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病,万变不离此三法

晨晰说健康 2024-01-20 09:32:27

小编导读

《黄帝内经》中蕴藏了诸多治疗疾病的古老智慧,其中对于平衡肝脏的气血,缓解胸闷、眩晕、胁肋疼痛等症状立下了万世宗法。这些方法不仅古人广泛采用,还指导了后世经典方剂如柴胡疏肝散等的创立。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黄帝内经》调养肝脏的奥秘!

《内经》治肝三法

《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寥寥数语,便指出了甘缓、辛散、酸收三项治肝大法,为后世肝病的治疗开辟了蹊径。

《难经·十四难》指出“损其肝者,缓其中”。《金匮要略》指出“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原则,创制了辛散的四逆散、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甘缓的芍药甘草汤、甘麦大枣汤,酸收的酸枣仁汤、乌梅丸等重要方剂。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考《内经》治肝,不外辛以理用,酸以治体,甘以缓急。”“考《内经》肝病主治三法,无非治用治体。”“《内经》肝病三法,治虚亦主甘缓。”现将“三法”临床应用总结于下。

一曰:辛散理用。肝主疏泄,以行气为用,倘肝气失疏,流行郁滞,则肝失所用,出现胸闷嗳气,善太息,胁肋胀痛,甚则引及胸背部,或疼痛走窜不定,或妇女月经不调等症。

治疗宜使用辛散理气的药物疏通气机,调肝用,即叶天士所谓“辛以理用”法。药用柴胡、川棟子、郁金、枳壳、香附、生麦芽等,方如柴胡疏肝散、天台乌药散、逍遥散等。

一曰:酸以治体。肝藏血,以阴血为体,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郁则血瘀,气泻则伤阴。倘肝血不足,肝失所养,则肝气不收,风阳妄动而致眩晕目涩,心神不宁,肢体抖颤,脘腹胀满,胁肋隐痛等症。

酸能补阴血而敛肝气,通过治体而使用有所归,故酸敛虽有补泻之分,而叶氏通称为“酸以治体”。药如白芍、酸枣仁、乌梅、木瓜、五味子、枸杞子等。代表方如芍药甘草汤、酸枣仁汤、调营敛肝饮(《医醇賸义》)、加味一贯煎(章真如)。

一曰:甘以缓急。肝为刚脏,其气多刚烈燥急。经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正如张介宾所认为:甘缓乃柔,能制刚。“肝苦急”,往往有肝血(阴)虚失濡,肝气过急则易上亢,出现头目眩晕,肝阳化风则见动风。

故叶氏所云“甘以缓急”“治虚亦主甘缓”,明确了甘缓理虚法则,用于肝血失濡,亦可用于肝用不足,疏泄不及之证。甘缓如大枣、沙参、麦冬、阿胶、枸杞子、生地黄等,益气如人参、黄芪、甘草之属。代表方为甘麦大枣汤。

补肝方法,前人有“用辛补之”“补用酸”“治虚亦主甘缓”等论,其说不一。《血证论》指出“以酸甘补肝体,以辛甘补肝用”,可谓明确指出补肝体肝用之法,此为直接补肝法。如无营血亏虚,肝失所养,而肝气过急,使用甘缓药物,调补五脏,以缓肝急。

名医肝病治疗精华

让古老的智慧指引我们,用甘缓、辛散、酸收的三法治疗肝病,重拾健康的肝脏,迈向美好的明天!快来探索《肝病临证辑要》中的肝病治疗秘籍吧!

《肝病临证辑要》

本书总结历代先贤对肝脏的诸多论述,加之作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对肝脏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病理、治法、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中医学肝脏和西医学肝脏的异同以及肝病饮食与调养等进行了广泛的探究和发挥,能为临床医师和肝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从肝论治临床诸证的理论依据,实用性很强。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肝病临证辑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润东 陈曦 费秀昆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4 阅读:7388
评论列表
  • 2024-04-23 16:06

    卖垃圾书,没有治好肝炎

  • 2024-04-07 10:27

    [点赞] 好文

  • 2024-04-23 16:30

    多喝老白干

    哲仔 回复:
    医生忠告,一滴酒都不能喝!!!
  • 2024-07-03 20:02

    好文。

  • 2024-07-11 17:18

    不喝酒,不熬夜,不吃油腻刺激性,多运动 比什么药都灵

晨晰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