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提拔晋升了?提拔晋升“性价比”越来越低了吗?

体制内生存之道 2024-01-10 08:58:48

元旦期间,我去了一趟亲戚家做客,他的孩子是我的侄儿,前年考进了市里面的公务员,工作单位还算是不错的,家庭条件很殷实。

茶余饭后,我和他聊天,关心他的工作情况。他说,他们单位老龄化严重,感觉年轻人都没什么上进心,不热忠于进步。

我问他工作上有什么想法,他说没有;对未来有什么打算,他说没有,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听领导安排。

回来后,我也思考了下这个问题,现在的刚入职年轻人确实不热忠于升迁提拔了,我想那是因为提拔的性价比降低了。

现在的体制内的年轻人开始是00后了,他们看问题十分透彻,传统提拔路径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和那模糊的提拔希望、沉甸甸的履职风险对比,并不一定比自己老实本分、藏愚守拙、得过且过的性价比来得高。

过去,年轻人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都爱扎堆往两办、组织部、综合处、人事部门跑,现在爱扎堆往政协、工商、人大、残联等单位联跑。

时代变了,在很多年轻人看来,提拔的性价比降低了,无外乎这几点原因。

一、家庭条件比较好,不爱折腾。过去父母那一辈在体制内工作都是60后、70后,那时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不是太好,各个家庭都非常贫困。

而体制内在过去福利待遇比较好,逢年过去都会发柴米油盐酱醋,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各个家庭生活都不错,而且体制内单位各项津补贴减少,非常规范直接导致这些年轻人,不爱折腾。

二、不爱溜须拍马。溜须拍马,服务领导确实是体制内升迁提拔的一条捷径,因为当领导的需要被服务,需要被人宠着,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觉。

父母那一辈接受的教育学历普遍不高,有的大专,函授本科就进入体制内,获得一份铁饭碗。

现在的孩子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本科、硕士、博士比比皆是,学历越来越不值钱,他们读书的时候受过太多,要不为五斗米折腰,要铁骨铮铮,两袖清风等思想教育。

受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自然对升迁提拔不热衷,要“铁骨铮铮”。现在的年轻人,尤其00后开始整顿职场,没有关系和背景,不爱溜须拍马那一套,有自己的工作和行事风格。

另外,体制内升迁提拔讲究内因与外因的相结合,而往往外因更重要,也就是你的人脉、背景、资源和机遇等。内因就是你的人际关系、群众口碑、工作能力、个人学历等。

三、提拔存在天花板效应。单位的领导职数位置始终遵循着“僧多粥少”,能当上领导的毕竟都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单位里的“大头兵”,被别人管理。

另外,而且一个仕途天花板就是单位的中层干部,很少有人能进领导班子成员,有的人终点也只是别人的起点而已。

四、责任越大,风险越大。对于很多人而言,升迁提拔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很多人只看到领导台上指点江山风光的一面,确没看到他背后的付出,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承担的风险与责任。

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风险与诱惑就越多。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交通事故、政务处分时有发生,一旦工作做不好,就要追责。

很多时候,工作能够顺利推动不完全依赖职位本身的工作能力,还有背后的支持与助推。

他们深知这个道理,干脆不当官,不如听人家安排,宁愿做个“大头兵”。

五、工作时间占据大量私人时间。我们在体制内不得不说,有的单位还是很忙的,白天开不完的会,晚上留下来加班写材料,做表,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

另外,周末时候,工作上有紧急时间,一点电话必须到岗,节假日还要带班值班。

对于很多领导尤其是基层领导来说,想在晚上、周末和节假日享受与家人的时光,是一种奢侈。

更重要的是,提拔机会作为社会关系的衍生物,不是一劳永逸的,领导的不断换届,同级的“业务”维护,都需要不断在圈子里奔走运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对于不少重视生活质量,看重人生意义的年轻人来说,与其耗时耗力,背负风险,伤痕累累,倒不如重新审视工作的意义,探索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某种意义上,无论是体制内外,年轻人不再在局限于职场晋升中拼刺刀,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0 阅读:488

体制内生存之道

简介:定期分享体制内生存的法则与干货,助力个人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