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古代女孩子的眉头总会贴或是画上一些图案。为啥姑娘们为啥喜欢这样做呢?里面有什么故事呢?
古书《幼学琼林》就有这样的描述:王氏之眉贴花钿,被韦固之剑所刺。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氏眉心贴着花钿,是因为被丈夫韦固刺伤。
它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东晋韦固曾遇到月下老人,老人告诉他姻缘天定。韦固问:“我的妻子在哪里?”老人说:“现在只有三岁,城北卖菜陈氏的女孩子就是。”韦固前去察看,见那个女孩子很丑,就让奴仆用剑刺伤女孩子的眉心。
十四年后,相州刺史王泰将养女嫁给韦固,王氏女子眉心总贴着花钿,韦固问其中缘由,王氏回答说:“我原是郡守的女儿,父亲死在任上,小时候乳母靠卖菜养我,被贼人刺伤,伤痕还在。”
朋友们,“钿”,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实际上跟“电”同音。
而花钿,是古代女孩子们额头上贴的那种特别好看的小花贴纸,不过它可比咱们现在的贴纸高级多了,是用各种材料精心制作的。
古代的姑娘们,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会在额头中央或者两鬓之间贴上这些小巧精致的花钿。
花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据史书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这天,于含章殿檐下小憩时,恰巧有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经过汗水渍染后留下了五瓣的淡淡红痕,形状如同梅花一般,且三日洗之不去。皇后及宫女们都觉得这个痕迹十分美丽,便纷纷效仿,在额头上贴梅花装饰,这便是“梅花妆”的起源。
南朝时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为花钿的流行奠定了重要基础。
花钿的颜色五彩斑斓,有红的、黄的、绿的、金的,啥颜色都有,而且它的形状也特别多,有圆的、梅花的、小鸟的,还有复杂的像花瓣、云朵一样的图案,真是美极了!
这些花钿材料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用薄薄的金属片做的,金光闪闪的;有的是用珍珠、宝石镶嵌的,亮晶晶的;还有的是用彩色的纸片、布料做的,特别鲜艳。女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当天的装扮来选择搭配不同的花钿。
贴花钿的时候也很简单,用一种特制的胶水轻轻一抹,甚至用唾液,牢牢地粘在额头上了。等到晚上卸妆的时候,用热水一敷,就能轻轻松松地取下来,不会伤害到皮肤的。
所以,花钿对于古代的小姐姐们来说,就像是咱们现在的小发夹、小贴纸一样,是增加美丽和个性的小物件。
不过,花钿可不仅仅是装饰品那么简单,它还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风尚和女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