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一姐”黄雪梅:站台和PB都不是我的最终目的。

小铮说体育 2024-03-20 23:56:45

厦门马拉松已经过去三天,周末结束比赛,工作日回到工作岗位,黄雪梅的生活节奏似乎与以往没什么不一样。

不过2024厦马对她来说,真的有点“不一样”。伴随着在跑圈越来越高的知名度,一路上收到的加油声更多了,公司特意在赛道上给她做了加油展板,2:35:18的完赛成绩让她第一次登上厦马中国籍前三名的领奖台。

自从2023年北京跑出232后,公众围绕在黄雪梅身上的讨论从未停止。天赋是否很重要?高原出身天生耐力就好?有训练团体还算业余吗?上班哪有那么多时间训练?练这么辛苦为了什么?

……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黄雪梅聊了聊——

九次厦马

从爱好者到站台选手

从2015年到2024年,黄雪梅过去十届参加了九次厦马。从最早在这里开启首马,到后来在厦门工作生活,她早已把厦马当作每年必跑到主场赛事。

2024年的厦门马拉松,黄雪梅以2小时35分18秒夺得中国籍第二名,名次上仅次于现役最强的张德顺。尽管距离个人最好成绩还有3分钟差距,但这刷新了她个人在这条赛道的最好成绩,也是第一次登上厦马领奖台。

“赛前其实还是很怕的,因为跑了这么多年厦马,后半程崩得很厉害。这次在队友和男朋友的鼓励下,按照3分36秒配速的原计划去跑。虽然后程也掉速了,但是比之前好很多,我觉得这个完赛成绩很满意了。”

回看分段配速,她的掉速主要在30公里后。最终完赛成绩为赛会第七名,国内第二。一位纯业余出身的跑者,到白金标赛事的中国籍领奖台,这是一项不小的成就,也超出了过往大家对于“业余跑者”的理解。

随着北马的232,以及在一些全马、半马的赛场频频战胜专业队选手,大家对黄雪梅厦马的名次并不意外。不过对于她个人感受来说,尽管跑了九次,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场厦门马拉松。

“一路上给我加油的人很多,公司还在总行大厦立了一个大大的牌子给我加油,和之前都不一样。”黄雪梅说。

从一位大众爱好者,到大众精英选手,厦门这条赛道见证着黄雪梅能力的进步,也见证了她的跑步历程。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一场极富盛名的马拉松,一切故事都串联了起来。

“我的首马就是2015厦马,4小时01分的完赛成绩,就是一种尝试。当时还没有生活在厦门,在南京读大学来这里参加高校赛中赛。跑完2015厦马后去公司面试,也顺利通过了,一直在厦门工作到今天,这座城市、这场马拉松对我都有很大意义。”黄雪梅回忆道。

九年奔跑

从首马401到北京232

黄雪梅的故事被各大体育媒体、社会媒体报道,她也进入越来越多跑友的视野,这位青少年时期从未接触过专业训练、一路进步到国际健将水平的女孩,成为众多人的榜样。

来自云南昭通的黄雪梅,高中为了调节学习压力开始把跑步当作爱好。后来她考入东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那是一所985高校。大学期间的一场3000米比赛中,她的突出表现被学校定向越野队发掘开始进行规律的练习。

不过2015年毕业后,由于工作的原因,离开高校环境后,她的跑步习惯停滞了两年,一直到2017年才又“捡起来”,并在2021年加入翔安长跑协会。

“工作两年比较‘顺’了之后,突然有了业余时间,一下子不知道干嘛,当时下班之后有时间就会去体育场或者绕着小区,或是在公司跑步机跑一下。”

刚开始规律跑步的2017年,黄雪梅的月跑量在100公里左右。其后她在早上加入了5公里的慢跑,月跑量开始维持在300公里左右。

这给她打下了很好的耐力基础,由于量和强度都不大,期间从未经历过伤病,也从没丧失过对跑步的热情。不过也因为缺乏强度,她的成绩提升遇到了瓶颈。

“这一两年的月跑量在500公里左右,加入间歇训练,成绩也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一直到2023北京马拉松跑出2小时32分05秒,战胜一众专业队选手位列国内第三,跻身国际级运动健将标准。黄雪梅彻底被大众爱好者“看见”。

从首马4小时01分,一直到2小时32分,黄雪梅接触马拉松九年,有规律训练,满打满算只有六年。

关于训练

九年间从未受伤病困扰

“这种训练模式和成绩已经不算业余了。”

“小时候肯定有底子,肯定练过体育的。”

在黄雪梅跑到一定水平后,网络上也产生了不同声音。一位大众爱好者如此大幅度的提升,我们也渴望探寻她的训练模式,给更多有志于提升成绩的跑者一些参考。

当被问及如何安排一天的工作、生活、跑步时,黄雪梅下意识的回答是——“你想听加班的情况还是不加班的情况?”

因为周一到周五都需要上班,不时还需要加班,黄雪梅的训练一般安排在下午下班后,每日一练。

“如果已经知道下午要加班,就选择早上先去跑,晚上能安心工作,训练的地方一般在田径场。训练计划是协会里资深的前辈制定的,也可以算是我的教练。”黄雪梅说。

每天一练的情况下,她的重点训练是周二、周三、周四,偏重于强度,周末跑长距离,偏重于耐力。其它时间就是慢跑。

“比如周二跑长间歇,5公里的段落,用马拉松或者半马PB配速去跑,完成3组5公里。如果是短一点的间歇,就用半马PB配速去跑800米,如果上强度会比半马PB配速快10-20秒。周末的长距离在25-32公里之间,不同配速都有,最慢甚至会跑6分配,以比赛日配速去跑长距离的情况很少。”黄雪梅介绍自己的训练安排。

访谈中我们得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规律训练六年来黄雪梅从未因为运动疲劳受过伤病,唯一一次受伤还是因为跑越野赛摔跤了,这与专业队跑到这种水平的运动员情况有着很大不同。

“力量训练是平时会穿插的部分,不过周中训练完太晚了,一般没时间练力量。周末会安排一些核心训练、腿部力量等。我觉得力量训练对预防伤病还是很重要的。”

此外一点就是睡眠,她一般晚上10点左右睡觉,最晚不会超过11点。早上7:30出发去公司,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恢复时间。

关于比赛频率,黄雪梅每年的全马安排在2-3场,一些半马作为以赛代练。

“我一般不会离开福建参赛,其实比赛频率也不高。偶尔会跑跑一些大众的5公里、10公里比赛,或者厦门周边的半马。”黄雪梅表示。

探究完黄雪梅对于工作、比赛、训练的细节,或许对网友的声音能够有一些解答。尽管她的故事和成绩水平超出了很多人的理解,但是跑步并不是她的全职工作,仅仅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系统锻炼。

而从跑量、强度、医疗康复保障、比赛状态等,也与专业队和职业跑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态。

关于心态

兴趣爱好可以抚慰内心

“其实稳定在235的水平可以在不少赛事站台,赚取奖金、签约更多品牌代言,收入也挺可观的,你有想过做全职的运动员吗?”

这个问题抛给黄雪梅时,她的回答是没有想过,以前没有,跑到现在的水平也没有。

“毕竟年龄也30多岁了,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程序要放弃也蛮可惜。现在一边跑步一边工作是我喜欢而且可以掌控的节奏,我享受当下,也能调节过来。”黄雪梅说。

在黄雪梅的理念中,首先跑步是一项兴趣爱好,其次比赛日只是平时训练水平的体现,PB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果练到位了,其实自己对PB会有一些预估。所以每次PB会开心但也不会特别惊喜,因为我认为这都是预料之中的,只是展现出了训练水平,比赛时候调动出了状态。”

抱着这样的心态,成绩的好与差不会给她带来特别大的心理压力。还是那句话,跑步并不是她的工作。即便遇到发挥不佳的情况,调整休息几天,她又开始将跑步变成一件日常需要完成的事。

尽管黄雪梅没有将自己定义为精英运动员,但是她实实在在吸引着全国跑友关注的目光。

“我就是个普通的跑步爱好者,大家的关注还是有压力的。不过我也希望自己的故事能让别人受到一些启示,这也是好事。抛开天赋与努力这些方面,我更希望大家能从我身上看到对一件喜欢的事情,试着坚持做下去,说不定就会有很好的收获。这件事不一定是跑步,而是这种坚持的精神。”

在全新的2024年,黄雪梅用厦门马拉松开了个好头。她希望自己在训练中继续突破,继而在比赛里展现出来。

“比赛目标是基于自己平时训练的情况来看,不要给自己设定个具体数据。训练过程有突破,比赛中就会考虑去冲击。”

谈及新年目标,黄雪梅复述了她的跑步理念——比赛PB只是训练的展现。

结束与黄雪梅的对话,她的成长历程、跑步生涯,乃至训练模式、日常生活,都与大家对“精英”这个标签选手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

这是一位具有“精英运动员”水平的“马拉松爱好者”对于跑步的理解,她也用自己的行动在诠释这一切。

0 阅读:0

小铮说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