔赫的人数急速扩张到了2.5万人,拥有将近四个旅的兵力。

而巴勒斯坦独立建国,也开始被提上了议程。

1968年,巴勒斯坦国民大会举行选举,法塔赫获得了100席中的38席,成为巴解运动最大的势力,从此以后法塔赫就是巴解的代名词。

而在取得政权之后,阿拉法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武装斗争列入宪法,彻底废弃了过去的外交建国方针。

可正当法塔赫满怀雄心壮志,准备进一步完成建国大业的时候,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这一战阿拉伯国家卧薪尝胆、机关算尽,甚至不讲武德选在了以色列的赎罪日开战,一度把以色列人逼到了亡国的边缘。

可不曾想美国更不讲武德,亲自出手利用庞大的工业能力,短短数天给以色列运送了三万吨物资,帮犹太人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这一战让阿拉伯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美国还在,不管他们再怎么努力,最后都灭不了以色列,巴勒斯坦恢复故土就是镜花水月。

背叛革命

残酷的现实让法塔赫发生了蜕变,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成天叫嚷着武装斗争了。

时间来到80年代后,情况更加让人绝望,一直在阿拉伯世界背后提供支持的后台苏联,此时已经行将就木。

而以色列背后的老板美国人,开始逐渐一家独大。法塔赫不得不改变口风,宣称不寻求干掉以色列,只要恢复到1947年联合国181号方案时的势力土地就可以。

虽然仍旧是痴人说梦,但也可以看出法塔赫这回是真的怂了。

1988年11月15日,法塔赫在阿尔及利亚,召开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会议。

会议通过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方案,并正式承认了之前一直不被他们承认的181号方案。

从这一刻开始,曾经的法塔赫彻底死了。

但江山代有人才出,就在阿尔及利亚会议的一年前,一个叫谢赫·艾哈迈德·亚辛的人,在加沙创立了一个叫做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组织,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哈马斯。

谢赫·艾哈迈德·亚辛

与法塔赫这个以民族主义为旗号成立的反抗组织不同,哈马斯是一个以宗教信仰为号召建立的组织。

笔者认为,在阿拉伯民族信心普遍低迷的时候,宗教确实是最好的替代手段。

也许宗教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与生存比起来,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

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哈马斯的核心纲领就是被法塔赫抛弃的那四个字:武装斗争。

与哈马斯相比,法塔赫这个老前辈的表现,就有点让人恼火了。

自从宣布建国后,他们的主张就开始由原来的武装斗争,变成了所谓的以土地换和平。

当年“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的孤胆英雄,最后终究还是活成了汪精卫啊。

汪精卫

其实所谓以土地换和平,就是他们在面对犹太人定居点扩张时的委曲求全。

看看今天法塔赫统治的地方,都被以色列切割成什么样子吧!简直是不堪入目啊!

真应该送这帮人一本《六国论》看看: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他们不仅自己不抵抗,还不要人家哈马斯抵抗。

哈马斯跟以色列对阵的时候,他们非但没有帮忙,甚至还落井下石。

笔者认为,法塔赫对于哈马斯的仇视,远在以色列之上。

因为哈马斯越是英勇,就越是显得他们无能,而巴勒斯坦的民心就会愈发归于哈马斯。

2006年,哈马斯在议会选举中击败法塔赫,成为议会第一大势力就是例证。

法塔赫见正规手段赢不了哈马斯,就暗下黑手,在全国各地挑起两派冲突,企图将哈马斯挤出巴解。

在经过一番明争暗斗之后,双方最终以分治解决。

法塔赫主导约旦河西岸地区,而哈马斯主导加沙地区,大家各过各的。

现在的巴勒斯坦明面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却各自为政。

研究国际政治的时候,最好别把他们混为一谈。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0

文史狂刮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