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如何消除?

黄金昶的记事本 2024-02-08 14:29:31

颈部淋巴结转移多继发于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卵巢癌等,上述癌种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已属于晚期,不适宜行手术治疗,通常需要行化疗。

当颈部淋巴结病灶较大时,往往是西医多程化疗后,效果仍不明显的时候,临床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如果不及时治疗,瘤体增大后会破溃难愈,或是侵犯静脉角,破坏淋巴管,导致淋巴液溢出。甚至压迫气道、消化道,导致窒息、消化道梗阻等危险并发症。但治疗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此时对多数化疗药不再敏感,再加上患者经历多程化疗,又遭受瘤体的折磨后,体质较差,可谓是“敌强我弱”。

当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呢?对于顽固的、较大的颈部淋巴结,中医有一系列的思考和应对策略,我将分次为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第一部分——中医认为头颈部肿物辨证属火。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与人体的经络运行有关,是由手、足六条阳经的运行分布规律决定的(见图一)。手足阳明经循行于面部、额部;手足太阳经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手足少阳经循行于头侧部。

因为手三阳经都终止于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手三阳与足三阳在头面部交接,全身的阳气通过六条经脉会聚于头面部,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头为诸阳之会”的论点,首见于《灵枢经》和《难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说“诸阳之会,皆在于面。”《难经·四十七难》中说“头面独能耐寒者,何也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

图一 头部经络图

诸阳之会,自然阳气最为充足,当严冬腊月大家裹着厚厚的羽绒服保护躯干和腿部时,头颈部仅以帽子围巾覆盖,因此难经中说,头面部最能耐寒。而生长在机体阳气充足部位的肿物,也具有火热之性,故治疗上当清热泻火。

如何清热泻火呢?

第一招,双耳尖放血(见图二)。耳尖穴是耳穴之一,是针灸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耳尖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止痛、消坚散结、降血压等作用。

正如《素问·调经论》曰:“刺留血奈何?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耳尖放血疗法以其施术简单、效高价廉而为患者接受。多应用于实热之证,其中以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皮肤疾病、心血管疾病多见。

现代医学认为耳尖放血具有退热、消炎、止痛、镇静、抗过敏、降压、清脑明目的作用,以及传递生物信息、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细胞代谢的功能。

图二 耳尖放血示意图

第二招,刺血拔罐(见图三)。古人对刺络放血的丰富经验,前贤屡试不爽的实践证明:刺络放血疗法确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各种实证、热证、气滞血瘀、经络瘀滞、疼痛等病证确有效若桴鼓之功。

孙六合孙老将刺血拔罐疗法的功能总结为以下三点:

(1)疏经导气,活血化瘀。刺络拔罐对皮部的刺激能疏通经络脏腑之气,泻络活血,决凝开滞,并指出临床凡见由于经脉郁滞,经气不通而致的各种病症,不论瘀血、痰浊,悉可用之。

(2)泄热祛邪,消肿排毒。刺络拔罐时,负压的作用能把邪毒随血液吸出排外,并直接消除局部之“宛陈”,达到通其经脉,调其血气。

(3)调气和营,扶正固本。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调和,则病无由生,正气乃固。我们临床上通常间断于颈部后方、肩部等肿瘤周边、病灶体表投影处刺血拔罐,以清热活血。

图三 颈部、肩部刺血拔罐示意图

第三招,汤剂中给予清热化痰之品。比如治疗颈部淋巴结时常会用到半夏泻心汤,汤剂中黄芩、黄连粉皆为清热之品。黄芩(见图四)苦、寒,归肺、脾、胃、胆、大小肠经,善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肿止痛。

图四 中药黄芩图片

图五 中药半夏图片

以上介绍了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医辨证属火的机理和治疗思路,那么为何患者如此“火大”呢?因为与肝胆有关,多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导致,俗称“气的”,下一次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故请广大病友们及时减压释放,调整好情绪,避免病上加病。

王卉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针灸微创肿瘤科

0 阅读:120

黄金昶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